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科看診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胡穎儀、孫冰倩)據統計,中國成人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為10.8%,即平均每10人中就有1名慢性腎臟病患者。“雖然現在治療手段越來越多,但治病始終不如防病,所以我們一直致力於從源頭上遏制腎臟病的發生或逆轉腎臟病。”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腎內科主任劉巖表示,研究證明,透過干預生活方式和飲食,早中期腎臟病完全可以逆轉,晚期腎臟病則可以有效延緩程序。 改變生活方式 從源頭遏制腎臟病 “最近25年來,雖然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藥物越來越多,但腎臟病人群還是越來越多,所以降低腎臟病發病率,逆轉腎臟病,還得從源頭入手。”劉巖介紹,很多患者都是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這部分病人的發病跟生活方式、飲食等息息相關,“2011年,我們醫院專門成立了腎臟病研究所(臨床病態營養研究所),研究生活方式、飲食等跟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等疾病的關係,最終發現,這些代謝性疾病一定要從源頭上管理,才能根本解決問題。”而這個源頭就是徹底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比如,一旦得了2型糖尿病,30%~40%的患者最後都會發展成糖尿病腎病,患者從一開始就要注重糖尿病管理,減緩其發展到糖尿病腎病的時間。 “有一個32歲的男性病人,220多斤,年紀輕輕就有三高,每天吃的降壓藥、降糖藥、降尿酸藥都有四五種,我就督促他改變飲食習慣,加強運動,三個月他減了30公斤,什麼藥都不用吃了,三高指標都恢復了正常。”劉巖介紹,除了醫生,腎內科還有專門的慢病管理師,所有門診病人都會建立檔案、跟蹤隨訪,慢病管理師負責教給患者正確的飲食、運動等知識,督促他們實施。“這30年我一直都在強調先用行為方式干預治療,早中期的病人都很有效,基本都可以逆轉,不用再吃藥,而晚期病人則可以延緩疾病進展。” 專家提醒: 三大誤區要釐清 臨床上,劉巖發現很多病人都存在認知誤區,導致疾病很難控制,有三個誤區要特別注意: 誤區一:有病一定要多休息。 “國人對疾病認識的最大誤區是‘有病一定要休息’,恰恰相反,有些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你越休息,病情可能越重。”劉巖表示,慢性代謝性疾病患者反而要適當運動,比如腎臟病,中醫講“腎主骨”,如果腎臟病人長期不運動,很容易骨質疏鬆,一不小心摔跤就容易骨折,這也是透析病人致殘的最大原因,“其實腎臟病人是完全可以正常運動的,甚至心衰病人,現在都鼓勵他們在能承受的範圍內做最大量的運動,一味強調休息只會導致更多併發症。” 誤區二:有病一定要進補。 還有很多患者覺得病了就得補,“對腎臟病人來說,這一補就麻煩了”,劉巖表示,我們進食的所有食物、藥物都要經過腎臟代謝,過多進補只會加重腎臟負擔,加重疾病。“越是腎臟病晚期,越要輕飲食,而不是吃得過多過補,特別是高蛋白和高鹽分的食物要少吃。” 誤區三:過度依賴藥物。 劉巖介紹,很多病人對藥物的依賴性太強,老覺得吃藥才能解決問題,“其實有些代謝疾病早中期病人,不吃藥也能解決問題,透過‘管住嘴,邁開腿’就能解決,但有些病人就是因為懶,不想動,非得吃藥,所有的藥物都要經過腎臟代謝,你吃的藥越多,腎臟的負擔越重,對腎臟更不利。我總是告誡我的病人,不要依賴藥物,特別是一開始不要靠藥物,先干預行為方式,從源頭上遏制疾病,實在控制不了才考慮加一點點藥。”
sponsored links
干預得當 早期腎臟病可逆轉
分類: 動漫
時間: 202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