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句話,有書君印象深刻,那就是“我們最終,或許都會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人”。
是呀,兒時的我們沒有各種來自生活的壓力,沒有那麼唯利是圖,總是心存著最簡單的善良,這不禁讓有書君想起了中學時課本里的一個故事。
十幾歲看的時候不知所謂,等到三十歲再看,已經淚流滿面,那就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
主人公若瑟夫小的時候,家裡不是很有錢,只是勉強能夠維持生活。
有的時候,母親就連買一個15銅板的日常用品,也要和老闆砍上半天的價,有人請吃飯,家裡也從來不敢答應,拮据的生活讓一家人感到有些痛苦。
不過,沒到週日的時候,這一家人就會穿的很整齊,到海邊去散步。
每次看到有大船進口來,主人公的父親就總會感慨道:“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
父親口中的于勒,其實就是主人公的叔叔。在過去,全家可沒有那麼喜歡他。
因為于勒曾經是一個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難的人家,還亂糟蹋錢,吃光了父母的老本,包括父親的那部分。
人們按照當時的慣例,把他送上從哈佛爾到紐約的商船,打發他到美洲去。
不過,這位於勒叔叔也不知道是發了什麼財,還寫信回來說,他要賠償父親的全部損失,等幾年賺了大錢回來,還會讓全家都過上快活的日子,就是這麼一封信,讓于勒一下子又成為了正直、有良心的人。
而且,有一位船長說,于勒已經租了一所大店鋪,做著一樁很大的買賣。
雖然過了10年之久,于勒叔叔因為忙碌再沒寫過來信,但父親的希望卻與日俱增。
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家人甚至還計劃要用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
主人公的大姐那時28歲,二姐26歲。老是找不著物件,全家跟著愁的呦。
終於有一個看中二姐的人上門來了。他是公務員,沒有什麼錢,但是誠實可靠。
不過,主人公總認為這個青年之所以毫不遲疑地下決心求婚,是因為有一天晚上我們給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家人趕忙答應了他的請求,並且決定在舉行婚禮之後全家到哲爾賽島去遊玩一次。
在前去遊玩的輪船上,父親看見兩位先生在請兩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蠣。
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開牡蠣,遞給兩位先生,再由他們遞給兩位太太。
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託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髒長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
父親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了,他走到母親和兩個姐姐身邊問:"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母親有點遲疑不決,因為怕花錢;但是兩個姐姐贊成。
只見父親鄭重其事地帶著兩個女兒和女婿向那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走去。
不過,沒多久,父親就突然變得緊張起來,拉著母親低聲說:
"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麼這樣像于勒?"
"哪個于勒?"
"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現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會以為就是他哩。"
母親也變得緊張起來,為了確定真相,她又前去偷偷端詳了一番。
只見她哆哆嗦嗦地回來說到"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別叫這個小子又回來吃咱們!"
父親趕緊找到了船長,客客氣氣說了一堆有的沒的,什麼當地人口啊,風俗習慣啊,最後才終於說:“您船上有一個賣牡蠣船的船員。那個人倒很有趣。您知道點兒這個傢伙的底細嗎?"
船長本已不耐煩我父親那番談話,就冷冷地回答說:"他是個法國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帶回祖國。據說他在哈佛爾還有親屬,不過他不願回到他們身邊,因為他欠了他們的錢。
他叫于勒......姓達爾芒司,也不知還是達爾汪司,總之是跟這差不多的那麼一個姓。聽說他在那邊闊綽過一個時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經落到什麼田地!"
主人公的父親臉色早已煞白,啞著嗓子說:"啊!啊!原來如此........謝謝您,船長。"
回來後的父親突然變得很狼狽,低聲嘟噥著:"出大亂子了!"又怕被自己女婿聽到。為了遠離於勒,夫妻倆派主人公若瑟夫前去付清牡蠣錢。並給了他5法郎的銀幣。
"應該付您多少錢,先生?"
"2法郎50生丁。"
若瑟夫把5法郎的銀幣給了于勒,並找了錢。可當他看到于勒滿是皺痕的水手的手。又看了看那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便在心裡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於是,主人公又給了于勒10個銅子作為小費。當他的母親得知此事時,差點暴跳如雷。
“你簡直是瘋了!拿10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但她沒有再說下去,因為因為父親指著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在旅遊回程的時候,一家人改乘了另一艘船,以免再次遇到于勒。
短短几分鐘的故事,作者莫泊桑塑造了好幾個鮮明的人物,將人性的愛慕虛榮表現得淋漓盡致,文章強烈地諷刺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小資產階級日益貧閒的境遇、海外發財的幻想以及拜金主義的思想下,人和人的關係逐漸的疏遠,而其中的故事,放在我們當下,也不失諷刺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