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證券 倪昱婧 劉凱)
1、均勝電子:汽車電子與汽車安全領先廠商
1.1、聚焦高成長業務,打造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廠商
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勝電子”)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車零部件優秀供應商。公司主要致力於智慧座艙、智慧駕駛、新能源電控、汽車安全系統和車聯網核心技術等的研發與製造。
公司成立於2004年,前身是一家以汽車功能件為主業的零部件企業。
2011年至今公司先後收購了汽車電子公司德國PREH、德國機器人公司伊瑪、德國群英、汽車安全系統全球供應商美國 KSS 以及日本高田資產(PSAN業務除外)。
透過企業創新升級和多次國際併購,公司實現了全球化和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
2020年以來,公司整合自身業務,出售均勝群英並投資鐳射雷達廠商圖達通,從而高度聚焦於汽車安全和電動智慧汽車兩大領域。
經過併購和整合,目前公司聚焦於汽車安全與汽車電子兩個高成長性業務,其中汽車電子細分為智慧座艙與智慧駕駛,以及新能源電控。
(1)汽車安全業務:
安全業務主體為寧波均勝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勝安全”),由美國KKS和日本高田資產組成,主要產品包括主動安全系統、被動安全系統和整合安全方案。
2020年公司汽車安全系統事業部收入331億元,佔比70.41%;2021H1營收約173億元,同比增長19.19%,佔比74.10%,為公司的護城河業務。
(2)汽車電子業務:
汽車電子業務主體為寧波普瑞均勝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勝普瑞”),包括HMI、E-moblity系列產品,其中HMI產品包括人機互動系統、車機系統、智慧內飾等,E-moblity產品包括汽車BMS系統和功率電子系統。
2020年汽車電子業務收入76億元,佔比16.15%;2021H1經過業務結構調整後營業收入約 60.6 億元,儘管晶片短缺對整車廠實際訂單放量造成一定影響,但公司汽車電子業務營業收入依舊保持著43%的增速。
其中,智慧座艙與智慧駕駛業務實現收入約50.6億元,新能源電控領域收入約10億元。
1.2、外延併購助力企業發展,搭建全球化產業供應鏈
公司依靠海外併購做出數次重要戰略轉型,實現業務規模與產品種類的快速發展,以下為公司2010年以來的主要併購事件:
(1)2011年併購Preh Holding GmbH(以下簡稱“普瑞控股”)74.9%的股權以及Preh GmbH (以下簡稱“普瑞”)5.1%的股權,透過併購具有技術、客戶優勢的海外企業進入汽車電子等高階領域。交易完成後,公司持有普瑞控股的100%股權和普瑞的5.10%股權。
(2)2014年併購QuinGmbH,完善HMI產品生態系統佈局。
公司分階段購買QuinGmbH的100%股權,第一階段收購QuinGmbH的75%股權,第二階段收購QuinGmbH的25%股權。
(3)2016年收購全球四大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之一美國KSS公司。
KSS主營業務包括汽車安全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具體產品包括無人駕駛輔助系統、主動安全防護等。均勝集團在美國特拉華州新設用於合併目的的全資子公司MergerSub,MergerSub與 KSS 依據美國相關法律進行合併。
(4)2016年公司收購 TS 公司汽車資訊板塊,佈局智慧車聯板塊。本次交易基準對價為1.8 億歐元,公司及普瑞控股依法籌集資金以歐元支付全部交易對價。
(5)2018年公司收購高田資產,均勝電子藉此成為全球汽車安全領域的巨頭。均勝電子此次收購是透過債務和股權相結合的方式融資,且均勝電子依然持有多數股權,並引入國投創新和太盟投資作為全球戰略投資者。收購完成後高田資產被併入均勝旗下百利得安全系統公司(KSS),整合後公司被命名為均勝安全系統。
(6)公司2019年為更好開拓中國市場收購延鋒百利得。延鋒百利得從事汽車安全系統的設計、開發、測試、以及提供售後服務,產品主要包括方向盤、安全氣囊模組、安全帶以及整個汽車被動安全系統。透過本次收購交易公司汽車安全事業部更好地開拓中國市場,專注於主被動安全產品的研發與製造。
1.3、外延併購加快收入增長,市場復甦利潤有望拉昇
公司2011年透過海外併購擴充套件產品種類並且拓展海外客戶,標的公司並錶帶動收入增長。
2016年-2018年期間公司先後收購KSS、TS和高田資產,完成了“汽車安全+智慧車聯+自動駕駛”的三個板塊佈局,標的公司收入並表後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85.52、266.06、561.81 億元,公司2016-2018年的收入增速為129.5%/43.4%/111.2%。
