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社會上關於“三觀”的表述突然變得鋪天蓋地。但凡是和人,尤其是和所謂個體的價值判斷相關的東西都要先討論一番什麼“三觀”。比如找物件首要考慮的除了錢,就是三觀吻合不吻合之類的判斷。評價一個人,也要說這個人的三觀是不是“正”啊之類的。據說找個工作,有些地方都要對求職者的三觀做一番評價和研究。我也不知道這些所謂的裁判到底是拿什麼作為標準進行這個工作的,也不知道這些道貌岸然的評判者們是否曾經問過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能力對別人做出人格和道德上的評價。
老實說,我看著很煩,理由也很簡單,這很不正常。
用最簡單的常識來考慮,為什麼人們要喋喋不休地拿“三觀”說事呢?說穿了也很簡單,俗話說,“缺什麼補什麼”。因為沒有,所以就特別關心。社會的基本倫理已經崩潰了,所以到處都是愛講各種大道理的人,一天到晚說著那些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語言。
不信,你就問問那些經常講三觀的人。就問他為什麼只有“三觀”呢,而不是“一觀”,“兩觀”,或者“四觀”,“五觀”之類的,再不你還可以問他三觀彼此之間的聯絡和關係之類的問題,保準張口結舌。
那麼到底現在流行的“三觀”是一個什麼東西呢?
從常識的角度看,說得好聽點,無非就是一些信條,說得難聽點,那就是教條了。總之,就是一堆規則雜亂無章的胡亂拼湊和堆砌罷了。有些“三觀特別正”的同志可能還不服氣,認為自己掌握著的肯定是人生的真理。我覺得都沒必要反駁,一個事實就足夠了,歷史上那麼多成就斐然的偉大人物都不敢說自己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自己到底是誰?你我一個普通人怎麼可能對這些自信滿滿呢?如果這都不是虛妄,那還有什麼事是虛妄的呢?
其實,“三觀”問題古已有之,也不是今人的專屬。我們祖上的什麼“三綱五常”,“精忠報國”之類的倫理原則,甚至還有一些諸如“天道酬勤”,“厚德載物”之類的人生訓誡大概也能算作三觀的範疇。但是,不一樣的是,古代社會是文化型別單一的社會構成,這個社會所秉承的都是各自在自己獨特的文明形態下歷練成熟,經過了歷史考驗,可以被認定為真的傳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可能不太會認同古人的某些觀念,但我們絕對可以理解他們,而且不會認為他們在裝腔作勢,故弄玄虛。
而今天就不太一樣了,都知道,今天是個價值多元,全球化的社會形態,這是大的趨勢。至少,目前根本上就不存在什麼穩定的觀念系統,一切都處在激烈的變革之中。所以,相應地,普通人其實根本不存在所謂穩定的觀念,大家做得都是隨時調整的準備,否則你根本就沒法生活。
在這種環境下,強調三觀有多麼地“正”,實際上不是愚蠢就是虛妄,或者別有用心。這絕不是說,人就不能有所謂的“三觀”,實際上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會保留一些自己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則,甚至有時候我們自己也覺得有些這樣的原則可能不合時宜,但是我們依然會選擇保留。只是我們沒必要多麼地強調自己的三觀是如此的“正確”,或者動不動就拿三觀說事。
實際上,稍加觀察就不難發現,那些生活中經常強調各種“三觀”問題的人,尤其是那些自詡“三觀”很正的人,要麼是典型的教條主義者,要麼就是現在流行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再或者就純粹是虛偽。別人麼,“三觀”一定要正,要不我不好騙啊,或者顯示不了自己的道德優越感。至於自己麼,那就另說了,怎麼有利怎麼來,這不典型的雙標麼。
再往深裡挖掘一下,強調“三觀”的人一般都是缺乏真正的情感。不知道怎麼作出生活中真正有意義的選擇,只能半推半就地胡亂拼湊出一個什麼“三觀”,即糊弄自己,更忽悠別人。此前的討論中我們就已經討論過,人是靠“心”,靠真正的“感情”生活的,只有這些樸素,自然的東西才能賦予人的生活以價值和幸福,這都是常識。
主觀上說,這樣的人其實也很可憐,他們受到了大環境的戕害,無力自拔。
但是,從客觀上講,如果他們不是你最為親近的人,還是要選擇堅決遠離這些貌似“三觀很正”的人。因為他們給周圍人帶來的更多的是無盡的麻煩,甚至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