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南北經濟分化明顯,不少北方工業重鎮增速放緩,逐漸被南方新經濟城市趕超,退出了全國頭部城市陣營。
而在北方內部,頭部城市格局也並非一成不變。今年前三季度,北方GDP十強城市分別為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西安、煙臺、徐州、唐山和大連,排名與去年年底保持一致。但若把時間線拉長到過去十年,除了北京、天津和青島一直穩居前三之外,其餘城市雖算不上是大換血,卻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短短十年間,誰逆勢崛起?誰增速放緩?
-01-
北方十強城市名次變動頻繁
內部差距逐步擴大
首先,我們來看看最近十年北方十強城市的整體變化。
2011年,北方GDP十強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青島、大連、瀋陽、唐山、鄭州、煙臺、濟南和哈爾濱。彼時,北方經濟強市集中在京津冀、東北和山東這三大區域,各有3座城市上榜。三大區域之外,僅有鄭州1城在榜。
到了2020年,北方十強城市已變為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西安、煙臺、徐州、唐山和大連。京津冀與山東仍各有3座城市上榜,東北則僅剩大連在榜,陝西、河南、江蘇各有1城上榜。
十年間,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煙臺、唐山和大連一直位居十強陣營,瀋陽和哈爾濱則被西安和徐州擠出榜單。在排名方面,北京、天津、青島一直穩居北方前三,鄭州、濟南、西安逆勢崛起,唐山與大連排名下滑。可以看出,即使在北方內部,東北城市增長放緩表現得也是十分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北方十強城市的內部差距在擴大。2011年,北京的GDP是排名末位城市的3.8倍,而2020年已擴大到5.1倍。2011年,除北京與天津之外,其餘城市之間的GDP差額並不大,而2020年北京一騎絕塵,天津、青島、鄭州、濟南、西安位居“萬億俱樂部”,其餘城市則處於7000億元量級,層級十分明顯。
可以看出,過去十年北方經濟強市的發展並不均衡。它們都經歷了什麼?現狀又如何?
-02-
北京天津青島穩居前三
但發展軌跡大不相同
過去十年裡,無論排名怎麼變動,北京、天津、青島都穩居北方城市前三名,但它們的經濟發展軌跡卻大不相同。
北京一直是一騎絕塵的存在。作為首都,北京匯聚了大量優質資源,並充分享有最優惠的政策空間和相當大的自主權。它在經濟總量、資金總量、常住人口規模、高新企業數量、外貿進出口等各指標上,都在北方、甚至全國處於領先位置。
天津的經濟發展則明顯失速。2019年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將天津2018年的GDP從18809.64億元下調至13362.9億元,天津的全國排名也從第六驟降至第十。天津統計局將GDP大幅修訂的原因歸結為兩點:一是淘汰一批落後產業;二是嚴肅查處統計造假,擠出積累的“水分”。
主動“刮骨療毒”後,天津的經濟發展至今仍未恢復元氣。2020年,天津GDP總量14083.73億元,被南京擠出了全國前十;GDP增速1.5%,比全國還低了0.8個百分點。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濱海新區乃至整個天津,在產業結構升級上緩慢,大量依靠鋼鐵、能源、重化工。整個產業,處於產業鏈上端原材料部分佔比過大,下游延伸的高附加值產值佔比較少。
此外,曾經的津門巨港也面臨著巨大挑戰。陳耀表示,天津港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周邊港口的挑戰,特別是與河北的秦皇島、唐山、曹妃甸等港口,幾乎處在同質化競爭狀態。近些年天津港的發展,也對整個城市的經濟造成了影響。
如今,天津雖然仍是北方經濟第二城,但與青島已經越來越近了。青島雖然也經歷了GDP“擠水”,但其下調幅度比天津小(2018年GDP從12001.52億元下調至10949.38億元),恢復速度也比天津快。2020年,青島的GDP僅比天津低了1683億元,但它的增速卻明顯高於天津,已經隱隱威脅到天津的地位。
-03-
鄭州濟南名次上升
西安強勢殺入十強
北方十強城市中,有幾座城市過去十年名次上升非常明顯,那就是鄭州、濟南以及新殺入榜的西安。
搜狐城市曾在此前的文章中詳細分析過鄭州的崛起過程(點選閱讀),如果僅看過去十年,鄭州的崛起離不開與富士康的“聯姻”。除此之外,強大的交通優勢、廣闊的經濟腹地以及國家中心城市的政策加持,也為鄭州帶來了大量的人口、資金和產業,是城市能級持續提升的關鍵。
