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認為,0-3歲的嬰幼兒只要吃好喝好睡好,身體快高長大,就足夠了,心理問題那是長大之後才可能出現的事情。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很大機率源自於嬰幼兒時期、學齡前時期。
我們知道,嬰幼兒時期是可能發生心理危機的。
嬰幼兒一旦有心理壓力,會出現相應的行為,家長可以透過孩子的行為,來判斷是否產生了心理壓力。
判斷嬰幼兒是否有心理壓力的3個要點
第一點,突然出現倒退行為!
當孩子出現突如其來的倒退行為時,說明可能有心理壓力了。比如說:能走路了,變得不能走路了:大小便能控制了,變得開始尿褲子尿床;愛集體活動的孩子,突然不願意出門了,不願意和小夥伴玩耍了……也就是,很多正常行為倒退了,說明孩子心理有壓力了,他在發出訊號,尋求幫助。
第二點,情緒、行為反常!
孩子還小,不可能準確地告訴父母“我有壓力”了,他們會透過反常的情緒和行為來表達。如果一個寶寶有心理壓力了,心情容易出現反常,會時不時生氣、哭鬧、緊張、憂慮。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反常行為,如攻擊行為,前後矛盾的行為。這些都是孩子在說“我有心理壓力了”。
第三點,身體的異常反應!
嬰幼兒一旦有心理壓力,會本能地從身體上釋放訊號,比如容易心慌,面部會經常潮紅,經常會出現興奮性的表現,總有根弦緊繃著的感覺,比如大人正常說一句話,孩子就會嚇一跳的反應。這也說明,孩子內心有壓力了,在向大人求救。
嬰幼兒父母應當怎麼做
我們知道,心理壓力是普遍存在於嬰幼兒時期的,透過孩子釋放的訊號,可以及時發現、初步判斷。
首先,家長需要細心觀察。嬰幼兒家長在育兒過程中需要更加細心,注意觀察寶寶,如有以上表現,則可能是孩子產生了心理壓力。
其次,家長需要高度重視。當孩子表現異常時,不要天然地歸結於調皮搗蛋,而應對照著思考,是否心理壓力,是否需要求助就醫。
最後,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現代嬰幼兒父母總是盡力給予孩子物質生活,對心理健康方面缺乏關注,這樣可能會忽視孩子的心理問題。父母們應當轉變觀念,將心理健康作為孩子成長的重要關注點。
心理健康,應當從0-3歲嬰幼兒抓起。各位寶爸寶媽,請關注寶寶的心理狀態,當他釋放心理壓力訊號時,及時接收,幫助解決,方為科學育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