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會這樣,回到家,面對自己最愛的人總是容易失控發脾氣。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對親密的人不會帶有防備,在你看來,不管怎麼對待家人,他們都不會離開你,所以你不會擔心讓對方看到你真實的樣子是什麼;同時,在親密的人面前,你會對對方抱有更高的期望,認為自己什麼都不用說,對方就能夠理解自己,希望能夠被對方“關注、理解和照顧”,但是期望越高,也越容易失望,當對方沒有滿足你的期待時,就會忍不住把負面情緒宣洩出來。
其實,哪怕是最親近的人,對方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不要把對方的包容當成理所當然,你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提醒機制:
1.質問變為反問
在習慣性質問對方之前,暫停一秒鐘,先反過來問問自己:“我認為的真的是我認為這樣嗎?”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由於自身先入為主而產生誤解。
2.將要求改為請求
哪怕你們的關係已經親密到沒有任何嫌隙,也不要用命令式的語氣去跟對方表達意願。如果把“陪我出去散步”換成“我們一起出去散步吧”,後者是不是聽起來更舒服?
3.嘗試表達自己語言背後的想法
每個人的內心想法經過口頭表達可能會有偏差,我們要讓對方知道自己語言背後的真實表達。比如你想表達對妻子的關心,但嘴上卻說:“活兒都幹一天了也不嫌累?”你覺得對方能感受到你的關心嗎?
但你如果說:“今天忙家務辛苦了,快休息一下吧。”對方就能夠清楚地感受到你的關心。
每一份親密關係都值得珍惜和用心維護,只有掌握了合適的方法與技巧,我們才能夠與真正在乎的人在一起。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