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85年出生,那個時候,國家實行的是計劃生育。她是家裡的老二,她叫陳霞,她還有個姐姐。那個時候,尤其是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是很嚴重的。家中老一輩覺得,只有生了兒子才是傳宗接代。
於是,陳霞的父母想方設法把她送給了自己的妹妹。而陳霞的媽媽張蘭如願生了一個兒子。
都說被遺棄的孩子命苦,但是陳霞的童年並不苦。陳霞的阿姨張欣對她很好,如親生女兒一般對待,陳霞過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在陳霞四歲的時候,陳霞的親生母親要接回孩子。雖然張欣捨不得孩子,但是,她想,孩子畢竟是跟著親生媽媽好。況且,她是個通情達理的人。
雖然,大人直接對陳霞的歸屬做了決定。可是這對陳霞來說簡直就是噩耗,她哭得眼睛腫得像核桃,撕心裂肺地喊著張欣阿姨:“媽媽,媽媽,我不要離開媽媽。”
可是,四歲的孩子能有多大的抵抗力?陳霞被張蘭帶回了家。
陳霞呆在新家,很沒有安全感,她多想回家啊。她甚至在腦袋裡計劃著,怎麼自己走回原來的家。
張蘭剛開始對孩子還是很有耐心的,給好吃的,好言好語地和她說話。
可是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個月後,徹底爆發了。
爆發的點是,陳霞如同剛回家時一樣。一直喊張蘭阿姨,一直小心翼翼地和張蘭打著商量,讓她送她回家,回她“媽媽”家。
這天,張蘭終於失去了所有的耐心,她拿著菜刀威脅孩子,讓孩子喊她媽媽。
陳霞的眼裡滿是驚恐,縮在角落裡,一言不發。最後以張蘭失敗告終。
張蘭因急切而採用錯誤的威脅方式,不僅沒能親近孩子,還把孩子推得更遠了。這件事,加大了陳霞自己回家的決心。
她偷偷地收拾自己的“小包裹”,其實連小包裹都算不上。她就拿了自己心愛的小兔子玩偶,還帶了一包餅乾。她悄悄地溜出家門,然後飛快地跑著,生怕被“阿姨”發現了。
兩家離得並不近,坐公交車都要20分鐘。
4歲的孩子,能認路嗎?可是陳霞卻憑著她記憶中回來時的路,一點一點地往回走。好在,路並不複雜,在一條直通的國道線上走,還是比較好認的。
不過,對於一個一般的4歲孩子來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說不定,是因為陳霞從小經歷了其他孩童沒有經歷過的,導致她比正常的4歲孩子早熟很多。
陳霞愣是憑著自己的小短腿,找到了自己的家。她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她不覺得自己腳痛。她只知道,“我回家了。”
陳霞一進門,還沒看見人,就興奮地喊著:“媽媽,媽媽,我回來啦。”
張欣聽到聲音,趕緊跑出來,她震驚地看著陳霞,聲音哽咽地說:“陳霞,我的女兒。”兩“母女”抱頭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