2020年受海外疫情以及2019年末對延鋒百利得資產處置的影響,2020年營業收入478.9億元,同比下降22.38%。
在全球晶片短缺以及海外部分工廠受到疫情影響的背景下,2021H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人民幣236.5億元,若不考慮均勝群英業務於2021年的出表影響,營業收入同比上升約24%。
各項業務持續發展,主營業務收入保持持續穩定增長。
(1)汽車安全:
均勝電子汽車安全板塊2016年-2018年分別完成KSS與高田資產的收購,並於2019年加速推進產能整合,2021H1營收約173億元,同比增長19.19%,2021年疫情對公司汽車安全業務的影響有所降低,但依舊存在,此外,由於晶片短缺造成整車廠實際訂單下降,亦影響了恢復的進度;
(2)汽車電子:
公司汽車電子業務保持穩定擴張,其中公司的新能源充放電系統和人機互動系統得到客戶及 終端消費者的青睞,2020年實現收入76億元;2021H1公司經過整合後汽車電子業務範圍擴大,營收達到60.6億元;
(3)智慧車聯:
2020年智慧車聯事業部收入約 26.5 億元,儘管遇到全球新冠疫情停工停產、電子料產業鏈缺貨斷供等市場衝擊,下半年歐洲區銷量依然開始恢復,中國區新產品逐步放量,全年主營業務收入與上年基本持平。2021H1該項業務併入到汽車電子中,不再單獨披露資料。
2、 汽車安全:持續併購對標行業龍頭,助力公司長期成長
汽車安全系統主要包括主動安全系統和被動安全系統。
主動安全是預先偵測附近車輛執行狀態,判斷風險並及時做出反應,主要產品有:防抱死制動系統(ABS)、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EBD)、牽引力控制系統(TCS)和緊急剎車輔助系統(EBA)等;被動安全則是在發生事故時汽車對車內成員的保護或對被撞車輛或行人的保護,主要產品有:安全帶、安全氣囊(SRS)和側門防撞鋼樑。
汽車安全業務在公司營收佔比達到70%以上,因此市場發展空間和該業務的盈利能力是決定公司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2.1、政策與汽車智慧化趨勢兩因素疊加,助力全球汽車主被動安全市場快速增長
政策與汽車智慧化趨勢兩因素疊加,形成對汽車安全系統的持久需求,促使汽車安全系統單車價值增加;加之全球汽車銷量、保有量持續增長,汽車安全市場未來前景廣闊。
在政策面上,隨時間推移,各國制定的關於汽車安全系統的法規日趨嚴格化,同時汽車安全評級標準的逐步升級;
在技術發展面上,2010年以來,隨著汽車智慧化、網聯化發展,各國對於汽車安全配置的要求也變得更加嚴格(尤其是主動安全系統);
在汽車需求面上,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7800萬輛,普華永道《2020數字化汽車報告》預測 2021年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到2025年全球汽車銷量為9500萬輛,2020-2025年的複合增速為2.8%。
此外,全球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預計到2035年,中國輕型汽車保有量將由2020年的1.97 億臺增長到3.5億臺,美國由2020年的2.8億臺增長到3.3億臺。
單車安全價值持續增長,被動安全市場體量龐大而主動安全市場具備高成長潛力;至2025 年單車平均安全價值約530美元,全球汽車安全市場接近500億美元。
被動安全產品方面:
根據2020年奧托立夫年報公佈,全球被動安全平均單車價值量為245美元,在北美、西歐、日本等發達市場,被動安全產品平均單車價值量約為300美元,在新興市場國家中,單車價值量為190美元。
2020年中國汽車被動安全產品單車價值量為200美元,相比發達國家仍有50%的提升空間, 印度僅為88美元。
因此就全球來看,發展中國家被動安全單車價值量的提高是未來被動安全市場空間增長的主要動力。
據中汽協估計,2021年預計全球汽車銷量8500萬輛,中國汽車安全檢測裝置市場調查與投資潛力分析報告預計全球被動安全平均單車價值量為255美元,則我們測算全球被動安全市場空間可達 216 億美元;到2025年,中汽協預計全球汽車銷售9500萬輛,中國汽車安全檢測裝置市場調查與投資潛力分析報告預計被動安全平均單車價值量為280美元,則我們測算對應 266 億美元市場空間,2021-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複合增速為4%。
主動安全產品方面:
根據 Veoneer 年報資料顯示,主動安全單車費用從2018年的 75 美元上漲至2020年的115美元。
