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掌骨橈側按摩診療法,屬於反射療法的範圍,但這一反射療法中的反射不是指神經學的反射。而這一反射療法理論認為,可以將人體的整體縮小、投影,反射到身體的某一部分,即區域性能反映整體。所以,可以說這一反射學理論就是生物全息學理論。我們常用的手、足、踝、腕、耳、面、腹、眼、口、舍、鼻等療法皆屬於此。其中最為方便實用,又適合自我操作的當屬第二掌骨橈側按揉診療法,現將其介紹如下,以便全民自我保健診療之用。
1.部位:手背虎口部的第二掌骨橈側面緊貼骨緣處。
2.第二掌骨橈側反射穴與臟腑經絡的關係:第二掌骨橈側為手陽明大腸經所過之處,其相表裡經手太陰肺經及同名經足陽明胃經均與之相關聯。胃為水穀之海,後天之本,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手太陰肺經為十二經脈之始終,而全身臟腑氣血變化均可反應於肺經寸口脈,所以第二掌骨橈側亦為十二經脈氣血流注之所,按揉之可診治全身多種疾病。
3.第二掌骨橈側穴位群分佈:初學時先掌握第二掌骨橈側穴位群分佈的頭、肺、肝、胃、腰、足六大典型穴位。取穴、診療時手握空拳,似握卵狀。頭穴即掌心橫紋盡端與第二掌骨橈側交點;足即第1、2掌骨側近拇指側的交點;頭穴與足穴連線的中點是胃穴;胃穴與頭穴連線的中點為肺穴;胃穴與肺穴連線的中點為肝穴;胃穴與足穴的連線分為三等分,從胃穴開始的中間兩個點,依次為臍周穴和腰穴。整體與第二掌骨關係因成比例縮小,整體可以劃分為無數個部分,從而第二掌骨橈側所對應的這些無數部分的穴位也是無數的。臨床上我們根據六大典型穴位的位置及第二掌骨橈側是整體的縮影的原理,來確定其餘穴位的位置。
4.第二掌骨橈側按揉診察法:通常採用按壓法,在按壓穴位時,可以從頭開始,以拇指尖按在穴位上,在垂直於平面的方向上施力按壓,並略帶揉的動作。用大小適中的力逐一揉壓1~3次,當穴位有明顯的酸、麻、脹、重、痛感時,應稍用力按揉或按壓此穴,取得較強的感覺進行治療。壓痛點的出現,表明該部位所對應的同名器官或部位或同一截面上的其他器官有病,如肺穴有壓痛,則肺、胸、心背、氣管或兩脅有病。按中醫藏象學說,穴位有壓痛點也表明其所對應的臟腑密切相關的部位有病,如肝穴有壓痛則與肝密切聯絡的目也可能有病。如果左手壓痛重於右手,這說明人體左側病重或病在左側,反之亦然。
5.按揉治療手法:用拇指尖以穴位為圓心作小圓周運動或按揉,揉壓應有力,以在深層組織有較強的酸、脹、麻、痛、重感覺為宜,每次按揉3~6分鐘,選穴可按部位對應取穴,如肺病取肺穴;或按中醫藏象學說取穴,如肝開竅於目,目疾取肝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