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的那波外資併購潮,外資企業“捕獵”有兩個標準:一個是龍頭企業,另一個是絕對控股51%。
河南的新飛冰箱創始人劉炳銀萬般不願意併購,最後卻在各方調和之下,想了一個萬全之策保證新飛的掌控權還在劉炳銀手上,引入外資和新的生產線,無氟冰箱熱銷一時。
除了河南的新飛,還有安徽的美菱。當時張巨聲坐鎮美菱,外資想要併購,可以,談吧。美菱給外資企業提出的條件更為苛刻,其中一條就是“品牌不賣”。
美菱的談判人員跟一摞外資企業談了前前後後幾輪,沒有一方願意放棄自己的最後底線,最後都無疾而終。沒有依靠外資的美菱,在當時的冰箱市場也是數一數二,靠著自己的力量,曾舉起了冰箱“保鮮”的旗幟。
安徽合肥由於苦苦找不到外資,一度認為是張巨聲的存在阻擾的談判的程序,於是在2002年7月7日,以“退休”的名義,給張巨聲送上一張解聘書。隨後美菱易主,“大敗局”就此開啟,江河日下難以阻擋,3年後,美菱二次賣身,接盤者是長虹。
那些年的美菱,發生了什麼?
一、
賦予美菱這個名字的人,是燕趙之地的豪爽漢子張巨聲。1983年,他受命於危難之際,空降二輕機械廠,由於小廠子生產的農機配件產品跟不上市場的需要,連年虧損,瀕臨倒閉,工人的工資完全靠借才發得出。
張巨聲上任之後,經過市場調研,決定廠子換生產方向,生產屬於自己的冰箱! 這個想法遭到全廠人的反對,生活本就無以為繼,還要去做沒有把握的事?張巨聲挑起擔子,說:“虧了算我的,賺了算大家的。”
此時的廠子面臨三個問題,沒資金,廠房破敗,沒生產技術。
當時的冰箱行業格局是“北有雪花,南有萬寶”,張巨聲帶著幾個技術人員來到南方,在冰箱大鱷的廠子前,苦苦哀求讓他們看一眼生產線,可對方為了保護技術,用停產7天的藉口來堵悠悠之口。
就算屢屢吃到閉門羹,張巨聲也沒有放棄,他跟助手立下軍令狀:“我們去最後一站,搞不到資料,就死在那裡。”
這種破釜沉舟的決心,不是一甘情願就能把技術拿到,還得看對方的意願。所幸的是,最後一站的兄弟行業給張巨聲打開了車間,讓張巨聲親眼看到冰箱的全生產過程,還用大米換回了一份不完整的生產線圖紙。
有了圖紙,張巨聲找錢的底氣就更足了,他求爺爺告奶奶,才讓相關人員鬆口,借給了廠子70萬元。張巨聲解決了兩個問題,最後是收拾廠房,建生產線。
在美菱第一臺冰箱還沒有生產出來之前,張巨聲把根紮在廠子裡,跟著工人一起“決戰到天亮”,餓了就啃點饅頭,吃點泡麵,換回了一個可以滿足生產的廠房,隨後靠著那張不完全的圖紙,建了一條土打土鬧的原始流水線。
1984年初,張巨聲親眼看著第一臺冰箱生產出來之時,這位慷慨之士熱淚盈眶,他撫摸著冰箱,說:“就叫它美菱吧,我們的冰箱肯定會美過三菱。”
美菱冰箱是安徽的第一款自產自銷的冰箱,一出廠就有銷量。彼時冰箱行業競爭激烈,張巨聲擔心用“土辦法”生產的美菱冰箱,在市場會喪失競爭力,於是北上進京,請家電工業的專家來“望聞問切”。
北上的情況跟南下一樣,張巨聲先後兩次吃到了閉門羹,這位燕趙漢子豪氣沖天,第三次直接闖進辦公室,說:“我是下屬,我是來彙報工作的。”
這次終於有人願意聽張巨聲好好說話了,他把美菱的現狀和未來發展道路點透,成功請到專家來到合肥,仔細一看,美菱冰箱的問題還真不少。
二、
家電工業的專家指出,美菱的產品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髒、漏、鏽”三大問題。張巨聲“三顧茅廬”請專家,聽到這般建議如獲至寶,立馬著手處理相關問題,在短時間內攻克難關。1985年,美菱冰箱的銷售量突破萬臺,在全國冰箱評比中,美菱冰箱的質量暫居第四。
有張巨聲在,美菱冰箱如同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尤其是搭上了“審批”的末班車,引進了阿里斯頓的冰箱生產線,得以躍居前三甲。
當年,不僅美菱從國外引進新的生產線,還有另外八家。經過時間檢驗,最後能雄起的,只有美菱一家。張巨聲有何法門?