主動安全產品如 ADAS、環視系統、雷達等會隨著智慧駕駛發展迅速增長,據中汽協預測,2021年、2025年主動安全平均單車價值量為 150 美元、250 美元,結合對應全球銷量預測 8500 萬輛和 9500 萬輛,對應市場空間為 127 億美元和 237 億美元,2021-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複合增速為 17%
2.2、收購KSS與高田確立全球汽車安全領域第二地位,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收購KSS切入汽車安全市場,實現主動被動雙覆蓋。公司於2016年以9.2億美元完成對美國 KSS的收購。
KSS是全球少數幾家同時覆蓋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提供自動駕駛安全解決方案的公司,其產品涵蓋整個汽車安全市場,主要有智慧感測器、ADAS、安全氣囊、方向盤、安全帶等。
長期合作客戶覆蓋了寶馬、大眾、通用、標誌、現代、雷諾、上汽、長城、長安等國內外整車廠商。
藉助KSS增資進行全球擴張,實現智慧化轉型。
併購後,公司在2017年5月和11月兩次向KSS增資,金額分別為3000萬美元、1.5億美元,主要用於對主動安全產品中的智慧駕駛資源進行整合,同時進行全球擴張,形成中國、韓國和美國三大研發中心,分別從事前視系統、環視系統和內視系統的開發。
收購高田擴大被動安全版圖,確立全球汽車安全領域第二地位。
公司收購 KSS 切入汽車安全業務之後,於 2018 年 4 月完成日本高田的收購,繼續擴大汽車安全業務的版圖。高田主要生產被動安全產品,且其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在全球均有佈局(主要為亞洲、歐洲和美洲)。
均勝安全收購高田後獲得其市場份額和客戶,其中主流客戶為日系客戶,迅速躋身進入全球汽車安全知名企業之列。
整合 KSS 和高田後,公司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安全供應商,其 2020 年在汽車安全的市場份額達到 30%,僅次於市佔率約 40%的全球龍頭企業奧托立夫,該行業市場集中度高,除頭部前三家企業外其他企業市佔率加總僅 11%左右。
併購後的整合程序行至尾聲,整合費用逐年下降利潤有望進一步釋放,公司盈利能力得以著力提升。
併購完成後,為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對 KSS 和高田的優質資源及業務進行整合,著力於以下三個方面。
(1)成本端盈利能力改善:
精簡全球工廠及相關人員,建設現代化工廠及產線,採用智慧製造管理體系。公司全球工廠將從 80 降至 65 個,人員結構將從 73000 人減少至45000 人左右,大幅削減了固定支出,最佳化舊產線匈牙利“超級工廠”的同時在寧波建立國內最先進的生產基地,透過智慧製造管理體系提升整體經營效率,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2)高毛利新訂單逐步替換低毛利老訂單,公司的盈利能力將有所改善。
訂單從獲得到量產有大概 2 年左右時間,訂單結構的變化也是逐步替換的過程。2020年均勝安全新獲訂單全生命週期375億元人民幣,2021上半年公司新增訂單334億元,其中包括全生命週期特斯拉相關產品達100億元,同時也為各國產新興車企供應各類安全產品。按照歷史訂單情況,我們預計毛利率有望提升。
(3)整合費用大幅收縮預示整合逐步完成,公司收入提升形成規模效應。
過去四年公司共支出整合費用近 20 億元,受海外疫情影響公司未能在2020年按計劃完成整合工作。2018年至2020年,公司整合費用分別為7.9、6.0、2.7億元,2021年上半年為0.64 億元,整合費用的逐年降低預示著安全業務整合程序接近收尾階段。
公司預計在2021完成最終的整合,利潤有望得以進一步釋放。在整合完成後,公司迅速切入外資企業產業鏈,安全業務實力增強,因此將促進收入的快速提升,形成安全業務更強的規模效應,提升盈利能力。
2.3、對標汽車安全龍頭奧托立夫,營收與毛利率有望提升
整合 KSS 和高田後,公司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安全供應商,其2020年在汽車安全的市場份額達到 30%,僅次於市佔率約40%的全球龍頭企業奧托立夫。
對比行業龍頭奧托立夫,公司安全業務營收和毛利率均存在上升空間。
排除2020年疫情影響,近年來公司安全業務營收穩步提升,從2016年的71億快速增長至2020年的331億,且與行業龍頭奧托立夫的差距逐漸縮小。
此外,公司安全業務毛利率與 Autolive 具有同步增減趨勢,存在約五個點的差距。
隨著公司安全業務的整合逐步完成,經營效率和管理效率等的提升以及成本端的大幅縮減, 有望促進該業務毛利率增長,不斷向龍頭奧托立夫靠攏。
3、汽車電子:智慧座艙+智慧車聯+新能源電控,緊抓智慧化與新能源化風口
3.1、產研一體,打造智慧座艙極致互動體驗
3.1.1、併購普瑞,切入高增長賽道
併購德國普瑞,高起點切入汽車電子領域。公司於2011年併購德國普瑞,開始由傳統汽配轉入汽車電子領域。
