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靜月人物系列020
1945年8月6日,一個小男孩的哭聲震驚了世界,一時間,沒人知道這個小男孩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動靜,也沒人知道這個小男孩的身世和來歷,只知道這個小男孩是被美國人放出來的,一個人便毀掉了一座城市,他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小男孩,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原子彈。
小男孩給日本留下了絕對的陰影,當他們還沒有從小男孩留下的爛攤子裡反應過來的時候,另外一個世界上最出名的胖子同樣壓垮了日本最後一根神經,武士道被炸的灰飛煙滅,隨後日本終於投降。
當世界各國對這兩顆超級武器還沒有弄明白的時候,中國兵工署長俞大維卻瞭解到了原子彈的核心機密檔案,當時,他在中美聯合參謀本部。
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對俞大維說:你們要不要派人到美國學習製造原子彈?
俞大維並沒有感覺到震驚,只是淡淡地說:把原子核開啟,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個原理,德國人早就試驗成功了,30年代我在德國留學,就知道這件事了。
隨後俞大維把這件事報告給了老蔣,老蔣隨即讓他和陳誠負責此事,因為他是兵工署長,專門負責兵器生產。
俞大維沒閒著,網羅當時中國的頂尖人才開始籌備工作,人都很有名,比如:李政道,朱光亞。
在新中國成立50週年的時候,在表彰兩彈一星做出巨大貢獻的23位傑出科學家的頒獎大會上,受獎的首席科學家錢學森在講話中說:
“……今天我們能交出這樣一張成績單,要特別感恩和懷念三位先賢前輩,第一位就是俞大維先生。例如在場的受獎人任新民、屠守鍔、姚相斌、孫家棟、黃緯祿、徐蘭如、沈正功及謝光選均系在俞大維的兵工廠及研究機構工作或資送出國留學培養出來的人才……”
1946年6月20日,美國邀請中國觀察員前往太平洋比基尼(就是比基尼,沒錯)島進行核爆參觀,
1947年,國防部第六廳(負責研究與發展)就列上了“大型火箭之研究專案”,1948年又列出了原子彈物理研究的表格。
當然了,這事老蔣是很重視的,但是後來他打內戰了,這事根本就進行不下去,因為沒有錢,所以最後,就蝦米了。
名門望族出身的神童
至於說為什麼是俞大維接觸到這件事,並且還能在這種問題上和美國人談笑風生,那就得從他的身世上說起。
他是浙江紹興人,生在湖南,一口長沙話,這個姓就很厲害,都是牛人,而且還是曾國藩曾外孫,表兄弟是陳寅恪,他本人是蔣經國的親家,家裡的其他親戚大咖更是隻多不少,都是天花板級別的學者。
另外就是唐生智、程潛在湖南陸軍小學的時候都是他老爹的學生。
那麼他本人是個什麼段位呢?
他是復旦和上交的著名校友,愛因斯坦的學生,研究兵器學以及彈道學,在1933年第二次回國後任中央政治學校兵器總教官。
而且,這些都是他在36歲當兵工署署長之前的的成績,36歲之後的俞大維就開始玩政治了,後來官至軍政部次長,交通部部長,以及寶島上的“國防部長”。
其實不得不說,這個家風傳承還是很重要的,其實這些大家族之所以長盛不衰並不是因為祖輩給留下來了多少錢,多少地,主要還是方法論,其實這個已經超越了素質教育體系了,而是哲學體系,再比如錢姓大家族,看看出了多少的頂級科學大咖以及其他學者。
真以為家裡僱個管家就成貴族了?
