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不顧國際公約,悍然入侵朝鮮半島。為了保家衛國,我志願軍部隊隨即奔赴抗美援朝的戰場。
今天回顧那段歷史,不難發現美國的應對措施仍有詭異之處。當時美國的決策著實耐人尋味,它在戰爭爆發後的第一反應是將第七艦隊開往臺灣海峽,而不是進行反擊。
其實,這與美國的海洋戰略有關。從地圖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臺灣、南朝鮮和日本在地緣上構成一個三角形的結構,即所謂的“三足鼎立”。這種戰略結構完全可以充當美國太平洋戰略的跳板,這也是美國將第七艦隊開往臺灣的原因所在。
二戰結束後,美國雖然對日本進行了民主改造,但改造仍留有餘地。做出這個決定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地理位置太過優越,可以充當美國遠東地區最穩固的基地。再加上冷戰序幕的拉開,美國逐漸放鬆了對日本的控制,以便更好地助力日本的經濟復甦。
如果在臺灣或者朝鮮發生戰爭,美國完全可以以日本作為跳板,迅速地進行支援。同時,為了應對蘇聯的威脅,日本的作用也越加凸顯。因此臺灣和南朝鮮也構成保護美國的第一道屏障,“鐵三角”的關係不容更改。
當然,美國的做法並非是天衣無縫,三角戰略也不例外。眾所周知,三角形架構雖然穩固,但一旦某個點出現問題,那麼三角形架構也就不復存在。
如果日本丟了,美國就失去了經略遠東的能力,其太平洋戰略也就成為了一張廢紙。沒有日本這個軍事基地,美國就只能從夏威夷馳援朝鮮戰場,這顯然是不划算的,所以日本是三角戰略中最重要的一個點,不容有失。
反之,如果臺灣出現了問題,那麼對手就可以用臺灣作為跳板打擊沖繩,進而佔領日本列島,所以三角戰略既是機遇,又是圈套,一旦失策,後果是美國難以承受的。
一旦出現了上述的情況,無論朝鮮戰場上南朝鮮如何抵抗,朝鮮半島最終還是會統一的。戰略一旦失敗,美國就會直面來自南北的攻擊,到那時日本也就成了一片死地,再無任何價值。
因此,雖然臺灣島不大,但卻關係著美國的太平洋戰略,關係著美國在太平洋的霸主地位。對美國人而言,朝鮮戰爭爆發後將第七艦隊開往臺灣海峽顯然是規避失敗的最佳方案。讓第七艦隊封鎖臺灣海峽,就是先把最壞的隱患排除掉。只有確保臺灣的安全,日本才會安全。
只有在日本絕對安全的情況下,美國才會去幹其他事。否則,連家門口都守不住,又何談其他呢?美國人顯然深諳此道。現在我們清楚了第七艦隊開往臺灣海峽的原因,這就是所謂大國戰略的產物。
上述分析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所做出的,也是基於歷史原貌提出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朝鮮戰爭不僅關係中國東北的安全問題,更關乎臺海問題。時下流傳甚廣的“中國因為抗美援朝而失去收復臺灣的機會”的說法顯然是無稽之談。且不說國際形勢的變化,僅僅朝鮮戰爭的爆發就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歷史是詭吊的,也是內斂的。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高層認為中國不會出兵朝鮮,所以堂而皇之地做起了春秋大夢。但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節節敗退徹底讓美國明白,這個民族是不容挑釁的。
正如彭德懷所說:“
西方殖民主義者在東方海岸架起幾門火炮就可以奴役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國在歷史面前交出了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