分拆新業務上市不僅僅適用於傳統車企
11月26日,上汽集團宣佈,擬分拆捷氫科技至科創板上市,後者因主攻氫燃料電池而獲得市場廣泛關注。由此,這一交易成為傳統車企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最新案例。與此同時,長城汽車、比亞迪等車企的分拆計劃也在推進中。
雖然捷氫科技2020年度淨利潤約為-0.93億元,截至2020年末淨資產約為4.32億元。與上汽集團龐大的資產體系和利潤格局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可一旦分拆上市,就有望迅速獲得大筆融資,對加大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業務核心技術的投入很有幫助。如果能在研發方面取得突破,那麼,很有可能就能誕生出一個新的小巨人企業。而這,也是包括上汽集團在內的大型企業,都希望看到的現象和結果。
事實上,在社會分工越來越專業化的大背景下,大型企業集團也要更加具有專業化、市場化意識,而不要總是抓著“大而全”、“全產業鏈”等傳統思維。即便是“大而全”、“全產業鏈”,也必須是在大的框架內,在企業的產業體系範疇內,而不是一家企業甚至一家上市公司包打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型企業一個非常傳統的做法,就是總想著在一個上市公司內把企業的所有資產都裝入進去,以把上市公司做大規模、做多市值。從表面看,確實如此,注入的資產越多,上市公司的體量也越大,銷售規模等也越來越大,繼而帶動市值增加。但是,效益和競爭力卻未必最好。因為,在這樣的上市公司中,必然是良莠不齊,有的業務板塊效益很好,有的業務板塊效益不好,有的有良好的技術水準,有的則完全是低技術水平。結果,把好的業務板塊也拖死了。最終,原本指望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的希望,也徹底破滅了,有的還把上市公司給做死了。
如果能夠用分拆新業務、尤其是具有技術和產品優勢的業務,單獨上市的話,可能起步時規模不大,效益也不會很明顯,市值更是達不到企業的期望。但是,一旦透過上市,獲得了資金支援,就能夠更加專注地投入到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方面,能夠專注於技術創新和產品檔次提升,那麼,新業務就會快速提升,成為企業的新的增長點,並有可能在不長的時間裡成為小巨人企業。一家大型企業,如果有多家這樣的小巨人企業,那這家企業的實力就會大大提升。即便傳統業務板塊效益不怎麼好,也不會拖累其他業務,必要時,可以將效益差、沒有競爭力的傳統業務剝離。
很顯然,這樣的操作方式,不只是適應傳統汽車企業,其他行業和企業也完全適應,關鍵就看企業經營者有沒有這樣的魄力和思維,是否真正願意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因為,即便這些被分拆出去的業務,經過不斷地創新與發展,規模超過了母體,也不要緊。中國不是有句俗話,叫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嗎,新業務做得比母體還要好,說明分拆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如果不進行分拆,可能新業務就永遠只能螺螄殼裡做道場,做不出什麼名堂。新業務的創新發展、技術提升、產品研發等,都會被母體的傳統思維壓制住。放手,才能讓新業務越做越好。
這也意味著,如果大型企業都能夠把新業務分拆出來,能夠獨立上市的獨立上市,不能獨立上市的獨立經營,而不要強行將這些業務和資產注入到已有的上市公司之中,與傳統的、已經沒有競爭力的業務攪和在一起,那麼,很有可能的景象是,大企業的母體中,誕生了一批小巨人企業,甚至誕生出巨人企業,那麼,整個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大大提升。
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大型企業不願將優勢業務分拆出來獨立上市或經營,最主要的一個考量就是稅收,是想透過與母體緊緊綁在一起,減少銷售,減輕稅負,最終的結果,就是壓制了新業務的發展,也壓制了整個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關方面是否應當對相關的政策進行研究和重新設計,特別是稅收政策、科技創新扶持政策、專案扶持政策等,能夠鼓勵企業分拆新業務、優勢業務獨立上市或經營,以便於這些新業務、優勢業務能夠儘快做大做強做優。一旦以這樣的方式做起來和企業,可以在稅收等方面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以激勵企業分拆新業務。
中國的供應鏈、產業鏈,決不是每家企業獨立打造,而是全國範圍內的所有企業共同構造。只有每家企業都能在技術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能夠在專業化方面有質的提升,那麼,中國的供應鏈、產業鏈就會越來越全。更重要的,技術提升了,產品優質了,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價值水準會越來越高,又能打造出更好的價值鏈,最終構建出真正的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