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戰役前夕,我軍的作戰部隊已經達到400多萬人,而國民黨反動派的作戰部隊大約只有140多萬人,差距非常大。可以說渡江戰役取得勝利是必然的。可是在制定了渡江時間之後,為何我軍又推遲了6天才渡江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其中的緣由。
在三大戰役之後。我軍在實力上明顯增強,國民黨主力部隊已經被殲滅。各大解放區均連成了一片。這個時候我軍的總兵力已經發展到了400多萬人。而且每一位戰士都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且士氣高昂,同時我們的武器裝備也得到進一步改善,可以說這個時候我軍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而相比之下,國民黨就顯得弱了很多,他們的總兵力大概在204萬人左右,能夠作戰的部隊大約只有146萬人。400多萬對比140多萬很明顯,我軍的優勢非常大。
這個時候向全國進軍的任務已經迫在眉睫。1949年3月底,渡江戰役總前委制定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渡江戰役的目的是為了徹底的摧毀國民黨反動派的政治經濟中心,奪取江浙一帶重要的城市。
渡江戰役的具體時間是決定在4月15日下午6點開始。而具體的任務分配是這樣的:(1)由粟裕、張震指揮第三野戰軍的東線兵團在張黃港至三江營段渡江作戰;(2)譚震林指揮第三野戰軍的西線兵團在樅陽至裕溪口段渡江作戰;(3)劉伯承指揮第二野戰軍在樅陽至望江段渡江作戰;(4)總前委鄧小平、陳毅在合肥統一指揮第二、三野戰軍,主持全域性。有這些戰功卓著的將軍坐鎮指揮,可見渡江戰役已經十拿九穩了。
然而在這樣具有明顯優勢的戰略部署之後,我們的渡江時間仍然推遲了一個星期。渡江戰役實際是在4月21日才開始的,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因為當時中共代表團正在和南京國民黨的政府代表進行談判。
大家都知道我軍歷來各項決策都是為了人民著想的,因此如果能夠實現和平渡江,減少人員和財產的損失,那是最好不過的。4月1日,由張治中為首的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到達北平,同由周恩來帶領的中共代表團進行談判,希望能簽訂一個全面和平協議。如果這次談判能夠成功的話,那麼渡江戰役有可能就變成了和平渡江,不需要再進行艱苦的戰鬥了。所以原定的渡江戰役時間必須往後推遲,以便能夠給談判留出時間。
當時已經是4月份了,眼看著長江的水流變化很大,因此如果要渡江的話,必須時刻掌握長江的水勢,以便利於我軍乘船渡江。當時鄧小平和陳毅報告中央說,每年的5月初開始長江水流就會加大,兩岸都會被淹沒,長江的水面也會變寬,到時候如果才渡江的話就會增加很大的困難。因此他們建議如果要延遲渡江時間,那麼也只能延遲幾天。否則的話,等長江水勢上漲之後,渡江戰役只能延遲到秋天之後了。同時,粟裕、劉伯承等將軍也紛紛報告中央,告知長江水勢上漲規律。因此偉大領袖毛主席在看了各位將軍的報告之後,決定根據談判情況,我軍推遲一星期左右再渡江。
於是總前委決定做兩手準備,首先向各野戰軍團作出說明,渡江時間延遲是出於多方面考慮的結果,因此我軍各位將士不能夠鬆懈,隨時做好渡江準備。
4月15日,國共和談代表團舉行正式會議商談《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周恩來宣佈4月20日為最後簽字期限。超過這個時間如果還沒簽字,那麼我們就會發起渡江戰役。國民黨代表團表示接受《國內和平協定》,決定派代表攜帶檔案到南京請示。
考慮到國民黨簽訂協議會出現很多變數,因此總前委報告中央,說我們應該在4月20日開始渡江作戰,到22日奪取長江南岸,我們是有把握取得完全勝利的。
那個時候國民黨軍在宜昌至上海1800多公里的沿線上,部署了大概70萬的兵力,同時在長江中游佈置了44艘艦艇,在長江下游佈置了89艘艦艇,並且準備了300多架飛機,進行長江防守任務。可見國民黨對於這次戰役也是非常的重視。
後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因此在4月20日午夜,我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和第九兵團首先在安徽樅陽至裕溪口段突破國民黨軍長江防線;21日,第二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在西起江西湖口,東至江蘇江陰間500公里的戰線上勝利強渡長江。
渡江戰役勝利結束。
當我軍突破了長江防線之後,國民黨政府在4月22日倉皇逃離,他們把南京的許多機構遷往廣州。4月23日,我軍解放了國民黨反動派的中心城市南京,這也標誌著國民黨22年的反動統治徹底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