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經濟區從1984年提出概念,到2018年上升為國家戰略,至今已歷30餘載,期間有過貌合神離,但現在大家都意識到單打獨鬥的時代快要結束了,都市圈、城市群才是區域競爭的未來。
近來,淮海經濟區急劇升溫,僅最近一個月就動作連連:11月16日淮海經濟區仲裁機構聯盟”成立;11月22日徐州與魯南四市簽署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合作框架協議;11月30日徐州招標《徐州至菏澤、徐州至棗莊鐵路預可行性研究專案》;12月1日淮海經濟區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擴充套件到11座城市。淮海經濟區終於走過艱難時期,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淮海經濟區要怎麼建,或者說淮海經濟區還欠缺什麼?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一、城市群還不成熟
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區(圈)=城市群,形成城市群的過程也是經濟區成型的過程。京津冀與珠三角、長三角最大的差距就是城市群不成熟,京津以外的其他城市發展水平太低,縣域經濟太弱,城市和城市之間的空白地帶太大,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群,所以京津冀經濟圈徒有虛名。
淮海經濟區要想建成高水平的經濟圈,就必須打造出真正的城市群!現在的淮海城市群仍處於起步階段:
1、百強城市
淮海經濟區核心城市共10座,分別是江蘇省徐州、宿遷、連雲港,山東省棗莊、臨沂、濟寧、菏澤,安徽省淮北、宿州,河南省商丘,其中徐州全國排名第27,臨沂46、濟寧51、菏澤72、連雲港77、宿遷79、商丘94,共7座全國百強城市,綜合實力算是不錯了。
2、城市規模
城區人口達到300萬左右的只有臨沂和徐州,其他城市都在200萬以下,城市規模普遍偏小。
3、縣域經濟
淮海經濟區共有48個縣和縣級市,但GDP超千億的縣只有2座,分別是宿遷沭陽縣1011億和徐州邳州市1001億,其他較強的還有徐州沛縣805億、新沂692億、睢寧619億、濟寧鄒城824億、棗莊滕州753億,稱得上強縣的只有這7個,和京津冀一樣,不能有效填補城市之間的空白,城市群緊密性不足。
二、中心城市還需要更強
淮海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徐州,2020年GDP7320億(江蘇第六),人均GDP8.1萬,人口904萬,城區人口290萬,建成區面積320平方公里,地鐵通車裡程64.1公里,城市高架路里程71公里(全省第7),規模以上工業營收4681億(全省第9),規模以上工業利潤288億(全省第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2億(江蘇第六)。淮海經濟區的龍頭老大,在江蘇省內只能位居中游,放在大龍雲集的長三角更不出眾。顯然,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的火車頭,分量還太輕,合格的城市群核心GDP應達到1萬億以上,城區人口達到500萬以上。
三、產業鏈還沒形成體系
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為什麼這麼強?因為他們都建成了“世界工廠”,很多商品的所有工序,幾乎都可以在城市群內部透過分工協作完成,形成了產業閉環,一座城市生產一個商品,周邊城市都跟著受益,城市和城市跨越了競爭關係,變成了共贏關係。
而其他地區,都沒有形成系統的產業鏈叢集,最多有幾個產業鏈比較完善,城市群內部的城市,更多的是競爭關係。淮海經濟區要想真正一體化,就必須從產業入手,構建起一個能夠內迴圈的產業分工,實現共贏。
四、城際交通網還有不足
淮海經濟區雖然有京滬線和隴海線兩條鐵路主幹道,但內部城市之間的城際高速鐵路卻並不完善,徐州-臨沂、徐州-濟寧、徐州-菏澤、臨沂-棗莊、臨沂-宿遷、商丘-棗莊都沒有城際鐵路,一些縣城也不通高鐵,如沛縣、豐縣、臺兒莊、蘭陵、郯城、微山、魚臺、金鄉等。淮海經濟區內部的鐵路建設非常滯後,導致內部出行非常不便,阻礙了內部正常的人和經濟往來。
淮海經濟區要儘快建設3條城際鐵路:
1、徐州-賈汪-臺兒莊-蘭陵-臨沂城際鐵路;
2、徐州-沛縣-魚臺-濟寧城際鐵路;在魚臺分出一條線路,經金鄉到菏澤;
3、商丘-豐縣-沛縣-微山縣-薛城-棗莊-市中-蘭陵-臨沂城際鐵路。
這三條城際鐵路建成後,配合京滬高鐵、京九高鐵、京滬二線、魯南高鐵,將徹底改變淮海經濟區內部交通不暢的問題,交通之發達,將直追長三角。
五、內迴圈實力有欠缺
何為內迴圈?大多數事情都可以內部解決,如工作、學習、購物、科創、投資、旅遊、就醫等,都可以就近進行,不需要大老遠地去上海去北京。淮海經濟區目前能做到嗎?顯然不能,工作機會不夠,高階崗位缺乏,高水平大學太少,高質量人才太少,科研機構太少,金融產業太弱,融資機會太少,旅遊景點太少,高水平醫院太少。顯而易見,淮海經濟區還無法實現“內迴圈”!
