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國務院發文稱,原則同意《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規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健全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堅實基礎,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總體要求,成為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開展的重要依據。
《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是確保到2025年建成10.75億畝、2030 年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其中,2021—2022年年均新增建設1億畝;2023—2030年年均新增建設2500萬畝,同時年均改造提升3500萬畝高標準農田。2021—2030年完成 1.1億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
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優勢明顯。首先是農田建設內容全面,圍繞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護、農田輸配電、科技服務和管護利用等八大方面能力的提升,加快構建科學統一、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體系。同時,農民增收效果明顯,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畝均預計可提高糧食綜合產能100公斤左右、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畝均預計可提高糧食綜合產能80公斤左右,節水、節能、節肥、節藥、節勞效果顯著,畝均每年增收節支約 500元。另外,高標準農田保證農業生態效益,高標準農田建成後,有效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減輕農業面源汙染,保持耕地土壤健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規劃》的出臺以及建設高標準農田有利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基礎,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以農產品主產區為主體,以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區域,形成一批“一季千斤、兩季噸糧” 的口糧田,滿足人們糧食和食品消費升級需求。與此同時,《規劃》堅持數量、質量、生態相統一。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在保質保量完成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已建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 並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規劃》的建設還分割槽分重點,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區域自然資源特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土地利用狀況,將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分成七個區域,配合制訂分割槽域、分型別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及定額,健全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標準。
《規劃》對提高糧食產能和保障糧食安全的意義重大,將可能從全球生產網路分工的最佳化和鄉村振興的推進兩個方面為中國糧食產能提高和安全保障提供機制和動力。
其一,《規劃》有利於中國最佳化並形成新的全球生產網路分工的比較優勢,中國農業向高附加值產業的行列繼續邁進。《規劃》不僅全面促進中國種植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並不斷向發達國家的大規模生產農業的技術標準與產能利用率靠攏,並有希望實現新的技術趕超和比較優勢的培育。這一舉措將會繼續強化中國對於全球範圍內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比較優勢,提高中國把握“一帶一路”倡議以實行糧食安全國際合作的能力和潛力,為農業產能增長注入新的源泉和動力。
其二,《規劃》對於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意義重大。規劃的高標準對於農業農村地區的就業和收入分配結構的改善將進一步利好,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以及高標準農田產出的質變,有利於提升更大範圍內的農村地區農田地租的價值外溢,並且有助於農民向新型的農業勞動者轉型,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同時廣大農村地區的收入分配結構得到改善,勞動收入絕對量提升的同時提高農業資本性收入和地租收入在收入結構中的比重,釋放農業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有助於進一步提升農業產能,更為實現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新的抓手。
在建黨一百年的新起點上,中國旨在建立更高質量、更高層次、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在走好走寬中國特色糧食安全道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中國也肩負著維護和促進世界糧食安全的重任。《規劃》的出臺不僅惠及我國糧食安全,同時有利於保障全球糧食安全。
其一,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以及規劃標準的提升,將在區域性大規模提升現有農業產出品種的產量,加之國內國際日益趨緊的供求形勢,可推動全國各地區領域高標準農田新的產能釋放。中國人糧食“籃子”豐富多樣性的提高,有利於糧食供給結構最佳化的同時,進一步全面提升我國糧食供給總產量,形成糧食供給的數量提升和結構最佳化的雙向促進,中國因此進入農業糧食供給不斷邁上新臺階的良性迴圈。
其二,我國的糧食安全將進一步穩固,並助力全球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預期帶來的生產能力躍升和生產效率飛躍,糧食種植業的技術構成將進一步最佳化,這可能為中國糧食生產的投入效率提升以及產出規模的擴張帶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保障和生產潛力釋放,還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對從發達國家進口糧食和先進農業技術的依賴程度,更好地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國際貿易新形勢要求我們加快建立多元穩定的農產品供應鏈網路,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為合作重點,加強農業對外投資合作能力,擴大農業開放,積極維護全球糧食供需求穩定性。
(李春頂為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經濟貿易系主任,邢澤蕾為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本文為中國農業大學“世界經濟新格局”青年科學家創新團隊專欄文章。)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