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平臺有多重要?這個問題都不需要我來回答,只要看看目前市面上的主流車型就能知道,其無一不是模組化平臺的產物。那麼什麼是模組化底盤呢?它和模組化平臺有什麼不同,又為什麼有可能成為主流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底盤包括什麼。轉向系統、制動系統、懸架系統、行駛系統組成的總和就是底盤。它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車輛動力學操縱,以及承載作用。
當然,這裡說的底盤,是針對過去傳統燃油車型而言的。這樣的一套底盤,只要加上動力系統,就能在路上行駛,再加上車身,就是我們尋常看到的汽車了。但如今,新能源汽車已成主流,汽車的動力總成因為電池和電機的出現變得更小,因而也會更容易整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開啟過新能源汽車的引擎蓋,你或許會發現,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車引擎蓋下不再擁有燃油車型內部的“猛獸”,變得體積更小,空位更多。這就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沿用燃油車型底盤所致。毫無疑問,這些空間的擱置是浪費的。
當然,如果說單純為了利用這些擱置的空間,研究一個新平臺,那屬實有些小題大做了。但是,如果說在這些多餘的空間中,安裝一些與自動駕駛相關的零配件,那麼研究一個新的底盤平臺,似乎就非常有必要了。
模組化底盤的出現,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過去的汽車平臺已然包括了底盤部分在內,因此很少會有模組化平臺這個名詞出現。又或者說,模組化平臺這個名詞就是時下的一個新概念。
它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正邁向下一個階段——高階自動駕駛。過去我們談論新能源汽車,更多是停留在油改電。發展到今天,大部分有心的車企都會談論純電平臺。那麼未來呢?新能源汽車該何去何從?——模組化底盤或許就是一個方向。
毫無疑問,實現自動駕駛是新能源汽車的最終目標之一。而要完成這個目標,需要高度整合化的電驅平臺加持,這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汽車底盤。以特斯拉將在柏林工廠製造的Model Y為例,其採用了整合式電池包設計,拋棄了傳統電池包作為一個獨立整體的模式,而是將所有電芯直接整合佈置到車身底部,由車身底部結構構成的整體作為承載電芯的部分,從而實現無電池包化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可以極大降低電池包本身的結構重量,同時提升車身的結構強度,這種變革不亞於當年非承載式車身向承載式車身進化的意義。
同時,國內如長城汽車也在早前推出了屬於自己的模組化底盤平臺。由此可見,新能源電動車更快的進化速度,電動車整體架構的下一步發展方向必然是結構更加緊湊的超級底盤模組。這樣的設計,不單單只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重塑整車研發銷售以及運營的全部商業模型。
在瞭解了什麼是模組化底盤,以及與其息息相關的新能源汽車演變發展之後,再來討論模組化底盤會否成為主流這個問題,答案就顯而易見了。因為無論是從發展的必要性,還是趨勢來看,模組化底盤都必然成為主流。
因為不同於燃油車型,新能源汽車對於底盤佈置有著全新的要求,自動駕駛也會對底盤有著更高需求。但同時,自動駕駛的實現也不只是車企一家之功,考慮到各行業的適配性,屆時的底盤或會有著較為統一的制式。更甚至出現專研底盤的廠商也不足為奇。
我們或許可以這樣地幻想,在未來自動駕駛時代,車企或將從造車轉變成為IT行業,其更多地會專注於車輛內部的體驗,以及自動駕駛體驗的提升。轉而對製造方向如傳統的汽車三大件等,轉交給更具專業性的相關廠商生產。這樣的經營模式將能極大降低製造成本和研發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也更方便車企針對使用者的體驗做出調整。
或許現在談論自動駕駛,談論未來的汽車發展還為時尚早。因為未來太遠,就如同窮人眼中的富人一天吃50個窩窩頭一般,現如今的想象力對於未來發展而言肯定是有所侷限的。但就模組化底盤而言,其重要性卻是顯而易見的,其發展趨勢也是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個人認為模組化底盤必將成為時代主流。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