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如何在清潔能源競賽中輸給中國》的文章,該文章主要概述的中美鈷礦“爭奪戰”,即美國在鈷資源競賽中是如何輸給中國的。那作為全球第二大的鈷生產商,洛陽鉬業做了哪些貢獻呢?
鈷是一種具有光澤的鋼灰色金屬,硬度和脆性都較大,有一定的鐵磁性,而抗氧化效能較差,在加熱環境下易被空氣氧化生成氧化鈷。金屬鈷是硬質合金、鋰離子電池電極、磁性合金、高溫合金、防腐蝕合金及各種鈷鹽的重要生產原材料。
硬質合金方面,受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產業鏈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在製造業需求的拉動下,機床市場出現一機難求的景象,促使眾多硬質合金刀具企業訂單爆滿。硬質合金刀具是機床的重要零部件之一,是由碳化鎢與鈷等材料所組成的一種合金產品。所以,合金刀具需求的增加也將擴大鈷的使用量。
鋰離子電池方面,在全球碳中和政策趨嚴的形勢下,純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世界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鋰電池需求的增加也是大勢所趨的。另外,節能家電和5G通訊等產業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儲能鋰電池的用量。所以作為鋰電池電極的重要原料之一,鈷需求將自然增多。
總的來說,在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市場對鈷資源需求十分強勁,促使鈷價一路上升。當前,氧化鈷價格約346,000元/噸,鈷粉價格約506,000元/噸,電解鈷價格約439,000元/噸,碳酸鈷價格約226,000元/噸。
鈷價大幅上漲的動力除了來源於需求的增加之外,還受原料供應難增的影響。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資料顯示,剛果(金)的鈷儲量超過350萬噸,佔全球鈷總儲量的52%,居世界第一位。然而,由於該國家非常貧窮且常年戰亂,再加上受開採、分離技術不成熟及鈷行業監管相對寬鬆等因素的影響,鈷產量釋放不多,難以滿足市場的用量。
在鈷化工產品供應嚴重短缺的形勢下,身為鈷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剛果自然成為了一眾跨國企業眼中的寶。相關資訊顯示,目前在剛果(金)現有的19座鈷礦場中,有15座是由中企運營或資助的。具體來說:
洛陽鉬業:擁有剛果的Tenke Fungurume(TFM)專案和Kisanfu銅鈷礦專案。TFM銅鈷礦區的面積超過1500平方公里,2019年實現銅金屬產量177956噸、鈷金屬產量16098噸。Kisanfu銅鈷礦是世界上最大、最高品位的未開發銅鈷礦專案之一,礦石資源量達3.65億噸,銅品位為1.72%,含銅金屬量約628萬噸;鈷品位為0.85%,含鈷金屬量約310萬噸。
中國鐵路工程公司:擁有剛果的綠紗(Luishia)銅鈷礦專案。該礦區總的資源儲量為3111.4萬噸,銅平均品位是2.47%,鈷平均品位是0.18%,銅金屬量76.81萬噸,鈷5.69萬噸。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擁有剛果的Deziwa專案。Deziwa銅鈷礦總共控制31936.9萬噸礦石量,其中銅品位達到1.44%,鈷品位為0.12%,擁有460萬噸銅金屬儲量和38.8萬金屬噸鈷礦儲量。
除了上面的3家企業擁有剛果的鈷礦場之外,金川集團、上海鵬欣等企業也擁有該國的鈷礦專案。
中鎢智造瞭解到,在剛果鈷資源爭奪戰下,美國之所以輸給中國的主要原因是:1)美國自由港公司因深陷債務泥潭,而將TFM銅鈷礦專案和Kisanfu銅鈷礦專案的經營權賣給洛陽鉬業,然而,這並沒有在美國引起關注;2)2016年之後,美方支援化石燃料,忽略了鈷、鋰等關鍵資源上的部署。
據悉,為了扭轉當前的局面,美方正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當地企業開展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