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22日,就在清風店戰役勝利的這一天,晉察冀野戰軍政治委員楊成武與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楊得志、參謀長耿飈一致認為,應當乘勝解放石家莊。
於是,楊得志、楊成武和耿飈三人聯名向中共中央發去了電報,請示發起石家莊戰役。
第二天,毛澤東主席回覆電報說:“我軍應於現地休息10天左右,整頓隊勢,恢復疲勞,偵察石門,完成打石門之一切準備。”
毛澤東在電報中所說的“石門”,指的就是石家莊。
此時的蔣介石也正在絞盡腦汁地思索著,因為他心裡非常清楚,晉察冀野戰軍攻打的下一個目標一定是石家莊。
然而,陸路交通幾乎已經完全被解放軍所控制,蔣介石想要透過陸路的方式派兵增援石家莊,顯然是難上加難。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下令“從北平透過飛機運輸1個團的兵力,來加強石家莊的防禦”。
與此同時,楊得志和楊成武也正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帶領晉察冀野戰軍的將士們厲兵秣馬,時刻準備著戰鬥。
10月24日,也就是清風店戰役結束後的第三天,晉察冀野戰軍前線委員會召開了旅以上幹部參加的擴大會議,主要就是研究關於解放石家莊的作戰部署和戰前的準備工作。
攻打石家莊這樣的大城市,是晉察冀野戰軍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歷,因為當時的部隊還沒有城市攻堅戰的作戰經驗。
在這種情況下,楊成武、楊得志和耿飈充分動員了晉察冀野戰軍的全體將士,戰士們一個個鬥志高昂。一時間,掀起了一陣城市攻堅作戰的戰術演練熱潮。
就在晉察冀野戰軍的將士們在做著戰鬥準備的同時,楊得志和楊成武也開始加緊對石家莊內的國民黨軍展開了政治攻勢。
時任晉察冀野戰軍參謀長耿飈在後來會議說:
“我們將在清風店戰役中俘虜的敵軍官兵960餘人,經過教育後分批釋放,讓他們回到石家莊去影響守敵計程車氣。”
楊成武
除此之外,在石家莊地下黨組織的配合下,楊成武還領導晉察冀野戰軍政治部把大量的宣傳單送進石家莊城內,以此來動搖國民黨守軍的軍心。
11月6日,解放石家莊的戰役正式打響,面對國民黨軍隊的層層設防,而且在武器裝備上佔據劣勢的情況下,解放軍的戰鬥打得異常艱苦。
慶幸的是,由於楊成武在戰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經過了連續六個晝夜的奮戰,解放軍全殲國民黨守軍2.4萬餘人,成功解放了石家莊。
僅僅堅守了六天的時間,石家莊就失守了,這個訊息傳到了蔣介石的耳朵裡,他感到十分震驚。
於是,蔣介石親自乘坐專機抵達北平,第一件事就是免去了孫連仲的保定綏署主任的職務,同時任命傅作義擔任華北“剿匪”總司令,統一指揮華北五省的“剿共”行動。
傅作義剛一上任,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石家莊戰役慘敗後的困境,他將4個主力軍調集在冀中的滿城地區,企圖尋找晉察冀野戰軍的主力部隊展開大決戰。
面對傅作義的這一舉動,楊得志和楊成武緊急商討應對策略,決定給傅作義一次沉重的打擊。
12月27日晚,楊得志和楊成武指揮晉察冀野戰軍發起了平漢路北段戰役,同時對平漢鐵路、平綏鐵路、北寧鐵路、津浦鐵路展開破擊戰。
經過兩天的激戰,北平、天津、保定、張家口之間的鐵路交通線完全陷於了癱瘓。傅作義緊急調派國民黨軍第16軍、第35軍、第94軍和暫編第3軍、新編騎兵第4師前去增援。
楊成武意識到,這又是一次打擊傅作義集團的好時機。
但是,傅作義派來增援的這幾支國民黨軍隊,始終都是聚集在一起行軍,他們既不分散行動,也不孤軍冒進,令楊成武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
經過一番思索,楊成武提出了“南攻北調,圍城打援”的作戰方案。也就是,派出一部分兵力猛攻保定,吸引國民黨軍調派部分兵力增援,然後再打擊這部分援軍。
然而,出乎楊成武意料之外的是,在猛攻保定的同時,國民黨的4個軍竟然是一起前往保定增援,始終都無法將他們分割。
