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井岡山起,林彪在每次戰鬥結束後,都會記錄繳獲狀況,詳細記錄戰鬥繳獲的槍支數量型號,記錄殲敵數量,記錄俘虜數量及關鍵人員資訊,記錄戰鬥中突發的關鍵因素,還有戰鬥的簡要總結。
他把小本本裝在衣服兜裡,從不離身,仗打到哪裡,就記到哪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就積累了一個資訊量很大的林式資料庫。
很多人都知道了他有這個習慣,佩服他的細緻勁,打趣他的也不少。聶榮臻也納悶,覺得這是參謀人員乾的事,你一個軍團司令,費這份心幹嘛。
他們不知道,這份積累,對林彪的指揮有著多大的幫助。
林彪,用他自己積累的大資料,分析瞭解敵軍士氣狀況、裝備狀況與調遣狀況,分析我軍的戰鬥力狀況,特別是分析連排班組在戰鬥中的奔襲、攻堅與靈活機動,瞭解基層將士的戰鬥素養。
他依據自己積累的大資料庫,分析判斷決策,臨機應變,頻出奇招,屢屢制勝,以至於國共雙方的諸多軍事統帥,都公認他是打巧仗的絕頂高手。
後來,他依據自己積累的林式資料庫分析判斷,妙到巔毫的端了廖耀湘的指揮部,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他僅僅憑藉參謀人員在深夜彙報的幾組數字(短槍比長槍略多、小汽車比大汽車略多、軍官比士兵略多),就精準的判斷出廖耀湘的指揮部在胡家窩棚。
參謀人員沒想到,參謀長劉亞樓沒想到,政委羅榮桓也沒有想到。
誰能想得到呢,天天打仗,天天幾十次大小戰鬥的例行彙報,天天彙報都是繳獲的一堆數字,這次彙報又沒有太大的差別,打了了十幾年仗的劉參謀長、羅政委看不出來,自然感覺不到有什麼異樣。
可林總能看出來,更準確地說,他是憑藉直覺感覺出來的!
他靠得是長期積累練成的功夫,用《刻意練習》中的專業術語說,就是他擁有大師級的心理表徵,能快速從紛雜中看出核心,能快速從毫末中直擊本質。
自井岡山起,粟裕就養成了背地圖繪地圖的習慣,一挎包地圖不離身,走到哪裡,就看到哪裡,就繪到哪裡,久而久之,就到形了粟式導航儀。
他用自己完善的導航儀,分析判斷決策,屢屢出奇制勝,打出了神出鬼沒的蘇中七捷,打出了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孟良固,打出了天才構想的大淮海。
打孟良崮前,他三次上山實地勘察地形,修正地圖,對孟良崮的溝溝壕壕瞭若指掌。戰役結束後,本著快打快撤的原則,各部隊迅速打掃戰場清點俘敵斃敵人數,可報到總參後,殲敵總數量對不上,少了900多人,參謀部向各作戰部隊核實兩次,均不對,急得直撓頭。
粟裕一聽,說後山有一個山洞你們去查看了麼。結果部隊衝進去,才發現有900多人國軍藏在山洞裡。
全軍上下,無不對粟司令細緻的地圖功夫歎服。陳毅得知此事後,大笑,說別說藏到山洞裡,就是藏到鬼洞裡,粟司令也能找得到。
更令人叫絕的是,粟司令的地圖是活的,是動態的,他經常更新升級地圖,哪條路斷了,哪座橋塌了,哪條河漲水了,他都能做到了然於胸。
那麼,林彪與粟裕的這等卓絕功夫,是怎麼來的呢?
練出來的,都是刻意練習的結果,都是長期培育的絕技!
其實,一切功夫都是練出來的。練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新的神經網路,就形成了新的直覺反應,就形成了大師級的心理表徵,能一眼看出問題的核心與本質。
卓越的統帥作戰打仗是如此,優秀的醫生治病救人是如此,傑出的偵探分析推理也是如此。本質都是透過培養良好的習慣,積累出了傑出的能力。
試問:假如抽掉林司令的記本本習慣、粟司令的繪地圖習慣,他們還能創造如此戰績麼?鐵定不能!
歸根結底,是習慣塑造人!是日復一日的刻意練習,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安住在良好的習慣中,點滴積累,日益精進,形成了深厚的內家功夫,形成了超絕的心理表徵。
高手對決,最後拼的都是內功,都是習慣,都是如復一日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