在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耿明齋教授看來,未來鄭州超過天津,成為北方第二大都市的可能性非常大。他認為,鄭州是整個北方內陸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擁有最廣闊的腹地。隨著暢通內迴圈、消費拉動增長的階段到來,鄭州這兩大優勢必然會帶動要素的持續、大規模聚集以及城市規模的擴張。
濟南的提升則直接受益於強省會戰略。2019年初,濟南正式合併萊蕪,終結了山東“大省小省會”的歷史。擴容後的濟南經濟總量大幅超越煙臺,排在山東第二,居青島之後。2020年,濟南GDP總量更是突破萬億,位居全國第19名,迎來了高光時刻。
當然,濟南的“野心”並未止步於此。濟南在2020年釋出了《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濟南城市能級要大幅提升,輻射引領作用明顯增強,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山東也於今年正式表態,將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援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西安是另一個直接受益於強省會戰略的北方強市。2017年,陝西支援“大西安”建設,將西鹹新區劃歸西安管理,不僅拓展了西安的發展空間,也為西安帶來100多萬人口,加快了產業和人口集聚,提升了西安的城市能級。也正是在這一年,西安超過了煙臺、大連、濟南、唐山等強市,在北方城市的排名中從第九躍升至第五。
當然,超低門檻的戶籍政策、國家中心城市的獲批、西北中心的獨特區位優勢等因素,也為西安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加快了產業和人口集聚。過去十年,西安的經濟首位度從32%提升至38%,在全國省會中高居第四,是名副其實的“強省會”。
值得一提的是,鄭州、濟南和西安正好都是黃河流域重點城市,未來在基礎設施、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方面的建設中,將迎來更多利好。
-04-
瀋陽哈爾濱跌出十強
大連成東北唯一在榜城市
與崛起的鄭州、濟南和西安相反的,是增速放緩的東北城市。過去十年,曾經在榜的瀋陽、哈爾濱、長春徹底跌出榜單,大連成為唯一留守的東北城市。
2020年,大連GDP為7030.4億元,位居北方第10、全國第29;長春位居北方第11、全國第32;瀋陽位居北方第12、全國第33;哈爾濱位列北方第15、全國第44。而在十年前,這4座城市全都在全國前30名之內。
這與全國“南快北慢”的經濟發展格局相一致。2013年以來,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能源、原材料價格隨之下行,而東北經濟正是以重化工業、大型國企為主,能源重化產業佔比較高,經濟增速也隨之放緩。身處其中的大城市,自然也難逃衰落的命運。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這幾年東北的經濟總量增長比較緩慢,區域經濟體量較小,對大城市的支撐能力就不足。雖然東北有4個副省級城市,但一直沒有形成像長三角、珠三角那樣集聚度比較高、真正能起核心引領作用的中心城市。
北方工業重鎮唐山,過去十年間名次也有明顯下滑,原因與東北城市類似。經過艱難的產業調整,唐山目前已謀劃了12個重點產業,分別是精品鋼鐵、現代商貿物流、高階裝備製造、海洋等支柱產業,現代化工、文體旅遊會展、節能環保等優勢和新興產業。2020年,唐山GDP總額達到7210.9億元,已經反超了東北第一經濟強市大連,在北方城市中排名第9。
展望未來,地處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區的唐山,有望在對接北京的過程中進一步實現產業提升。而東北城市的崛起,則離不開區域經濟的繁榮,其中的重點或在於加快調整空間結構。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認為,相比東北的產業結構調整,更重要的是空間結構調整。東北應形成“一群一帶”的空間格局,即“東北城市群+沿邊經濟帶”,這樣的格局非常有利於東北地區產業的集聚和經濟的發展,最後實現經濟的繁榮。
參考資料:
[1] 各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
[2] GDP跌出前十不及疫情後的武漢,天津該著急嗎?中國新聞週刊
[3] 前三季度北方GDP十強城市:兩城超萬億,鄭州追趕天津.第一財經
[4] 近10年人口增量前三城市基本落定,這座西北城市出人意料.第一財經
[5] 打造東北地區“一群一帶”空間佈局.肖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