五、主要城市的角色分工
1、徐州
徐州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和靈魂,在淮海經濟區內要解決的是“高階”資源,高階企業、高階產業、高階人才、高階大學、高階醫院、高階購物中心、高階科研機構、高階投融資平臺、高階服務中心、高階會議和賽事、高階文化作品、高階基礎設施(鐵路、機場、港口、城市)、高階發展戰略......!
簡而言之,徐州要承擔的是省會,甚至是直轄市的角色,解決區域內要去濟南、青島、南京、上海才能解決的需求!徐州的任務非常艱鉅,正所謂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徐州如果打造不出來這些高階資源,那淮海經濟區永遠是鏡花水月!而能夠承擔這一角色的,只能是徐州,其他如臨沂、濟寧、商丘、連雲港差距更大!所以不要爭著搶著當中心,要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能力承擔上述角色!
2、臨沂
臨沂是區域內實力第二強的城市,承擔的是副中心角色。臨沂不要有我也可以當中心的想法,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交給臨沂也很難做好,因為這不是臨沂擅長的!臨沂不擅長西裝革履,坐在辦公室敲電腦,或者手託紅酒杯,與政商名流談笑晏晏,臨沂擅長的是商海弄潮,商業、物流、直播、旅遊、貿易等產業才是臨沂的舞臺。臨沂應成為淮海經濟區的商業中心、物流中心、工業中心、國際貿易中心。
3、濟寧、宿遷、連雲港
這三座城市經濟實力較強,工業基礎較好,城市發展水平較高,在國內屬於發展前景比較看好的三線城市。他們承擔的角色是單項冠軍角色,即在自己優勢領域內做到全國前列,並早日晉升二線城市。濟寧的優勢產業是旅遊、醫藥、能源、紡織、化工;宿遷的優勢產業是紡織、光伏、花木、傢俱、新材料、食品飲料、機電裝置等;連雲港是區內唯一出海口,是開放的門戶,有淮海經濟區做腹地,將有機會躋身全國十大國際貿易港,還可利用沿海優勢發展重工裝備、汽車、造船、化工等先進製造業。未來關鍵是如何將各自的優勢產業透過城市合作搭建出具備競爭力的產業鏈,建議淮海經濟區成立“產業研究院”,專門研究以經濟區為平臺的產業鏈條的構建和協作。
4、商丘、菏澤、宿州
這三座城市工業基礎較為薄弱,但交通都非常優越,人口也比較多,可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另外承接一部分上述五強市的工業產能,配合打造產業鏈,夯實工業基礎,爭取在新興產業中尋找機遇。
5、棗莊、淮北
這兩個地市都比較小,人口也較少,但距離徐州比較近,可以融入徐州都市圈,由徐州進行發展規劃。如徐州、棗莊、淮北都有龐大的煤炭產業,可以整合起來共謀發展煤炭深加工產業。
歡迎關注城市王朝,城市、農村、經濟、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