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人們對資訊保安要求也逐漸提升。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釋出的《2021-2026年指靜脈識別技術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顯示,第二代生物識別技術——指靜脈識別,應用人群和場景較廣。同時具有高安全、高精準、易用性等優勢。
關注到這一上升的市場需求,2013年,「微盾科技」開始開展靜脈識別技術研究。並透過深耕光學技術和演算法,實現靜脈識別的普適性。微盾科技市場總監謝林君告訴36氪,除了指靜脈識別,微盾科技還將重點推出掌靜脈識別,主要用於公共場合的身份認證與智慧支付等。
靜脈識別應用領域
建立使用者體驗測試體系提升靜脈識別體驗感
靜脈識別的原理,是利用光學技術拍攝靜脈影象,再透過專用演算法提取特徵值,進行比對識別。對比指紋、面部等識別方式,靜脈識別具有幾大顯著優勢:
首先是活體識別,由於靜脈識別需要保證血液正常流動,因此難以被偽造。
其次是體內特徵,靜脈血管藏於身體內部,因此降低了生物特徵易被外洩、盜取的風險。除此,指紋、面部、虹膜等,也易受到外部條件干擾。例如手指損傷、乾燥、指紋較淺等,都會導致識別困難,而體內特徵可以避開這一痛點。
同時,相較於面部識別,靜脈識別屬於主動驗證型識別。每一位使用者在使用靜脈識別時,需要主動伸出手認證,充分尊重使用者意願、保護使用者隱私。因此,靜脈識別技術更適用於公共場合內的身份認證。如今靜脈識別技術已被應用至智慧門鎖、保險櫃、醫療櫃等,後續也將在地鐵、金融支付等領域應用。
但是過去幾年裡,靜脈識別在我國並沒有被廣泛推廣。據謝林君介紹,主要原因在於:其一是過去產品的體驗感未達到大家期望;其二是由於需要拍攝手指靜脈,因此模組體積相對較大;其三是價格相對較高。
為此,微盾科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使用者體驗測試體系。涵蓋了全人群、全場景的應用情況,包括手指外傷、手指沾水和防異物攻擊等場景,以最佳化靜脈識別的體驗感。
同時,透過設計最佳化,壓縮了指模組體積。應用在智慧門鎖上的一體式模組,最薄厚度僅16mm。
在價格上,一方面由於產業鏈最佳化,近年來成本逐漸降低。另一方面,微盾科技透過演算法最佳化降低了成本。“在製造業,當銷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可以覆蓋成本。因此隨著需求上升,成本也會大幅下降。”
指靜脈識別技術
商業板塊包括模組類技術與專案
在謝林君看來,微盾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在於:
一是演算法和底層技術的相容性較強。由於持續在研發領域進行資源投入,微盾科技對於特殊人群、特殊場景的測試更加豐富,應對方案積累充足。
二是具有完備的使用者體驗測試體系,包括光學調校、研發體系等技術層面。
三是擁有豐富的研發專利。目前,微盾科技已擁有超過90多項靜脈相關專利,包括國際PCT專利、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
四是廣泛的合作資源,合作伙伴包括格力電器、佳都科技、中國電科、廣東電信等。且技術已應用於智慧家居、支付、軌道交通、社保、安防、公檢法司、軍方等多個領域。
謝林君透露,目前微盾科技以模組類技術和專案為核心商業版塊。模組類又分為消費類與行業類。消費類多指2c應用,包括智慧門鎖、保險櫃等。特點在於私密性強、小範圍認證,注重體驗感。行業類以2b應用為主,涉及金融、軍方、監獄安防等領域,著重安全性。
而專案版塊,微盾科技主打半封閉會員制的單位,以校園、健身房等場景為主。透過指靜脈識別技術代替之前的“一卡通”等,實現“一指互聯”。
團隊方面,創始人張勇,曾任香港招商局、珠江啤酒、海天醬油、廣州市政府、錦星國際等企事業單位專項顧問,擁有20年銷售管理、投資併購經驗。創始人陳建昌,曾擔任松下通訊、柯尼卡美能達等世界500強企業研究所研發主管,有20年演算法研究經驗,15年指靜脈識別研究經驗,主導申請指靜脈識別相關專利60項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