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兵法的威力有多大?抗日戰爭勝利後,毛澤東兵法日臻成熟,指揮作戰的水平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只要運用了他的兵法,就可以確保毫無懸念的勝利,經常全殲敵軍的一部、大部甚至是全部。我們看看毛澤東遙控指揮、劉伯承和鄧小平現場指揮的“平漢戰役”和“定陶戰役”,就知道毛澤東兵法的威力有多大!
抗日戰爭一結束,蔣介石就開始採取“兩面派”的手法,一面暗中磨刀霍霍、調兵遣將,藉助美國的力量把大量軍隊調往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並準備以軍事手段消滅共產黨;一面作出“和平談判”的面目,假惺惺地連發幾次電報“邀請”毛澤東去重慶“和平談判”。
毛澤東為了爭取和平,也為了揭露美蔣“假和平,真內戰”的醜惡面目,毅然飛抵重慶與蔣介石進行了面對面的較量。而蔣介石則利用毛澤東來重慶談判的時機,藉助美國的力量,大規模運送軍隊搶佔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在戰略上割裂了解放區,基本完成全面內戰的軍事部署。
面對蔣介石的“兩面派”手法,毛澤東早在1945年8月10日就連發數道命令進行排兵佈陣,這其中,首要任務是爭奪東北。他把拿下東北的大行動分解為兩個階段來進行:第一階段是1945年8月到11月,調動20萬兵力的軍隊和2萬黨政幹部先期進入東北;第二階段是從11月到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以“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策略,深入廣大鄉村,建立鞏固的根據地。
1945年10月,蔣介石命國民黨各路大軍向北推進,搶佔平津,以奪取東北。其中,第11戰區孫連仲部的第30軍、40軍和新編第8軍約20萬人在馬法五和高樹勳率領下,從新鄉沿著平漢路北犯,後續還有4個軍陸續跟進。為守好華北大門,確保我軍在東北展開,毛澤東決定,由晉冀魯豫軍區集中主要兵力殲擊沿平漢路北犯之敵,這就是由毛澤東遙控指揮、由劉伯承和鄧小平現場指揮的“平漢戰役”。
毛澤東致電劉伯承和鄧小平,強調指出,此次平漢戰役是為反對國民黨主要力量的進攻,爭取實現和平局面而打的,此戰的勝負,關係全域性極為重大。他要求劉伯承和鄧小平集中6萬兵力以上的主力,務必殲滅其一部乃至大部。劉伯承和鄧小平本就是用兵高手,有了毛澤東的具體指示,他們內心更加穩操勝券。
劉伯承和鄧小平兵分三路,將太行軍區一部和太行、冀魯豫地方武裝和民兵安插在黃河以北至安陽之間阻擊敵人,以爭取時間掩護主力部隊從上黨和冀魯豫等地向平漢線集中。等敵軍透過漳河後,以獨立支隊控制漳河渡口,阻止其後續部隊增援,其餘地方武裝和民兵在繼續鉗制安陽以南的敵人。
10月22日,敵軍第一梯隊3個軍分左中右三路開始北渡漳河,其主力沿鐵路東側前進,我軍除留下一個團在臨漳以北地區阻擊敵人外,主力趕到邯鄲以南至安陽以北地區阻擊敵人。23日,我軍第一縱隊第一旅擊退敵軍先頭部隊的多次衝鋒;24日,敵人第30、40軍和新8軍全部渡過漳河,全力北犯。
兩軍激戰至黃昏時分,敵軍以集中攻點的方式突入我軍陣地,但並未察覺我軍參戰部隊大部已經趕到,悄悄對其形成了三面合圍的態勢。25日夜,敵軍已被我軍四面包圍,進退兩難。在這種強大的圍攻面前,從新鄉北進時就曾派人與我軍聯絡的敵新8軍戰鬥意志更加消極了。26日,胡宗南的第16軍和孫連仲的第32軍分別從石家莊和安陽兩個方向進行增援。
