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後的新學期,學校課後服務引發廣泛關注,其中校內午休是學校課後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睡眠,廣州的一些中小學因地制宜,實行午休“革命”,從“趴睡”變為“躺睡”。(9月18日《湛江日報》)
自教育部出臺“睡眠令”以來,各地各學校紛紛開設“午休課”,不僅實實在在地把“午休”納入了課表,而且也實實在在地讓學生“午休”了,這既是嚴格落實教育部“睡眠令”的一個實際行動,又是關愛孩子睡眠的一種具體體現。此舉值得點贊,值得肯定。
但據瞭解,對於很多非寄宿制的學生而言,午休往往不是趴在課桌上睡,就是同桌的兩位同學輪流著一個睡課桌一個睡板凳,這種“睡法”不但嚴重影響睡眠質量,而且也極易滋生出手麻、腳麻、脊椎側彎等身體健康問題。當然,這也難以保證學生下午有精力上課。
如何讓學生的午休既能保證“睡眠質量”,又能保證“身體健康”?筆者以為,廣州的一些中小學校讓學生“躺睡”的好做法,無疑是一舉兩得之舉。可以說,讓學生“躺睡”既彰顯了“師者匠心”,又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學校是一個育人的地方,而育人不僅僅是教給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如何做人,這也包括給學生一個健康的體魄。而讓學生“躺睡”也能折射一所學校的育人“視野”和“視角”。試想,如果這些學校沒有“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視野”,沒有站在學生角度的“視角”,就不可能會想到為學生來一場“午休革命”,或許學生還像過去一樣依然是“趴睡”,或“輪流一個睡課桌一個睡板凳”,學生依然是“睡眠質量差”“健康問題多”。可見,對於一所學校來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何等的重要。
讓“躺睡”成為學生午休的“正確姿勢”。筆者衷心希望各地各學校不妨多些“學生視角”,多些“睡眠關愛”,多些“以生為本”,讓更多孩子的“午休”能從“趴睡”變為“躺睡”,從而讓每一位孩子都能睡上一個好午覺。(葉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