這個策略沒有效果,楊成武又想出了一個計策,那就是“北攻淶水,迫敵分散,尋機打援”的作戰方案。
1948年1月11日,晉察冀野戰軍第3縱隊第7旅和第8旅對淶水發起了攻擊。
這時的傅作義一方面要南顧保定,另一方面還要北解淶水之急,只好把4個軍的兵力一分為二,緊急命令第35軍的新32師、以及第101師的兩個團向北增援淶水。
國民黨第35軍的第一任軍長曾經就是傅作義本人,新編32師和第101師更是他起家的本錢,並把第101師稱為“一塊金子”,把新32師稱為“一塊銀子”。
看著傅作義果然上當了,楊成武和楊得志決定採取“分割包圍”的戰術,指揮晉察冀野戰軍的主力圍殲國民黨新32師,同時阻擊第35軍軍部和第101師的兩個團。
1月13日凌晨,戰鬥終於打響了,不僅擊斃了新32師師長李銘鼎和參謀長田世舉,第35軍軍長魯英麟更是屈辱自殺。
國民黨第35軍遭受重創,迫使傅作義將國民黨軍主力調集於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區,企圖與晉察冀野戰軍“以主力對主力”。
由於傅作義把主力全部調走了,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平綏線東段和察南廣大地區的兵力相對薄弱。楊成武和楊得志抓住戰機,趁機發起了察南、綏東戰役,給了傅作義又一次打擊。
1948年8月,解放軍在經過了一個夏季雨季的休整之後,準備發起一次規模龐大的秋季反擊攻勢。
為了配合東北野戰軍發起遼瀋戰役,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實行“東北打華北牽”的戰略,並組建了華北野戰軍第3兵團。
毛澤東在河北的西柏坡見到楊成武時,任命他擔任華北野戰軍第3兵團司令員,李井泉擔任政治委員,並要求他們向綏遠進軍。
毛澤東問楊成武說:“有沒有困難?”
楊成武回答說:“保證完成中央交給的任務。”
毛澤東笑了笑,說:“不對,出兵綏遠困難是很多的,你們到綏遠想要站住腳,就得準備餓三天肚子,吃兩天草啊!”
就在這一天,毛澤東還特別囑咐周恩來,撥給楊成武的第3兵團10萬大洋。並對楊成武說:“你們揭不開鍋的時候,就用它來買糧食,現大洋在綏遠是很管用的。”
接受了毛澤東派發的任務,楊成武率領第3兵團的將士們踏上了向綏遠的進軍之路。
9月24日,為了配合東北野戰軍發起的遼瀋戰役,楊成武率領第3兵團在長城以北約200公里的正面發動了作戰攻勢,目的是牽制住傅作義的軍隊,迫使他沒有辦法增援東北的遼瀋戰場。
9月27日,第3兵團先後攻克了豐鎮、涼城、和林格爾、清水河、集寧、卓資山等城鎮,直逼傅作義的老巢歸綏城下。時任國民黨綏遠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的董其武在他的日記中寫道:
“解放軍攻勢之銳利,遠遠超出我的意料,傅將軍接到我的告急電報後,命令我一定憑城堅守,並急忙調集了10個師的兵力增援。”
直到這時,楊成武成功完成了毛澤東的囑託,牢牢牽制住了傅作義的嫡系主力部隊,使他沒有辦法北上支援遼瀋戰役。
隨後,毛澤東又一次電令楊成武:“緩攻歸綏,主力東移,先行阻援。”
與此同時,華北軍區第2兵團向平綏線東段發起進攻,迫使傅作義派去增援綏遠的部隊回撤張家口。
看著傅作義派來的援軍已經回撤了,駐守綏遠的董其武坐不住了,他再一次向傅作義發電請求支援。
然而,傅作義給出的回覆是:“一定要守住歸綏,固守待援,隨時做好出城反擊的準備。”
就在董其武左右為難的時候,楊成武卻接到了毛澤東發來的電報:“望在歸綏附近休息待命,數日內不要開始攻城。”
毛澤東之所以命令楊成武不要攻城,是因為此時的遼瀋戰役已經勝利結束,為了準備發起平津戰役,中央軍委決定採取“抑留並殲滅傅作義集團於華北地區”的戰略決策。
也就是說,首先就要把傅作義的部隊穩住在華北地區。
11月24日,毛澤東又親筆起草了一封電報發給楊成武,電報中寫道:“成武率主力3個縱隊,於明日由現地出發,以6天時間 的(遠快越好)到達張家口附近。”
接到了毛澤東的行動命令之後,楊成武立即率領第3兵團起程,僅用了五天的時間就趕到了張家口地區,並於11月29日打響了平津戰役的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