德國普瑞成立於1919年,是全球細分領域的著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擁有寶馬iDrive、奧迪 MMI 系統等多項主要技術專利。
其主要客戶為寶馬、賓士、德國大眾、通用、福特等全球前十大汽車公司。
被收購以後,普瑞在均勝的支援下,在全球多地增資,增強訂單獲取能力和產能轉化能力,成功進入中國和北美市場,均勝也跨越了漫長的技術積累期,二者攜手成為全球化汽車電子技術提供商。
汽車智慧化時代來臨,未來發展可期。
智慧座艙作為智慧網聯汽車的人機介面,已經迎來較快增長期。
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的資料,全球智慧座艙市場在2016-2020年一直保持逆勢增長,2020年全球智慧座艙市場規模高達370億美元。
國內市場,2019年以來國內智慧座艙市場迎來快速增長,2020年在新冠疫情以及汽車市場不景氣的不利因素下仍錄得28.57%的增長,達到567億元,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1030億元,5年複合增長率達12.68%,市場前景廣闊。
3.1.2、技術領先,產品線條完整軟硬體協同,構建堅固技術壁壘。
伴隨著電子電器架構的演進,座艙的整合化程度不斷提高,憑藉在智慧座艙領域的研發和量產實力,均勝電子可向整車廠商提供從域控制器、作業系統至應用層的軟硬體智慧座艙完整解決方案。
目前,公司智慧座艙域控制器產品已實現了與三星V710/V910、高通SA8150/SA8155、瑞薩 M3/H3N、華為Kirin 990A等多款座艙晶片的對接,也已形成了在晶片技術領域的規模優勢及示範效應,可提供支援雙作業系統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
目前,公司現有產品,如智慧座艙域控制器,導航引擎等已進入大眾,林肯,寶馬,保時捷等全球主機廠量產車型。
此外,歷經多年全球業務的深耕,公司在一體化互動介面,觸屏應用,顯示單元和控制單元觸覺反饋,手勢識別等人機互動產品的關鍵技術上都具備了全球領先的產品和服務。
特別是在“多屏化”的趨勢下,公司積極參與技術研發,將更加聚焦大屏,多屏產品與傳統物理按鍵產品的互動,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互動體驗。
2020年,均聯智行智慧座艙系統及網聯技術已應用於全球逾1200萬臺車,搭載車型超過50款,在全球可用有效專利150個以上。
人性化與安全並重,智慧座艙產品屢獲大獎。
透過將智慧座艙控制器的安全系統與資訊娛樂系統進行分割槽與隔離,均聯智行研發了一款兼顧使用者娛樂效能需求與整車安全穩定需求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同時兼顧了安全和終端使用者體驗。
透過與多家優質平臺深度合作,憑藉自身強大的研發和製造能力,公司智慧座艙控制器已實現導航、娛樂、車身控制等多元功能的定製,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由於在智慧座艙產品上的不斷創新,均勝電子屢獲整車廠表彰以及行業殊榮。
3.1.3、攜手華為,共創未來
攜手華為,開發面向未來的產品。
2021年8月,均勝電子控股子公司均聯智行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
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智慧座艙軟硬體產品及服務,不斷提升使用者與座艙間的智慧互動體驗。
合作產品將搭載華為提供的智慧座艙核心模組、鴻蒙車機作業系統、HMS-A核心能力平臺及鴻蒙應用生態。
均聯智行則提供從域控制器、作業系統至應用層的軟硬體智慧座艙完整解決方案,相關產品已獲國內某領先車企多款車型專案訂單。
未來,雙方的合作模式還將不斷拓展,藉助華為鴻蒙的優質生態系統,以及均勝自身超強的智慧座艙軟硬體一體化配套能力,公司有望進一步向華為HI產業鏈其他自主品牌車企滲透,持續擴大智慧座艙產品份額。
3.2、感知層+決策層並舉,智慧駕駛技術加快落地
3.2.1、政策助力,智慧網聯汽車滲透率快速增長
汽車領域重點發展方向,政策支援密集。
智慧汽車是汽車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國家高度重視的發展方向,為此,國家多次出臺配套政策標準推動行業發展。
早在2015年,國務院釋出的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中就將智慧輔助駕駛放在重要位置,指出到2025年我國要掌握智慧駕駛核心技術,初步建立智慧網聯汽車相關研發體系及配套產業群。
