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一詞本來是指基督教裡面在制定或闡述教義方面有權威的神學家,近代這個詞讓公眾熟悉是因為1972年演繹美國紐約黑手黨頭目的經典影片《教父》,除了是對黑手黨頭目的一種尊稱外,現在也多指某個領域內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而談到中國商界能被稱為商業教父的人,在很多人的語境裡非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莫屬。
柳傳志在中國商界絕對不是最有錢的,也不是把企業做的最大的,但是他常被人稱為大佬、教父或者商業領袖,他是馬雲口中的中國企業家的楷模和偶像,被王健林稱為大哥,王健林在多個場合不吝表達對他的尊敬和欣賞,雷軍把他稱作傳奇、旗幟、教父,並坦言,自己在他的感召下、激勵下,指導下一步一步成長。他是改革開放的第一代弄潮兒,見證了中國40年的經濟騰飛,一手培養了孫宏斌、楊元慶,郭為,朱麗楠,趙令歡,陳紹鵬等一眾門徒,而這些人在當今的商業江湖中均已獨擋一面。但人生最悲苦的無非是美人遲暮,英雄末路,當下的柳傳志當然稱不上末路英雄,但確確實實遇到了麻煩。
司馬南連續發文質疑聯想和柳傳志無疑將這個昔日的被人稱為“教父”的人推上了風口浪尖,整個社會,整個網路,對於聯想,對於柳傳志的討伐鋪天蓋地而來,無論是涉嫌國有資產流失問題,還是聯想的資不抵債問題,抑或是退休金或者薪酬過高的問題,相信都會令柳傳志輾轉反側,原來的改革先鋒一夜之間怎會被這個社會無情的拋棄?原來的商界教父怎麼會在一夜之間被痛打落水狗似的踐踏?原來想噹噹的民族品牌聯想為何在一夜之間背上了賣國的帽子?作為看客,我們都無法清楚其中的原委,但是想一想,一個70幾歲的老人家在退休之後,在本應該頤養天年的時候遭到如此的指責,想想也是悲涼,正如胡錫進所說,中科院的國資部門甚至更高的國資部門應該儘快澄清相關問題,聯想的任何回應都不具有終極的權威和說服力。但是僅僅是如此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也許中國的商界根本就不需要一個所謂的“教父”。
還是王石看的比較通透,在當年萬科改制的時候,放棄了本可以拿到的股權,而選擇了當一名職業經理人,用他的話說名和利不可兼得,在名和利之間王石選擇了名,而柳傳志在聯想改制的時候,如果按照王石的標準,他選擇了利,其實回過頭看,無論是選擇名還是選擇利都無可指摘,但是如果想要名利雙收,就非常的難,說難如上青天也不為過。其實企業做這麼大,該有的一切也都有了,無論從哪個角度去比,相對於紅塔集團的褚時健,王石和柳傳志都是極其幸運的,此時的王石有紅顏相伴,爬山弄潮,天南海北,好不快哉!而柳傳志卻需要陷入深沉的思索中,今夕何夕?
教父不是什麼好詞兒,用在柳傳志身上,以前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企業界帶頭大哥,泰山會扛把子,眾多企業家用“教父”才能表達心中濤濤敬仰。但千萬千萬不要讓“教父”真的成了“教父”,更不要認為自己真的就是“教父”。
上峰之前就提過要警惕資本的無序擴張,所謂資本的無序擴張,並不僅僅是資本去搶小商小販的飯碗,還有更深沉的無法言傳的含義,錢有了,地位有了,獨善其身,自掃門前雪不好嗎?泰山會、江南會這麼多的大佬聚在一起想想都讓人心中莫名,挫折的時候可以抱團取暖,互相支援,商戰的時候,合縱連橫瞬間就可壟斷相關行業,小商小販升斗小民何為?
柳傳志不能稱為中國商界的教父,中國商界也不需要教父,行走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大國民眾更不需要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