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受家庭環境、成長曆程、知識層次等方面的影響,慢慢地也就形成了性格。而性格這個東西其實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將直接影響青年成長的結果。
在性格方面我認為根本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但如果結合成長來看,只有性格順應環境所需,那麼才有可能成長得更順、更快,反之則會被環境所限制。 對應當兵這條路,性格產生的影響力也比較大。那麼什麼樣的性格更利於在部隊成長、成才呢?我個人認為“外向型”最適宜,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從成才角度看,當兵的成長週期很短,過分的低調內斂,容易錯失很多的機遇。
如今當兵的青年,都會有自己的“個人夢”,都渴望在當兵後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目標。所以,這一過程講究的是“爆發力”和速度。而且,結合新兵服役一年就可以轉軍士這項內容來看,部隊其實也提倡當兵的青年,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爆發自己全部的能力和素質,以便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才。
大家也知道,義務兵就兩年,再除去新訓時間,剩下的時間也就一年半左右。如果在性格上過於保守,基本上沒有展現自己的機會。現如今部隊大學生和優秀的人才那麼多,所以應該學會“推銷自己”,而“外向型”我認為更容易展現自己。
只有讓領導和戰友知道了你自身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在機遇來臨時領導和戰友才可能會考慮推薦你,反之,如果印象不深,不熟悉甚至不瞭解,可能與所有的機遇都失之交臂,兩年後哪裡來的還是回到哪裡去,這是我們青年和家長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二是從管理角度來看,“外向型”性格的戰士,存在天然的“加分項”。
拿部隊最小的管理單元“一個班”為例。站在班長的角度,如果班內某一位戰士,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與身邊的戰友溝通和交流,如果在社會環境,這可能被稱為“個性”,但在班長的眼中,這種戰士就屬於“另類”,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當兵的人都是“直男”,集體生活更需要“外向型”的性格。有事說事,有啥說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班長對班級內的每一個戰士的思想都能摸得清,管理起來也能得心應手。假如就存在那麼一名戰士,言語不多,溝通不多,那這位班長肯定會操碎了心,這樣勢必會影響青年在部隊的成長。
三是從戰友關係來看,“外向型”性格,使戰友間的溝通交流更順暢。
在社會生活中,相信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或多個性格內斂的人,回想一下接觸後是什麼感受?性格內向,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話語不多。而說話是溝通並拉近距離最好的方式,如果話不多,就根本談不上溝通,也不可能更深一步成為朋友。
在部隊這種集體生活中,戰友之間的溝通尤為重要。“外向型”性格的人,更容易與戰友拉近距離,打成一片。如果本身又具備特長和能力,就能很快地成為戰士中的“核心人物”。在這種情況下,在成才的路上就等同於邁出了“一大步”。因此,即將當兵或者已經當兵的青年,務必要認清這一點。
每個人的性格從來都沒有“天生”一說,所有人的性格都可以改變,只不過這個改變的速度因人而異。想提醒所有的當兵青年及家長,學會改變自我,學會靈活變通,學會適應環境,是青年成長路上必須要有領悟的三個部分。只要能做到,成才還會遠嗎?
作者:永恆戰歌
專注於部隊生活題材文章創作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後檢視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