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海鮮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海產進出口大國。
蓬勃發展的中國海鮮市場為國際海鮮出口商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中國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加上國內水海產品供應的緊缺,使得中國的海鮮進口量逐年增加。
另一方面,百姓收入的穩步增長、消費的頻率增加以及海鮮消費者的數量增長,成為近年來中國民眾對水、海產需求的增加主要推動力。
中國市場海產消費特點
資料顯示,中國海鮮消費量從1990年的人均11.5公斤上升到2004年的25.4公斤,預計今年將達到35.9公斤。
但是,根據中國官方資料,海鮮消費在中國分佈不均。在東部沿海地區,海鮮消費量很高,而內陸地區則相當低,冷鏈運輸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海產在內陸地區的消費。
傳統上,與加工食品相比,中國消費者更喜歡新鮮鮮活的海鮮,因此國內加工海鮮的消費量相對較低。
然而,由於中國加工、分銷和冷鏈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年輕消費者數量的增長,加工海鮮的消費預計將穩步上升。目前,中國加工進口海產品佔中國海產品進口的很大比例。
在消費的同時,中國也發展了海產加工能力。每年進口的大量海產,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再經過深加工後出口到海外市場。
山東省和遼寧省是中國主要的海產加工地區。加工產品主要有凍鱈魚、凍蝦、凍鱈魚、凍墨魚和魷魚。原材料主要來自俄羅斯、厄瓜多、美國和印度尼西亞。
中國在全球海鮮市場創造了巨大的需求。根據荷蘭合作銀行的報告顯示,未來幾年,中國很可能成為200億美元的海鮮進口市場。中國人消費力的提升是全球海鮮產業發展的動力之一。
中國十大海鮮進口國包括俄羅斯、厄瓜多、印度、加拿大、越南、美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挪威和泰國。這10個國家的進口量佔中國海產品進口總量的近70%。
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十種進口海鮮產品是:蝦、龍蝦、凍鱈魚、螃蟹、三文魚、凍鱈魚、墨魚、魷魚、凍鯰魚片和鰈魚。
三文魚主要來自挪威和智利;龍蝦主要產自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墨西哥;50%以上的進口蝦來自厄瓜多;大約40%的活的、新鮮的帝王蟹來自俄羅斯……
中國海關提供的資料顯示,93%的冷凍鱈魚是從俄羅斯進口的;超過65%的冷凍比目魚來自美國,17%來自俄羅斯。42%的冷凍墨魚和魷魚來自印度尼西亞,17%來自紐西蘭。
中國是俄羅斯冷凍魚的最大出口目的地。2019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冷凍魚中有53%遠遠超過了第二大目的地韓國(23%)。
中國在全球海鮮市場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漁業產量和市場需求的任何變化都會對全球價格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哪些進口海產在中國市場暢銷?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民購買力的提高,中國消費者對健康、無汙染、高質量的海鮮產品越來越感興趣。
就受歡迎程度而言,中國消費最多的海鮮產品是蝦、鰈魚和魷魚。中國消費者對優質健康海鮮的追求也體現在龍蝦、三文魚、帝王蟹、鮑魚、扇貝等高階產品上。這些優質產品在中等消費者中越來越受歡迎,電商渠道的加入也大大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便利。
新冠疫情對海產市場的影響
近兩年全球海鮮產業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引發了國際貿易壁壘、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消費購買力的減弱。
但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市場的海鮮消費潛力仍然很大。中國疫情的復甦比其他地區更快,因此外國重視並在中國市場部署。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得到有效控制,海鮮消費正在復甦。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中高收入群體對食品消費需求較高,海鮮消費前景看好。
繼疫情之後,中國的海鮮市場將在加工、倉儲、冷鏈運輸和銷售等所有環節更加標準化,這將提高整個海鮮行業的質量,淘汰不符合規定的市場和加工公司。
中國海鮮行業創新
疫情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食品標準,食品安全和質量成為首選。
現在中國的海鮮產品可以追溯到源頭,消費者很大程度上採用了這種保證。此外,應用在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允許他們獲得產品的相關資訊:內容、物流證書、原產地證明,並獲得如何烹飪食物的建議。生產者可以獲得消費者的資料,並智慧地使用它來最佳化製造過程,提高質量,並加強客戶和產品之間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