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寫的看好新能源、半導體等高科技股票的文章引發了一些粉絲的評論。有的粉絲看過世界價值投資大師的名著,發現我文章中的觀點和世界大師的觀點相左,於是問我:
像生物醫藥、晶片、5G、雲計算等高科技行業的公司,它們每年的研發投入很大,技術疊代更新很快,必須不停研發。而且一旦選錯技術路線,就會使研發和公司的業績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甚至會導致破產。而技術路線的選擇具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不是公司實力強大就一定能選擇好技術路線的。像曾經的手機之王諾基亞就是選錯了技術路線而迅速隕落的。高科技公司的業績天生就是不穩定的。而且高科技公司的業績具有爆發性,可能突然一年業績增長几倍甚至幾十倍,也可能突然一年暴虧幾十個億甚至上百個億。投資者很難預測其業績變化。
在股市上由於高科技股票業績增長快而被人們的過度追捧,往往股票估值過高透支了很多年以後的業績,投資者很難買到合理的價格。一旦高位買入後公司業績下降,股價就會崩盤,投資者就會損失慘重。比如,現在的寧德時代這隻股票市盈率達到160倍,它的股票估值是否過高就很難確定。因為它未來的業績基本無法計算,影響業績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反觀傳統的水泥、地產、銀行、零售等這些傳統行業,它們的業務容易看懂,業績也相對穩定,股價走勢也相對穩定。它們的業績也相對容易預測,比較容易進行估值。因此,世界投資大師巴菲特、約翰聶夫等投資高手都喜歡買這些傳統行業的股票。有的大師甚至著書說高科技行業的股票風險大不適合投資。
於是很多股民聽了世界投資大師的言論以後就以為:哦,高科技行業的股票不能買。
實際上,世界投資大師們說“高科技術公司不能投資”這些話的前面有一句不太引人注意的話。有時大師們明說了,我們讀者沒有注意,有時大師忽略了沒有說,因為大師認為這是常識,不必說。
其實,這句話才是投資的核心。這句話是“漁”,是原則,是戰略。“高科技公司不能投”是“魚”,是表相,是戰術。
這句話就是——投資要投資我們自己能力圈以內的事物。
大師說“高科技公司不能投”是因為高科技公司投資難度大,經常超出我們的能力投資能力圈。是因為超出我們的能力圈,所以不能投。而不是因為是高科技而不能投。
巴菲特說:“在投資方面我們之所以做得非常成功,是因為我們全神貫注於尋找我們可以輕鬆跨越的1英尺欄杆,而避開那些我們沒有能力跨越的7英尺欄杆。”————注意,這裡避開的原因是“沒有能力”。
自己的能力夠不夠才是衡量投不投高科技的真正的唯一的準則。
能力不夠,就不要投。能力夠,當然要投!這就像20米高的樹上結滿了松塔。你有較好的攀爬能力或較高的安全裝置你就可以去採集。如果你沒有相應的能力,沒有很好的防護,你就不要去投。因為超出你的能力了。
巴菲特近年投資了不少高科技股,如比亞迪、蘋果公司、IBM等等,他總體是賺錢的。為什麼他現在投資了高科技股,無非是他認為自己現在有能力看懂這些公司了,認為自己有能力投資這些高科技股。如果能力夠,誰不想摘取最美的果實呢?
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段永平就是因為買了網易這種高科技公司賺了100倍的。因為他了解網易這家公司,網易的投資在他的能力圈之內,所以他才會敢於投資網易並耐心長期持股取得豐厚的投資收益。這裡當然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是他能持有二年,這絕對是由於能力圈帶來的持股自信。我們普通股民有幾個人能有勇氣持股賺100倍以後才賣?
我們普通拿不住股票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懂自己所買的公司,所以聽到點風吹草動就想拋,賺了點利潤就想走。說到底是自己能力圈不夠,所以心虛。
很多股民以為消費股、銀行、保險這類的股票風險小,適合自己投資——這絕對是錯誤的。
因為適合不適合自己投資的關鍵在於自己的能力圈大小,而非投資什麼品種。
絕大多數股民最基本的投資常識都不懂,根本就不應投資任何股票。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圈。
有的人認識到自己駕馭不了股票,他們投資基金。結果,他們投資基金也虧損了。原因就是投資基金的能力他們也沒有。投資基金也需要學習和大量的實踐的。
能力圈大,可以上天入地。沒有能力圈,寸步難行。
股民朋友們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學習和實踐,擴大自己的投資能力圈。而非糾結於選擇不選擇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