此後,各部委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援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相關政策檔案,涉及智慧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車聯網網路安全等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各項關鍵領域。
近年來,隨著谷歌、百度、華為、特斯拉等全球科技巨頭的研發投入較大,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相關技術瓶頸被逐步攻克,L2-L4級別輔助駕駛智慧汽車已逐步量產。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19年配備嵌入式行動網路的全球智慧網聯汽車出貨量達到5110 萬輛,與2018年相比增長了45.4%;預計到2025年,全球智慧網聯汽車的出貨量將進一步增至9323萬輛。
中國的智慧汽車數量從2016年的146萬輛增長到2020年的1306萬輛,CAGR高達72.9%,智慧汽車滲透率也提高到了52%。
隨著智慧網聯新車型的加速投放市場及潛在消費者對於智慧網聯認可度的提升,智慧網聯新車市場滲透率有望逐步提升,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95%。
3.2.2、收購整合,加速車聯網技術落地
收購 Technisat,均勝電子開始佈局車聯網。
均勝電子車聯網業務主體此前為寧波均勝普瑞智慧車聯(JPCC)和德國普瑞車聯(PCC)。 其中,PCC 前身為德國 TechniSat 汽車業務(TS)。
2016年 4 月,均勝電子以 1.8 億歐 元收購 TS 汽車業務。此後 TS 汽車業務更名為德國普瑞車聯公司(PCC),負責國外市場業務。
而JPCC則在2016年 9 月設立,主要負責國內市場業務。
均勝電子將JPCC與PCC整合為全新的智慧車聯事業部,2020年3月更名為寧波均聯智行科技有限公司(JOYNEXT)。
TS在1997年正式進入早期車聯網領域,隨後十餘年裡,在車載資訊娛樂、導航系統、車聯網以及資訊處理等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TS作為頂級車載作業系統開發者,曾經擔任GENIVI聯盟的聯席主席,也是全球第一家研發出使用標準地圖資料格式的公司,在車聯網領域具有深厚技術儲備,均勝電子透過收購TS 汽車業務,並最終將其與JPCC整合為均聯智行,跳過初始技術摸索和積累期,迅速在車聯網領域佔據一定地位。
資源整合順利,助力 V2X 業務提速。
在整合 PCC 及 JPCC 相關研發及生產製造資源後,均勝智聯智慧車聯業務開始加速發展。
均聯智行 5G-V2X 車載終端裝置可實現 V2X 功能、高精定位、高精地圖以及高精攝像頭資訊的融合,並能將這些融合後的資訊直接輸出給 L3 級以上高階輔助駕駛及高階自動駕駛車輛。均聯智行 V2X 技術多元化的應用場景約 20 個,專案開發已進入駕駛人機“協同規劃”階段。
例如,搭載公司的 C-V2X 車載終端裝置,透過支援不同資訊通道下的通訊協作,車輛可實現盲區/變道輔助、緊急制動預警和交叉路口碰撞預警等場景應用。
在 2020 年 C-V2X“新四跨”活動中,均聯智行是第一批透過中國信通院 C-V2X 互聯互通和一致性測試的企業,所供車載通訊終端產品成功搭載於一汽-大眾、蔚來汽車和華人運通有關車型並順利透過測試。
其中,華人運通旗下可進化超跑 SUV 高合 HiPhi X 已於 2021 年實現量產,該款車型採用均聯智行提供的 C-V2X 終端,為全球首個 V2X 量產專案。
3.2.3、佈局鐳射雷達,抓住感知層趨勢核心
戰略投資圖達通,佈局感知層高增長賽道。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推進,作為其核心感知部件之一的鐳射雷達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鐳射雷達有測量精度高、響應速度快的特點,可以實現車輛在快速移動時的距離和速度感知, 相比其他感測器更具優勢,被視為未來高等級自動駕駛的核心感測器。
因此,公司在2018年完成對鐳射雷達製造商圖達通的戰略投資,雙方將在鐳射雷達感知融合、V2X資料融合、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決策演算法等方面深度合作,並推動相關技術產業化落地,共同開拓全球市場。
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全球鐳射雷達市場將突破133.1億美元,2019~2025年複合增速達到63.77%。
由於國內市場起步較晚,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鐳射雷達市場規模僅有2.3億人民幣,但是未來幾年市場增長潛力較大,2026年國內鐳射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431.8億元人民幣,2021到2026年複合增速高達184.9%
