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琳琳 新鄉醫學院管理學院
課本插圖,作為一種現代設計的重要視覺傳達形式,以其直觀的形象性、真實的生活感、美的感 染力,在課本設計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課本的“第二語言”,不但具有激發興趣、幫助識記及啟 發想象等作用,還能突出內容的主題和思想,增強藝術感染力。從藝術的角度整合課本插圖功能並靈 活使用插圖,將會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本插圖,是中小學語文教材尤其是部編版小學 語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鑑於小學階段的 學生識字量有限,習慣於直觀感受,注意力易被色彩和圖 片吸引,圖片往往比文字更具吸引力,因此,語文教材中 插圖的作用不容忽視。自部編版教材問世以來,加大了對 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相應地,課本插圖也大量增加了國 畫、書法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典文化特色的作品,增強 了課本教材的藝術性。它的服務物件主要是教師和學生。 插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求能夠把所承載的資訊準確而 清晰地傳達給教師和學生,正確接收這些資訊,使他們得 到美的享受,產生美的認知,充分發揮美學價值。同時, 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也是插圖更高層 次的追求。
基於文化教學下的課本插圖的功能多樣性,主要包含 以下幾個層面:
作為文字的補充
拼音的識記和理解
一年級上冊課本中有很多把聲母、韻母和音節形象化 的插圖。比如:單圖“大白鵝的倒影”用來表示“e”的 發音和字形;用雙圖來豐富“f”的識記,“佛像”來表 示“f”的讀音,“柺杖”來表示“f”的字形;“兩朵白 雲”來表示整體認讀音節“yun”的讀音等。
生字的識記與理解
一年級上冊課文《口耳目》一課,物件形文字的學習 也藉助了圖片,不僅有利於學生了解和掌握生字所表述的 含義,而且從圖片中也掌握了文字演化的簡單過程。
詞語的識記與理解
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1》全文由8個四字詞語構成, 一年級的學生理解這樣的詞語難度較大,但是在結合插圖 的基礎上,或者讓學生先觀察插圖上的景物再去讀詞語, 有助於學生加強對詞語意思的理解。
課文的識記與理解
一年級上冊《四季》一文中共配有4副插圖,每幅插 圖景物簡單,淺顯易懂,只要教會學生“……對……說” 的句式,孩子藉助圖片,一看就知道接下來課文的內容是 什麼,無形之中幫助孩子們透過掌握“圖片法”來背誦課 文。又如一年級下冊《失物招領》一文中,如果按照本意 來理解課文題目就會有所偏差,很多學生不明白“失物” 的含義,但是文章所配的兩幅插圖:一幅是孩子們在草地 上吃零食;一幅是老師提著一袋垃圾站在孩子們面前。通 過兩幅圖片,孩子們很快就能明白“失物”的真正含義。
作為對符號意義的文化解讀,課本插圖顯而易見地突 出了自身的優越性。無論是拼音、生字、詞語、句子或是 課文,這些具有文化意義的載體,被讀者和學習者感知存 在一定的困難,而課本插圖在感知內容、理解知識和已有 生活體驗之間架起了橋樑,使二者得到了連線。
強化學生感性認識
激發興趣
色彩的搭配、圖片位置的擺放和佈局、圖片具體內容 與文字的結合使得圖片超越了本身具有的特點,同時低學 段學生的心智特點也決定了插圖的出現和使用是必不可少 的。為了便於理解文字,學生在潛意識中自覺進行圖片欣 賞,大大激發了孩子學習文字的興趣。
提高感性認識
由於城市化的發展和地域的侷限,在文字中出現的鄉 村、動物、植物等,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接觸有限,但是 透過插圖,可以增加學生材料的積累,豐富孩子的感性認 知。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一文中,大部分學生幾乎沒有見過這種植物。文中插圖不僅描繪了棉花的基本形態, 同時對棉花進行創作,使得圖片和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啟發想象
文字和圖片都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學生 透過觀察和欣賞插圖,不僅對所對應的文字進行了解讀, 同時孩子們可以進行簡單創造和舉一反三。比如一年級下 冊《松鼠和松果》一文透過圖片的提示,課後想一想“以 後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把它畫出來吧!”學生就能夠根 據要求合理想象,進行初步簡單創造。