我軍增調太行軍區一部在晉察冀軍區一部協作下阻擊石家莊南下之敵;同時命太行、冀魯豫2軍區抽調中心區游擊隊和民兵在安陽周圍開展遊擊活動牽制安陽北上之敵。在等待後續部隊抵達之前,我軍只以部分兵力在夜間削弱和疲憊敵人;對新8軍則採取又打又拉的辦法,促其投降。10月27日,毛澤東再次致電劉伯承和鄧小平,要他們集中主力殲滅敵人一兩個師,敵人兩處增援部隊8個師,當面敵人6個師,只要能殲滅4、5個師就能轉變局勢。
28日,我軍後續部隊趕到,當天黃昏對被圍困的敵人發起總攻,與此同時,由參謀長李達前往新8軍面見高樹勳。到30日,殲滅敵人第40軍106師的大部,敵人第30軍也遭受重創,此時,高樹勳率新8軍向我軍投誠。31日下午,馬法五率殘部約2萬人逃至附近頑抗,11月1日,馬法五被俘。此次“平漢戰役”是劉鄧二人按照毛澤東兵法穩紮穩打,取得了殲滅敵人2個軍、爭取1個軍起義的全面勝利。
1946年8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為了策應中原突圍,配合蘇中作戰,突然向隴海線進擊,一口氣連克10多個重鎮,殲敵16000多人,控制了開封到徐州間的鐵路300多里。當時,粟裕和譚震林指揮華中野戰軍在蘇中地區連續進行了7次戰鬥,七戰七捷,這就是著名的“蘇中戰役”。
蔣介石見狀趕緊調集14個整編師約30萬人,由白崇禧、陳誠在開封坐鎮指揮,劉峙親臨前線督戰,像一張張開的大鉗殺氣騰騰撲向劉、鄧大軍。蔣介石此舉目的就是要以兩倍於我軍的優勢兵力,將我軍鉗夾殲滅於隴海路以北、老黃河以南的狹窄地區。毛澤東對蔣介石的軍事意圖洞若觀火,他當即致電指示晉冀魯豫野戰軍集中隴海路北休整,誘敵深入,尋機殲滅敵人。
毛澤東要求晉冀魯豫野戰軍:不打無把握之仗,凡與敵人正規軍作戰,每戰必須以優勢兵力對付敵人,也就是必須以3倍、4倍甚至5倍、6倍的優勢兵力,一部一部地殲滅敵人,各個擊破。8月29日,毛澤東又致電劉伯承和鄧小平,要他們先殲滅敵人整編第3師,因為這是敵人的中央軍,殲滅了他們必然造成巨大影響。於是,劉鄧大軍決定把敵人整編第3師誘至預定戰場再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殲,此戰就是著名的“定陶戰役”。
9月5日,敵人整編第3師被我軍誘入早已佈下的“口袋”,和整編第3師並肩前進的敵人整編第47師則被阻攔在40裡之外。這時,毛澤東又發來電報,要求劉鄧大軍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必須集中數倍於敵人的兵力,將敵人整旅、整師地全部殲滅。當天夜裡,我軍對被圍的敵整編第3師發動總攻,第二天黎明,敵整編3師主力59團被殲滅。下午,敵整編第3師被全殲,師長趙錫田被俘,此戰共殲滅敵人48000多人。
此戰一結束,毛澤東就發表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文章,對劉鄧大軍此次的“定陶戰役”進行“解剖麻雀”式的分析,以指導全軍將士更好地作戰。毛澤東在文章中提出,人民解放軍必須實行作戰形式的轉變,即由“以分散兵力打游擊戰為主,以集中兵力打運動戰為輔”,轉變為“以集中兵力打運動戰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擊戰為輔”。此後,憑藉毛澤東的這一兵法,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大顯神威,只用了3年左右的時間就摧毀了蔣介石的反動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