真不是這樣。
看看俞大維和魏德邁說的那些話,感覺就像在討論王者榮耀一樣稀鬆平常。
當然了,不乏有人會這麼說俞大維,家裡有錢當然學習就方便了,學什麼學不會啊。
要知道,當年俞大維剛出道的時候學的可是文科,人家最早學的是哲學,去哈佛大學也是學的哲學以及邏輯學,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真的都是天賦麼,也不一定,當然了,家裡有錢固然重要,但是換成別人,可能就在國外把妹泡妞死在溫柔鄉了,然後拿著文憑回來騙吃騙喝。
這個功底到底有多牛,就是他是第一個在愛因斯坦主編的《數學現況》雜誌上發表論文的人,第二個就是數學家華羅庚。然後玩槍炮還不過癮,玩上了戰略,甚至把德國參謀本部的參謀都叫到家裡倆人討論軍事,後來到了寶島也沒閒著,居然還口述幾本軍事書籍,比如:《國防論》、《戡亂時期作戰研究》《外患內憂史論》。
俞大維除了跨界學專業,泡妞也是一流,還是個德國人,連兒子都生出來了。因為俞大維還研究音樂,並且這個德國女人就是個鋼琴老師。有的人把泡妞當成實現人生夢想的一個標誌,但是有些人只是讓自己的生活放鬆下。
用羅家倫的話說,俞大維是“天才橫溢,觸手成春”。
其實關於當年中國外派留學生的情況很多人是瞭解的,清朝的時候派了不少幼童去美國,之後留日派更多。
對於留學德國,早期其實並不是很熱門,後來學成的人都成了兵工大拿,很多人都是德國武器神教的忠實信徒,直到現在,都是德國出品,必屬精品的存在。
當然了,德國海歸實力都不俗,比如段祺瑞,蔡元培,馬君武,朱家驊,連季羨林都說,德國海歸回國後就像鍍了24K金一樣受人尊重。
俞大維就是這樣一個海歸。
1918年去的美國哈佛大學學邏輯學哲學,1921年去了柏林大學研究武器,柏林大學留他任教,清華大學給他發了聘書,他都不幹。那時候他在德國幹什麼呢?
他負責給中國採購德國軍火,任中德商務調查部主任,1929年回國任軍政部參事,主要購買德國軍火。而隨著30年代中德合作開始漸入佳境,1930年他第二次留學德國,這要是學習參謀業務,回國後,先擔任兵器教官,隨後他擔任兵工署長。
牛人真是跨界玩這些東西都感覺是輕功水上漂。
出任兵工署署長
那時候的中國兵器部門,其實就是從清朝遺落下來的,在清朝以後,比較出名的就是鞏縣兵工廠和東北三省兵工廠。
1928年,已經投靠老蔣的浙江軍閥陳儀在德國軍事顧問鮑爾的促成下組成考察團前往德國,隨後在德國認識俞大維,這也就是俞大維的發跡之路。
1928年11月軍政部兵工署正式成立,是一個純純的科研單位,就是造武器的,1928年11月到1929年4月是次長張群,隨後是陳儀和洪中,到1933年,科班出身的俞大維這才執掌兵工署,從此一呆就是13年。
關於兵工署的人才結構,很大一塊都是德國留學生,這些人都是陳儀透過俞大維召喚過來的,有意思的是,當時老馮往德國派了好多留學生,但是1930年中原大戰後老馮直接成了光桿司令,這幫德國留學生就顯得很孤獨,陳儀於是透過俞大維來挖牆腳,把這幫人都挖到了兵工署。
就像福建人壟斷了海軍成為一個軍事派系一樣,兵工署也成了德國海歸的一大據點。
這些德國留學生,很多人除了擔任重要行政與技術崗位外,就是擔任兵工廠的廠長。
在兵工署成立之初,直轄上海、漢陽、金陵和濟南,中原大戰後接受鞏縣兵工廠。
隨後,上海兵工廠被裁撤,金陵兵工廠接受重機槍和迫擊炮生產裝置,鞏縣兵工廠接受槍彈生產裝置,漢陽兵工廠接收火炮和火藥生產裝置。
這裡面說一下最為重要的鞏縣兵工廠,鞏縣兵工廠1915年成立,1930年老蔣拿下河南後被軍政部收編,鞏縣兵工廠有兩個特別的標誌,就是中正式步槍和鞏造手榴彈,全是德國樣式。
以俞大維為首,他們把德國武器發展到了最大功效,當然了,由於工業基礎太薄弱,重武器造不出來,但是在全面抗戰爆發前,中央軍調整時從步槍到防毒面具,都有一種德國味。
其實這裡面有非常辛酸的情況,除了裝置不足,資金不夠外,影響生產資料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原料不夠。
1935年1月,軍委會組織召開軍制研究會議,選定中正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24年式重機槍、勃朗寧手槍、毛瑟半自動手槍和20年式迫擊炮為陸軍制式武器。
但是產力不足,兵工署只能再讓漢陽兵工廠再生產漢陽造以及三十節重機槍。
