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時期,每每到了打掃戰場的時候,缺槍少彈裝備簡陋的八路軍一般都會嚴格按照“日軍渾身上下都是寶”的定律,將鬼子包括三八大蓋、三零式刺刀、九零式鋼盔甚至昭五式軍靴、毛毯帳篷軍大衣一類的裝備,也不論老舊還是破損基本都會先收攏回去在分類挑選。而在一般情況下,但凡是日軍士兵的裝備就沒有不受歡迎的,然而凡事總有例外,就比如說鬼子那標誌性的屁簾式戰鬥帽。
鬼子裝備屁簾式的帽子其實是擁有著悠長曆史的,早在日本的戰國時代,足輕們佩戴的陣笠就帶有屁簾式的遮陽簾,到了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布制遮陽布的更是成為足輕的統一配備,這種習慣一直到了幕末也就是緋村劍心那個年代,穿上了法軍軍服計程車兵,腦袋上依然戴的上有著屁簾的陣笠。
日軍真正意義上的屁簾軍帽最早配發時間是在明治三十二年其實也就是1899年,正式的名字叫做“軍帽垂布”,是給侵略臺灣島的鬼子們裝備的,具體樣式是在軍帽後增加了三塊垂布,其作用除了遮陽防暑還能反蚊蟲叮咬,在樹林裡行軍也能防樹枝的剮蹭。八國聯軍進北京時,有不少日本鬼子就戴上了這種軍帽。
到了昭和十三年也就是1938年的時候,隨著“九八式”軍服的裝備,屁簾式軍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這種採用棉布或毛呢質地軍帽在分類上有士兵版和軍官版的區別。帽垂變成了四個,帽內無支撐骨和硬質帽簷,兩邊各留了3個孔,用於通風透氣。
一般情況下,這種軍帽出現的場合通常都在執行日常勤務、一般儀式以及訓練演習中,鬼子們對這種軍帽的戴時間甚至超過了鋼盔。其作用除了遮陽散熱擋風沙之外,還對戰鬥時飛濺而來的彈片或者沙石具有一定的防護作用,所以這種軍帽有也常常被日軍當做戰鬥帽來使用。
九八式軍帽自推出之後,沒過多久便開始在日軍中廣泛裝備,以非常快的速度替換了日軍原先的大簷帽,而除了日本陸軍馬鹿們之外,一向眼高於頂的海軍官兵也可以佩戴這種輕便的戰鬥帽,將其命名為“艦內帽”。到了後來,日本警防團一類的駐防部隊也開始裝備戰鬥帽,到了1940年之後,這種戰鬥帽更成為日本國民的常見帽子,官員、警察、教師,乃至工人農民都開戴這種戰鬥帽,火熱程度不亞於幾十年後的綠軍帽。
不過,也不知是不是抗日題材影視劇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反正鬼子們的這種屁簾軍帽,感覺無論再怎麼外表硬朗的男性,只要一戴上就會秒變猥瑣漢奸,雖然在當時,胖翻譯廋漢奸一類的反面人物,都以得到一頂戰鬥帽為殊榮,彷彿立馬高人一等成了“太君”的自己人,就能和主子們一起共存共榮共赴王道樂土,然而到了最後,也不過是個趟地雷擋子彈的炮灰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