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昂,法國北部城市,在二戰後期是歐洲西線德軍調派部隊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開始,盟軍本來計劃在登陸的當天就利用傘兵攻佔卡昂,同時控制奧恩河和卡昂運河,擊潰德國人的防守,然而,盟軍失算了。
德國黨衛軍。
參加戰役的武裝黨衛軍官兵。
實際上早在四月份,武裝黨衛軍第12裝甲師就已經被部署到了諾曼底地區,同時協助防禦的還有國防軍第716和352步兵師,同時還有剛剛重建的第21裝甲師,該師在一年前於北非被盟軍殲滅,後來在其殘部的基礎上重建,而其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裝備的戰車甚至包括繳獲的法國戰車索瑪s35以及相當數量裝備短管75毫米火炮的四號坦克。但是實際上,國防軍第716和352步兵師部署在海岸地區,他們的防禦陣地十分的脆弱,所以當諾曼底登陸開始的時候,德國人所能依靠的該地區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就是武裝黨衛軍第12裝甲師了。
英軍登陸。
坦克。
武裝黨衛軍第12裝甲師,又被稱為“希特勒青年”裝甲師,該師官兵年齡平均不到20歲,換句話說,在久經沙場的盟軍老兵眼裡,這就是一群“小屁孩”,第12裝甲師下轄第12裝甲團、第25裝甲擲彈團、第26裝甲擲彈團、第12裝甲炮兵團,指揮官是34歲的弗利茲-維特旅隊長和33歲的庫爾特-邁爾旗隊長,第12裝甲師在這一地區的總兵力共計20000人,這些狂熱的“小屁孩”即將成為盟軍在諾曼底地區的最大障礙。
第21裝甲師使用的法國坦克。
盟軍坦克和一輛被擊毀的德軍四號坦克。
早在1943年下半年,德軍就開始逐漸失去西線頂制空權,到了1944年下半年,形勢更加惡化,所以當武裝黨衛軍第12裝甲師的師長帶領自己的部隊向卡昂北部運動的時候,不斷地遭到盟軍空軍的襲擾,很多的重灌備都被擊中起火,士兵也死傷慘重,不斷有人被來自空中的火力擊中,但是這隻部隊依然在6月7號的凌晨到達了指定地點。到了早上九點,德軍開始進攻,戰鬥一直持續到6月7號的傍晚,這些狂熱的年輕士兵把盟軍的謝爾曼坦克從卡昂的城區趕了出去。
黨衛軍部隊。
坦克部隊。
從6月7號到6月8號,盟軍又多次向卡昂城區發動進攻,然而火力兇猛的豹式坦克再次把盟軍打了出去,並且成功向盟軍發動了反擊,但是由於盟軍的總體火力優勢,大約有六輛豹式坦克被擊毀,邁爾下令停止進攻。一直到6月9號晚上,裝甲教導師、第21裝甲師以及一部分從海岸上撤下來的部隊,匯合武裝黨衛軍第12裝甲師,一起守衛卡昂地區。
40年代初,士氣正盛的德國軍隊。
豹式坦克。
實際上,對於西線的德軍來說,最令人畏懼的並不是盟軍的謝爾曼坦克和步兵,而是無休止的空襲和炮擊,盟軍充沛的彈藥儲備量讓德軍遭受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很多人在到達戰場之前就已經被擊斃,在6月14日,武裝黨衛軍第12裝甲師的弗利茲-維特旅隊長就中炮陣亡,這一訊息對於正在奮戰的裝甲擲彈兵們,毫無疑問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他的副手邁爾迅速接過了指揮權,此時,德國人在卡昂地區的防禦已經是千瘡百孔了。
德國士兵。
裝甲邁爾。
到了6月24日,盟軍的火力打擊比原先更為猛烈了,德軍陣地上任何一個活動的目標都成了盟軍飛機的獵殺物件,運輸彈藥以及補給品的卡車都只能在夜間前進,即使是這樣,有相當一部分的卡車也是一去而不復返,第12裝甲師的人員損失已經達到了10%,同時他們也得不到任何有力的增援。
英國士兵們。
正在準備攻擊的盟軍坦克。
相反,相反盟軍坦克和步兵依舊源源不斷地向著卡昂湧過來,在6月26日的早上,英國人和加拿大人發動了強大的“埃普索姆”行動,雙方一直打到七月初,盟軍又損失了將近50輛坦克。7月8日,盟軍集結了所有的力量向著卡昂發動了最後的進攻,已經堅持了將近一個月的德國人終於徹底崩潰,裝點邁爾拒絕了希特勒“戰至最後一個人的命令”帶領自己的部隊撤出卡昂,自此盟軍在法國穩住了陣腳並以此為基地,進逼德國。
英軍最終獲得勝利。
被擊毀的豹式坦克。
卡昂戰役是西線最為殘酷的戰役之一,在這場戰役中盟軍和德軍雙方都各自付出了將近五萬人的代價,而卡昂城區破壞得更為嚴重,原先有六萬人的居民,戰役結束之後能夠回到家園的法國人不到17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