70後的大部分朋友都知道,美菱冰箱做了一次有創意性的廣告,純膠片拍攝。廣告中,一個小女孩在海邊大喊:“阿里斯頓...阿里斯頓...”,另一邊,一個小男孩傳來回應:“美菱...美菱...”
有點“洗腦上頭”的開場白,讓更多人記住了美菱,並且當大家成為了消費主力軍後,美菱的銷量節節攀升。最為關鍵的,是美菱的質量過硬,才會有更多的消費者買單。
說起老牌國貨,繞不開1989年的“冰箱價格戰”,因為外部環境,經濟低迷,冰箱賣不出,各廠家的倉庫裡堆積如山。在危機到來之際,河南新飛選擇了用逆勢擴張,靠薄利多銷的方式嶄露頭角,而安徽美菱,卻用了別樣的方式。
冰箱的銷量不行,張巨聲推出了冰櫃。這回在一線日夜奮鬥的是美菱老兵胡慶生,在張巨聲的帶領下,他們修改國外圖紙,成功研發了大冰冷室冰箱。冰櫃在市場上成了緊俏貨,一時火熱至極,外界把這股旋風稱之為“181效應”。
美菱這種攻克精神,在日後還將掀起冰箱行業一輪輪旋風,從保鮮到環保,從靜音到節能。
美菱靠著年年出色的業績,在1993年,張巨聲率其登陸A股,成為了安徽第一股。從這之後,張巨聲帶著美菱做起了“森林夢”。
三、
美菱在安徽,位置很重要,也很尷尬。它是做得最好的企業,相比之下,其他廠子就有點黯然失色了。在這種不平衡的情況下,張巨聲沒有閒著,提出了“森林法則”,吸收其他產業進入美菱集團。
在1992年初,生產洗衣機的榮事達併入了美菱。榮事達的話事人陳榮珍想要擁有自己的品牌,在合併半年後,又分離出來。分開後,榮事達的洗衣機的銷量達到了53萬,而美菱則擁抱了資本市場。
這件事鬧得張巨聲和陳榮珍很尷尬,兩人都在同一棟大樓辦公,抬頭不見低頭見,就算互不說話,但在2002年,他們將在同一天面臨同樣的結果。
美菱上市之後,發展進入了下一個10年,最波瀾壯闊、最險境叢生的10年。
1996年,美菱開始生產洗衣機,卻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名字,張巨聲召集人員開會,底下的人想著,取一個西方名字,換得出海順利,於是取名為“蒙娜麗莎”。張巨聲沉默了,他反對了。
在張巨聲的心裡,他想做一個叫得響的中國品牌,而不是一直拖著“洋尾巴”。當年阿里斯頓這條尾巴,美菱用了三年的時間才甩掉,現在可能走同樣的老路。於是他提出:“不取洋名,就叫美菱。”
不久後,“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的美菱”廣告語在電視上出現了,美菱,假以時日,定是“國貨排行榜”上的前三甲,可惜,留給張巨聲的時間並不多。
在這段時期的外資併購潮中,有些家電巨頭“應聲倒下”,交出去了51%的股權,有資金和新技術的加持,短時間內衝得很猛。外資敲響了美菱的大門,張巨聲始終堅持,美菱是中國品牌,不會交出大股東的位置。
全球先後有幾十家大公司跟美菱接觸,在品牌不賣的“苛刻”條件面前,無一例外,沒有外資鬆口。美菱遲遲引不進外資, 到了千禧年,冰箱行業已經飽和,銷量開始出現下跌。
有人認為是張巨聲的阻撓,才錯失外資,導致業績下跌。於是在2002年7月7日,對張巨聲“強行退休”,同一天被“罷職”的,還有榮事達的陳榮珍。英雄,就此落幕。
三四個月後,格林柯爾以2.07億入主美菱,成為了大股東,人事隨之變動。在外資的引領下,美菱沒能重回巔峰,還是“跌跌不休”,經過了三年的時間,江河日下的美菱冰箱,不得不尋找新的買主,這一次是長虹接盤,全資將美菱收入麾下。
張巨聲在離開美菱後,曾被邀請上節目,做訪談,外界都想知道他是怎麼帶領美菱殺出一條血路的,張巨聲閉口不談,談到美菱二次易主的情況,張巨聲哀嘆一聲:“我要是還在,美菱肯定不會賣。”
每一個時代,都有英雄。每一個時候,我們都需要英雄。
張巨聲雖然離開了,但他給美菱打下的家底還在。美菱冰箱一直專注製冷技術,就算是餓死的駱駝也比馬大,靠著老本,和創新精神,如今美菱冰箱還能進國內前十強。
反觀有著同樣發展路徑的新飛冰箱,在外資的圍剿下,失去了一次又一次重新崛起的時機,在劉炳銀走了之後,新飛,再也飛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