3.3、新能源領域掌握領先技術和經驗,持續獲得優質訂單
政策驅動著市場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公司多年深耕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致力於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電池解決方案。
目前公司已成為寶馬、賓士、大眾等車企的供應商。公司在新能源電控方面的佈局緊扣新能源汽車核心。
與傳統汽車相比較,新能源汽車有三大核心部件,分別是:
“電池”總成:指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總成:指電動機和電動機控制器;
高壓“電控”總成:包含車載DC/DC變換器、車載充電機、電動空調、PTC、高壓配電盒和其他高壓部件,主要部件是車載DC/DC變換器和車載充電機。
公司新能源汽車電子業務主要包括電池管理系統(BMS)和新能源汽車功率電子兩個方面。
BMS是一種管理可充電電池的電子系統,由電池管理單元、電芯控制單元、電壓、電流、溫度感測器等部件組成。
新能源功率電子業務產品屬於新能源汽車複雜高壓系統,配套用於新能源汽車充電及高壓/高壓、高壓/低壓電力轉換等。
產品包括車載充電機(OBC)、DC/DC轉換器、高壓升壓模組等。
3.3.1、政策與汽車新能源化趨勢兩因素疊加,新能源汽車電子業務加速滲透增長
政策和市場需求雙重帶動,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與滲透率持續提升,市場成長空間廣闊。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以及國家和各省市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鼓勵,外加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對傳統燃油車的號牌管制,我國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從2015年的1.4%提升至2020年的5.4%。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也表示,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將會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
從銷量上看,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331.1萬輛。根據EVTank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800萬輛,2020-2025年CAGR達40.30%,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4000萬輛。
同時,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36.7萬輛,據中汽協預測,到2025年銷量有望達600 萬輛,CAGR達34.42%,中國汽車工程協會認為2030年將達到1500萬輛。
新能源汽車需求促使新能源汽車電子領域同步快速增長。電動汽車的電池是整車成本中佔比最大的部分之一,電池的效能和壽命與電池管理系統密不可分。
據QYResearch預測,2021年全球汽車BMS市場規模達到217億元,預計2027年全球規模將達到885億元,複合增長率達21%。
3.3.2、新能源領域深耕多年鑄就技術優勢,優質訂單引領營收高增速
提早進行新能源領域前瞻性佈局,公司已經成為技術領先的新能源汽車電子供應商。
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充放電、無線充電等方面深耕多年,開發的高壓電池管理系統、48V電池管理系統、車載充電器(OBC)、電池整包PACK、DC/DC變換器、直流充電器等成為行業標杆產品。
此外,公司已具備12V、48V、400V、800V等全電壓系統的研發與製造能力,為客戶提供優質可靠的車規級電池解決方案,致力於打造完整的新能源充電、配電、放電生態鏈,目前已成為寶馬、賓士、大眾等車企的供應商。
同時,公司重點面向國內客戶最佳化流程體系,積極對接並響應國內市場需求,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內迴圈”,力爭實現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充放電管理系統市場份額領先者的目標。
公司於2020年成立新能源研究院,推動現有業務的進一步升級。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公司的研發將更多聚焦於電池管理系統、儲能技術。
