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系車」,在車圈裡一直是奇葩般的存在。一方面,在中國它們很小眾,卻有大量的擁躉;另一方面,它們讓人又愛又恨。愛的人,覺得它們浪漫、脫俗;恨的人,覺得它們反人類(主要指設計)、傲慢。
以上只是從國內的市場口碑角度來看,如果從汽車文化的角度看,法系車還有三個獨特的點:
1)法國有完善的工業體系,並有優良的工業基礎,在工業製造領域算得上是歐洲的“優等生”。但今天,豪華車市場竟幾乎沒有法國汽車的一席之地。
僅需一個靈魂拷問,你便能體會:你可能聽說過英國有勞斯萊斯、賓利、邁凱倫、阿斯頓·馬丁……也聽說過德國的賓士、寶馬、奧迪、保時捷……還聽說過義大利的法拉利、瑪莎拉蒂、帕加尼……但法國,除了德國大眾集團管理的布加迪品牌,還有哪些豪華品牌?
誠然,豪華汽車並非“汽車工業強國”的唯一評判標準。但豪華汽車這種處在金字塔塔尖的產品,十分考驗汽車技術實力、高階產品運營及服務水準等綜合素質。
沒有豪華汽車,就像沒有阿諾·施瓦辛格的健碩體格,雖不能說明這個人身體不健康。但沒有肌肉可秀,也難讓公眾相信這個人的體格有多強壯。
2)法國盛產平價家用車,沒有拿得出手的超跑,但它們卻熱衷玩賽車。
你在WRC、F1等多種頂級賽事都能見到法系平民品牌的身影,比如標緻雪鐵龍、雷諾。它們也能拿到不錯的成績,但你可能會好奇,它們生產的那些十幾二十萬元的買菜車,真的需要那些尖端賽車技術嗎?
周冠宇身邊的雷諾F1賽車 圖源:theshieldofsports.news
要知道,德國、義大利、日本等汽車廠商參加頂級汽車賽事的目的,除了宣傳品牌本身,還想透過賽車試驗最新的汽車技術,並落地到旗下的量產超跑或效能車上,並逐步普及到更平價的家用車。
而法國平民品牌參加頂級賽事的目的是?作用有多大?God Knows……
3)法系車的設計往往有獨到的堅持,甚至能置市場需求於不顧。
“不走尋常路”是法系車的重要特點之一,比如位於換擋區的定速巡航切換按鍵、中間不會旋轉的方向盤、亮燈才代表關閉的空調操作、跟隨車門一起聯動分離的車窗控制區……
1.曾經的豪車主要生產國
你可能想不到,今天這個不製造什麼豪車的國度,曾經卻是歐洲最主要的豪華車生產國!其實,不足為奇,法國在汽車的探索上要比我們想象的早得多,也順理成章地成為較早具備製造豪車實力的國家。
早在1769年,法國軍事工程師Nicolas Joseph Cugnot就發明了世界第一輛蒸汽機車,接著到1807年,法國人François Isaac de Rivaz發明了人類第一臺內燃機,後來比利時裔法國工程師Jean Joseph Étienne Lenoir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人類第一臺商用內燃機。到了1903年,法國已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汽車工業國,年產汽車達30124輛,佔據全球產量的49%。
上海汽車博物館館藏車 1902年Panhard Levassor 7HP
隨後湧現了諸如Bugatti、Panhard、Delahaye, Delage、Avions Voisin、Talbot-Lago、Facel等諸多知名的法國豪華車品牌,可謂萬花齊放,群芳鬥豔,這些汽車都有精美的設計和工藝。看到這裡,可能你已經明白了,法國汽車的自信是有原因的。今天,這份自信體現在他們的汽車設計、汽車運動上。
Delahaye 175 S Saoutchik Roadster 圖源:newatlas.com
Talbot-Lago T150-C SS 圖源:robbreport.com
Bugatti Type 57SC Atlantic 圖源:squir.com
Avions Voisin C25 Aerodyne 圖源:topspeed.com
由於在上世紀初,法國已經有很多人有財力消費高階汽車,由此衍生出的汽車文化,也逐漸流行起來。比如汽車運動,在上世紀初法國十分熱衷汽車比賽,舉辦了各種大大小小各種賽事,我們熟知的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在1923年就開始舉辦。