文化教學的感知方式,無外乎直接或是間接感知。語 文學習雖然侷限在課堂、時空之內,但是充分利用了興 趣、聯想、想象等間接感知的方式,是跨越課堂、時空的 關鍵所在。
插圖所具有的美育功能
課本插圖緊密結合課文,不僅具有目的性,又因為插 圖具有幫助識記與理解文字的功能,所以又具有實用性, 再加上圖片本身所擁有的通俗、趣味性,所以插圖在教學 中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感知美
在小學語文課本教材中,尤其是部編版教材,在低學 段(1-2年級)增加了傅抱石的畫作搭配《天地人》的課 文,還增加了水墨作品《蓮花》和其他文化氣息濃厚的插 圖,這些名家作品對於低學段學生而言,無法理解內在的 意義,但是部編版教材依然在編寫時對人教版教材進行改 革,使名家作品充分融入這些插畫作品,目的就在於從學 生入學伊始就開始潛移默化地對孩子們進行文化薰陶,使 師生感知美的能力得到培養。
欣賞美
在部編版小學中段(3-4年級)語文教材中,學生開始 慢慢將文圖進行連線,在嘗試理解文字內涵的同時,藉助 課本插圖進行合理地甚至是個性化的想象,這種個性化的 想象是基於課本插圖本身的文化內涵和底蘊之上的一種延展。
創造美
到了小學高段(5-6年級),不止是文字需要學生嘗試 模仿甚至超越,就連課本插圖也慢慢展現內涵解讀的多元 性。師生在對教材的解讀中互相碰撞、探討、交流,並開 始嘗試探索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價值在於提升了文化知名度尤其是 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厚重感。讓師生在感知文化美的過程 中,慢慢欣賞和欽服於文化的美,繼而產生創造美和發展 文化、豐富文化的熱情。
課本插圖的活學巧用的方法
圖文與文字緊密結合,因此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插圖, 不僅可以使教學方式呈現多元化,同時也能使課堂豐富多 彩,極具趣味。對課本插圖的活學巧用進行了以下幾種歸類:
1.課前賞圖匯入 在上課前可以讓學生先觀察圖片,瞭解即將學習的文 本的大概內容或背景,以此引入,可避免學生對根本沒有 接觸過的事物產生陌生感,耗時耗力。比如一年級語文上 冊《小小竹排畫中游》一文,學生對江南水鄉事先並不了 解,先讓學生觀察和欣賞圖片再學習文字,最後告訴孩子 這樣的風景就是江南水鄉特有的景緻,這樣的課程安排將 更加合理。
2.圖片趣味聯想 學生在理解文章時,特別是給出的文章偏向藝術類, 可以藉助圖片理解和想象。比如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失 物招領》,可以先出示課文標題,在不看課文內容的情況 下,只展示兩幅圖片,讓孩子來想象文章將會講述怎樣的 故事。這樣不僅有利於讓孩子參與到課堂中,啟發孩子想 象,還能在揭示文字後達到更優的效果。
3.看圖背誦複習 要求學生在背誦課文,進行復習時,尤其是兩課時的 科目,學生在上課前要先回憶課文,這個時候出示圖片幫 助回憶或背誦課文,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4.多圖串聯學文 部分精讀課文會有多幅插圖,在學習這種課文時,由 於文章的篇幅比較長,全文學習枯燥乏味,多圖一般都是 段落插圖。比如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小壁虎找尾巴》一 文共有6個自然段,配有6副插圖,隨著圖片一幅一幅地展 示、老師一段一段往下講、學生在情景中往下學,課堂節 奏就會更加平穩。
5.畫圖解文 大部分文章在學習時需要板書提綱等,但有的課文尤 其是低段課文板書提綱完全可以採用畫圖的方式,不僅簡 單易懂,而且有趣。比如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月亮的心 願》中,月亮遇到兩個女孩,一個正在睡覺,一個在醫院 照顧媽媽,因此月亮依次產生了兩個心願,那月亮的心願 到底是什麼呢?設計板書時可以採用純圖片的形式。
活用課文插圖的方式還有很多,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 觀能動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地欣賞和運用圖 片,不僅理解文意,同時也能感受和創造美。
總之,文化教學下的語文課本插圖運用,需要合理、 巧妙地將文章和圖片有機結合,充分發掘課本插圖的內涵 與價值,聚焦文圖中可以相互滲透的文化建構點,以點帶 面、連線成片,使師生在感知和理解圖文的過程中思路清 晰,達到畫有所用、學有所成的境界,有利於提高文化教 學下語文學習的效率和興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註 [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