未來,均勝電子將透過整合國內外先進的研發和生產資源,以燃料電池控制系統為突破口直接切入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中,主要產品將包括滿足功能安全和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燃料電池控制系統硬體、符合AUTOSAR標準的底層軟體和應用層控制軟體以及關鍵演算法,以及高效率、輕量化、高功率密度、低成本的車載充電和電源轉換系統解決方案,進一步助推燃料電池控制系統技術的規模化應用。
新能源汽車電子持續獲得優質客戶訂單,2019年、2020年、2021H1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4%、63%、72%。
在2020年,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電子方面實現營收 16 億元,獲得新訂單全生命中後期約25億元,繼續保持在該領域的領導地位。
公司持續推進新產品的佈局和新客戶的開拓,為寶馬、賓士、吉利等重要客戶持續提供強大的新能源管理產品。
此外,公司為保時捷全新電動跑車Taycan研發的高壓充電和直流到直流轉換器也已於2019 年投產。
中國市場方面,公司為大眾MEB平臺,賓士MFA2平臺等提供電池管理系統解決方案,作為大眾汽車中國區MEB平臺量產車型的BMS獨家供應商,僅BMS產品累計已從大眾獲得訂單超過100億元。
隨著大眾MEB、賓士MFA2平臺的持續放量,均勝電子的新能源BMS業務有望持續增長。
4、盈利預測
我們預計公司2021-202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37.69/604.79/681.6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2%/12%/13%;我們預計公司2021-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01/11.00/14.1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4%/57%/29%,對應EPS分別為0.51、0.80、1.04元。
分板塊收入方面:
1. 汽車安全:
該業務目前營收佔比達70%,是公司的主要業務,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73億元,同比增長19%。該業務有望隨著公司市佔率的提升,帶動該板塊業務增長。
預計2021-2023增速維持在10%。隨著該業務整合即將完畢,汽車安全業務毛利率有望持續提升,預測2021-2023該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2%/15%/17%。
2. 汽車電子:
智慧座艙作為智慧網聯汽車的人機介面,已經迎來較快增長期。目前,公司現有產品,如智慧座艙域控制器,導航引擎等已進入大眾,林肯等全球主機廠量產車型。
同時,公司有望進一步向華為 HI 產業鏈其他自主品牌車企滲透,持續擴大智慧座艙產品份額。
預計該業務2021-2023年收入增速維持在15%。毛利率在2021為18%,2022-2023年維持在 20%。
3. 智慧車聯:
智慧汽車是汽車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公司今年憑藉V2X技術和座艙域控制器,切入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領域。該業務或將迎來新的需求高峰。
預計該業務2021-2023年收入增速維持在30%,毛利率維持在19%。
5、估值分析
我們選取行業內主營汽車電子、智慧座艙及智慧駕駛廠商德賽西威,主營汽車電子及精密壓鑄廠商華陽集團、主營汽車零部件及車載電子廠商科博達作為對比企業,2021-2023平均PE 為91/64/49X,均勝電子2021-2023PE 為46/30/23X,公司估值顯著低於可比公司估值,考慮到公司主營業務拐點有望顯現,全產業鏈佈局有望帶動公司長期成長
6、風險分析
汽車安全業務併購不及預期:
併購整合不及預期,導致公司汽車安全業務收入、利潤率不及預期。
下游市場需求不及預期:
公司海內外下游需求不及預期,可能導致公司各板塊收入不及預期。
原材料供應風險:
汽車晶片是公司上游重要供應商,晶片持續短缺可能導致公司供給承壓。
—————————————————————
請您關注,瞭解每日最新的行業分析報告!
報告屬於原作者,我們不做任何投資建議!
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
獲取更多精選報告請登入【遠瞻智庫官網】或點選:智庫官網|文庫首頁-遠瞻智庫·為三億人打造的有用知識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