當時,汽車廠商認為汽車賽事是最好的汽車品牌宣傳之一,而法國人民在這種文化環境下薰陶了將近一百年,也喜歡上了汽車運動。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法國雖然很少製造超級跑車或運動車,但仍十分重視汽車比賽。
2.計劃經濟下的重組
法國汽車輝煌的高光期在二戰時期遭到重創,很多汽車廠被炸掉或淪為德軍的兵工廠。為挽救本國工業,當時的臨時政府著手干預和重組,其中一個是掀起大規模的國有化浪潮,就是搞計劃經濟。於是有了1946年的龐斯計劃,它以計劃發起人的名字命名,相當於法國汽車工業重建的“五年計劃”。
簡單地理解龐斯計劃,就是將本土汽車廠做歸類重組,哪些品牌生產廉價買菜車,哪些品牌生產高階車,哪些品牌生產客車卡車,由相關部門說了算。好比將一個班的學生都被安排去下鄉,哪些同學負責教書,哪些同學負責耕地,哪些同學負責文宣,由組織說了算。
二戰期間法國汽車工業受重創 圖源:worldwarphotos.info
這種計劃經濟的方式,在經濟困難的時期,是起到積極作用的。畢竟發動大家一起幹活,最後大多能活下來。但缺點是,很難照顧到所有人的特長。
比如,有些同學只擅長跳舞,不擅長下地幹活,那安排他們下鄉顯然就沒什麼競爭力。同樣,不是所有法國汽車品牌都適合龐斯計劃的分工。比如那些擅長製造豪華車的品牌,它們未必擅長造平價家用車。何況龐斯計劃又不鼓勵發展豪華車,所以這個時期的法國豪車品牌只能苟延殘喘。
當然也有客觀的原因,就是歐洲戰亂導致奢侈品市場崩潰,需求銳減,豪華汽車品牌們只能寄希望於戰爭結束,但結果……他們還是失望了。
3.節儉風潮的興起
二戰的結束讓法國終於迎來和平發展期,本應該是豪華汽車發展的新春天。但這時戴高樂已成為法國的元首,而他卻是位提倡節儉的人。
在他組建臨時政府的時候,就為緩解國家財政危機壓制奢侈品,對奢侈品徵收500多億法郎的高額附加稅。當上總統後,他更以身作則,處處節儉,連座駕都不採用大排量轎車,用的都是6缸的雪鐵龍Traction Avant,還有4缸的DS 19,跟其他強國的座駕形成鮮明對比。
戴高樂的DS 19座駕 圖源:autobible.euro.cz
全法國人在這種節儉風潮影響,奢侈品的日子不好過。香水、箱包這些還能湊合,但作為大宗物品、價格高昂的汽車,就困難了,豪華汽車品牌幾乎無翻身之日。實際上,如果法國豪華汽車品牌把重心放在美國市場(當時美國處於黃金時期),可能會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但它們沒看重那塊市場……
4.差異化競爭的摸索
戴高樂總統於1970年逝世,按理說法國的豪華汽車迎來了新的希望,但最終70年代末的石油危機成為壓倒它們的最後一根稻草。石油危機爆發後,幾乎沒有人再想買大排量的豪車。就這樣,法國經過了坎坷的幾十年,最終存活下來的都是更實際的平民汽車品牌,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標緻雪鐵龍和雷諾,因此整個國家都走上專注平民家用車的道路。
但實際上,法國的平民品牌也曾嘗試過打造豪華汽車,並推出一些類似的車型,比如在中國市場銷售過的雪鐵龍C6(進口版的)、標緻607、雷諾威賽帝等。
但做豪華車除了產品力足夠強,還需求經驗豐富的品牌運營和較好的售後服務能力,而後面兩方面法國汽車品牌都很欠缺。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法國汽車後來在美國銷售了一段時間就退出。
但由於法國有悠久的造車和設計史,即使生產平價的家用車,也追求與眾不同的設計,並有優秀的機械素質。就像學習成績優秀的學霸,做起簡單的題目也易如反掌,並可能延伸出普通人沒有的思路。
最後,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法系車特色。
當然,以上只是解釋法系車特點的部分原因,一個國家的汽車發展,就像一個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極為複雜,三言兩語說不清。有興趣的汽車愛好者可以研究一下。
總之,在今天越來越多為市場妥協的汽車品牌中,法系品牌確實算一股清流,它們的產品看似普通,卻透出有趣的靈魂。現在,法系品牌在歐洲大陸的銷量遠高於其他國家地區,得到歐洲消費者的認可,說明法系車的產品力也比較過硬。那麼,你怎麼看法系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