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冬季進補、來年打虎”,很多人有在冬天進補的習慣。但是,到底應該怎麼補呢?有人會選擇人參、鹿茸這些大補的東西。其實,這些食材基本上是補陽的,也就是補陽氣,但中醫理論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也就是說冬天的時候更應該補陰津。
部分人吃了人參、枸杞、大棗、鹿茸等“大補”的食品後,脾胃會不舒服,出現胃脹或大便糖稀,口腔潰瘍、口乾、口苦、睡不好覺等症狀。這是因為人體和自然環境是一樣的,到了冬季之後,內外其實是“不溝通”的,汗孔不出汗,內熱都聚在體內,所以,冬天的時候有的人身體比較熱,形成一個相對小的溼熱環境。
所以,在進補的時候,一定要用清潤和清補的這種方法,甚至還要把脾胃先調一下。這個原理類似於我們喝膏方之前要喝幾天的“開路方”,其實就是把脾胃的溼熱先清了,這樣才能更好吸收這些比較滋補的膏方。
我們在進補的時候也一樣,首先要明白自己的體質,是陰虛還是陽虛。如果純陽虛的人,才可以選擇大補的人參、鹿茸、巴戟天等這些比較補陽的食材;如果是陰虛,更適合一些補陰的食材,比如清補涼、沙參、玉竹、麥冬、石斛這一類補陰的食材。
冬天應該怎麼吃?
到了冬天也要少吃甜,因為甜食比較滋膩礙胃。上文提到,冬天時,人們的脾胃往往會形成一個相對溼熱的小環境,吃了甜食之後,會加重這種溼熱,所以,冬天不要選擇比較滋膩的食物。
同時,根據自己體質進補。陽虛體質的人群,可以吃當歸生薑羊肉湯。如果是陰虛體質,可以吃一些稍微滋補的,比如牛肉火鍋這些都是可以的,但是湯底裡面最好加入沙參、玉竹、馬蹄百合做一個湯底。
而說起冬天泡茶飲,保溫杯里加枸杞還是一個萬能方,但是要分清陽虛和陰虛——陽虛的人群,用黃芪、黨參來打底,或者黃芪、高麗參人參都可以;如果陰虛的人群,適合用石斛、麥冬,再加一些枸杞、元肉來做一個湯方或者是茶飲都可以。
閆玉紅
廣東省中醫院面板科主任醫師,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羊城青年好醫生,廣東省中醫院拔尖人才,師從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岐黃學者盧傳堅教授。
稽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