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二戰德國元帥們在一戰時期的職務及最終軍銜,需要注意的是職務僅舉列一項,如阿爾貝特·凱塞林在一戰期間曾在第1師、第6師、總參謀部、第1預備師、第2軍以及第3軍服役,但文章中僅舉列第3軍,請注意分辨。
羅伯特·馮·格萊姆,1945年4月25日獲晉為空軍元帥,戰時歷任空軍東部軍區指揮官、第6航空隊指揮官、空軍總司令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中尉,是第34戰鬥機中隊(Jagdstaffel 34)的一名飛行員,整個戰爭期間共擊落28架敵機。
費迪南德·舍爾納,1945年4月5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中央集團軍群指揮官、陸軍總司令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中尉,是巴伐利亞皇家步兵團(Royal Bavarian Infantry Lifeguards Regiment)的一名連長。
瓦爾特·莫德爾,1944年3月1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中央集團軍群指揮官、B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第36預備師(36th Reserve Division)的一名參謀軍官。
莫德爾因為在一戰期間的不俗表現引起“國防軍之父”“塞克特注意,進而成為戰後所保留的4000名軍官之一。
沃爾弗拉姆·馮·里希特霍芬,1943年2月16日獲晉為空軍元帥,戰時歷任第8航空軍指揮官、第4航空隊指揮官、第2航空隊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少尉,是第11戰鬥機中隊(Jagdstaffel 11)的一名飛行員,整個戰爭期間共擊落8架敵機。
馬克西米利安·馮·魏克斯,1943年2月1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第2集團軍指揮官、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F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巴伐利亞皇家第5師(5th Royal Bavarian Division)的一名參謀軍官。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1943年2月1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克萊斯特裝甲叢集指揮官、第1裝甲集團軍指揮官、A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近衛騎兵師(Guards Cavalry Division)的一名參謀軍官。
克萊斯特在一戰時參加了坦能堡、蘭斯、香比尼與默茲河等諸多戰事,並且與興登堡有著深厚的私交。
恩斯特·佈施,1943年2月1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第16集團軍指揮官、中央集團軍群指揮官、H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第56步兵團(56th Infantry Regiment)的一名營長。
卡爾·鄧尼茨,1943年1月30日獲晉為海軍元帥,戰時歷任海軍潛艇部隊指揮官、海軍總司令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中尉,是UC-25號和UB-68號潛艇的艇長。
弗里德里希·保盧斯,1943年1月31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第10集團軍參謀長、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第6集團軍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第111步兵團(111th Infantry Regiment)的一名營長。
埃裡希·馮·曼施坦因,1942年7月1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第11集團軍指揮官、頓河集團軍群指揮官、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第213步兵師(213th Infantry Division)的一名參謀軍官。
曼斯坦因家族顯赫,雙親的親戚中共有16名軍官,其中許多都銜至將官,他的生父和繼父都是上將軍銜。
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1942年6月30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第3集團軍指揮官、第18集團軍指揮官、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第206步兵師(206th Infantry Division)的一名參謀軍官。
埃爾溫·隆美爾,1942年6月22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非洲裝甲集團軍指揮官、非洲集團軍群指揮官、E集團軍群指揮官、B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皇家符騰堡山地營(Royal Wurttemberg Mountain Battalion)的一名連長,以第64軍(LXIV Corps)參謀軍官候補軍官的身份迎來戰爭結束。
愛德華·馮·柏姆-厄爾默利,1940年10月31日獲晉為陸軍元帥,一戰時期軍銜為奧匈帝國陸軍元帥,是柏姆-厄爾默利集團軍群(Army Group Bohm-Ermolli)指揮官,柏姆-厄爾默利不僅是唯一一位前奧軍將領被授予德國國防軍元帥軍銜的人,他還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獲得過元帥軍銜的雙料元帥。
隆美爾在一戰期間曾以一個連的兵力擊潰義大利一個團,俘虜了35名軍官和1200名士兵。
阿爾貝特·凱塞林,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空軍元帥,戰時歷任第1航空隊指揮官、第2航空隊指揮官、南線總司令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第3軍(III Corps)的一名參謀軍官。
埃爾溫·馮·維茨勒本,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第1集團軍指揮官、西線總司令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第121步兵師(121th Infantry Division)的一名參謀軍官。
瓦爾特·馮·賴歇瑙,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第10集團軍指揮官、第6集團軍指揮官、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第7騎兵師(7th Cavalry Division)的一名參謀軍官。
賴歇瑙在一戰期間曾在德軍名將馬克斯·霍夫曼手下任職,霍夫曼是坦能堡戰役和馬祖裡湖戰役的指揮官之一。
瓦爾特·馮·布勞希奇,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任陸軍總司令,一戰時期軍銜為少校,是第34步兵師(34th Infantry Division)的一名參謀軍官。
君特·馮·克魯格,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第4集團軍指揮掛、中央集團軍群指揮官、B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總參謀部(General Staff)的一名參謀軍官。
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南方集團軍群指揮掛、西線總司令、D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少校,是第15軍(XV Corps)的首席參謀軍官。
威廉·李斯特,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第14集團軍指揮官、第12集團軍指揮官、A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少校,是第8預備師(8th Reserve Division)參謀長。
李斯特在一戰期間曾負傷兩次,是最早的一批重傷獎章(Wound Badge)獲得者。
胡戈·施佩勒,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空軍元帥,戰時任第3航空隊指揮官,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第4野戰飛行中隊(4th Field Flying Detachment)的一名飛行員。
埃哈德·米爾希,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空軍元帥,戰時任第5航空隊指揮官,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炮兵第204航空偵查隊(Artillerie Flieger Abteilung Nr.204)指揮官。
威廉·馮·勒布,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第12集團軍指揮官、C集團軍群指揮官、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少校,是巴伐利亞王儲魯普雷希特陸軍元帥(Rupprecht)的參謀,魯普雷希特被認為是一戰王室成員中最優秀的統帥。
威廉·凱特爾,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任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總長,一戰時期軍銜為上尉,是總參謀部(General Staff)的一名參謀軍官。
凱特爾一戰時曾在西線的第46野戰炮兵團服役,1914年9月在法蘭德斯的戰鬥中受重傷。
費多爾·馮·博克,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時歷任中央集團軍群指揮官、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B集團軍群指揮官等職,一戰時期軍銜為少校,是德國皇太子集團軍群(Army Group German Crown Prince)作戰處長。
埃裡希·雷德爾,1939年4月1日獲晉為海軍元帥,戰時任海軍總司令,一戰時期軍銜為上校,是科隆號巡洋艦(SMS Coln)的艦長。
赫爾曼·戈林,1938年2月4日獲晉為空軍元帥,1940年7月19日獲晉為帝國元帥,戰時歷任空軍總司令,一戰時期軍銜為中尉,是第1戰鬥機聯隊(Jagdgeschwader 1)指揮官,整個戰爭期間共擊落22架敵機。
維爾納·馮·勃洛姆堡,1936年4月20日獲晉為陸軍元帥,戰前的國防部長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一戰時期軍銜為少校,是第7軍(VII Corps)的一名參謀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