因為槍械設計不一樣,這些武器的裝備保養以及彈藥簡直就是後勤噩夢。
我深深地理解俞大維那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心情。
而在全面抗戰爆發前後,俞大維居然在當官僚上都很出色,除了在對日準備上嘔心瀝血之外,剩下的就是在抗戰後對於兵工廠的搬遷,其實那時候的搬遷真的是特別的費力,從交通工具來說就很短缺,能夠把東南這些工廠工廠搬到內地,花費多少心血就不說了,主要是那時候的交通運輸都用在支援前線打仗了。
1937年8月1日俞大維就給老蔣寫了一個報告,報告內容極其地寒酸:
國內彈藥庫存等尚敷6個月作戰之用,而各兵工廠產量有限........若要持久抗戰,就必須爭取軍械彈藥等外援.........以海外輸入為主,儲存利用最後國際交通線。
所以到了9月,在香港開設兵工署分處,10月成立西南運輸總處。
而在抗戰後期,關於美國軍援,俞大維也是盡心盡力,商定阿爾法計劃爭取36個美軍師的裝備。
所以這個人真是讓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就這麼一個技術型的官僚,頂上了蔣軍的好幾個師,所以日本人在1937年之前還暗殺了他三次,但是都沒有成功。
第一次是是1935年4月,日軍收買漢奸剪了俞大維的剎車線。
第二次是在南京的八卦洲上被不明人員開槍射擊。
第三次是1936年年底英國咖啡館裡的中國服務生他的咖啡裡下毒,結果被咖啡館裡的英國人反諜部門給抓住了。
你說他打過什麼勝仗嗎?沒有。
但是對於他的貢獻,他在1946年的5月還獲得了青天白日勳章。
身居高位職業官僚
本來俞大維和老蔣其實沒有什麼交集,甚至都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但是為什麼俞大維在之後緊緊追隨老蔣,就是因為老蔣給他了一個平臺,從俞大維的家世來看,他不需要什麼權力和地位,像他這樣的人,其實就和宅男差不多,研究東西,在自己的圈子裡玩出了名堂,比當個什麼軍長和集團軍司令可就刺激多了。
心理上的滿足遠勝於物質,所以俞大維八成看那幫軍頭都是降維打擊的俯視,因為啥呢,當年這幫軍頭玩的東西都是俞大維祖輩玩剩下的,真正的貴族精英是不屑於和底層這幫大老粗暴發戶來爭這些三瓜倆棗的,人家家裡掌握著先進方法論,隨便拿出來露兩手都能名震江湖。
其實從前面錢學森先生的講話裡就能看出來,俞大維這種咖位的人種出來的樹,都可以讓一個國家來乘涼。
俞大維對於全面抗戰以來的貢獻,從老蔣的講話裡就能看得出來:八年浴血抗戰,艱苦備嚐,我們的兵工廠支援了十大戰區所需的全部武器彈藥,俞大維署長領導的兵工廠,對於國家的貢獻是無法估計的。
何應欽也說:在戰時,槍炮彈藥,補給無缺,歸功於42座兵工廠的生產。
當然了,這裡得辯證地看,從彈藥上來說,正面戰場上確實是不缺的,缺的,是先進武器的裝備,這個是工業體系問題,天王老子來了也沒辦法。
而且從身邊人員的回憶上來看,俞大維這個吃過洋麵包的人也是艱苦奮鬥的典範,主要是因為他曾外祖父寫過“克勤克儉,勤儉持家”的家訓,有錢當然是必須的,但是不能說明不能吃苦,其實俞大維在抗戰時期還挺貼合網路上的那句名言:見過世面的人,最能講究,也最能將就。
那時候的大員們其實真的在玩前方吃緊,後方緊吃,其實俞大維還是不屑一顧的,開水泡大米也是沒有問題滴。
老蔣寵信,身居高位,但是俞大維卻不是國民黨的黨員,這個著實有點讓人不可思議,因為這人的關係,根本不需要老蔣用什麼“黃埔"以及其他身份來進行認同,因為這個已經超出了用派系來維持關係的程度了。
老蔣這人其實對所有人都是操碎了心,但是對於俞大維,還是很佛系的,老蔣從來不對俞大維微操,按照前任交通部長俞飛鵬的說法,老蔣大事小事都會打電話問。
但是俞大維擔任交通部長後,老蔣只給他打過一次電話。
那還是在淮海戰役的時候,老蔣問大餅投沒投給部隊。
俞大維說已經投到了。
老蔣問怎麼肯定投到了。
俞大維說我親自去空投的。
想想一個高知,精神世界滿滿,就是投入了政界玩玩票,老蔣可能在他眼裡也只是一個新貴,可能都是一種我和你打交道都是給你面子的這種心態,說實話現在老蔣大後代混的還不如俞大維的族人。
所以基於不差錢(其實就是不需要錢),佛系當官的緣故,老蔣也是對他非常地信任,這件事情上,對他也是很佛系,畢竟他的想法一般人達不到。
有時候,智商高到一定程度了,就沒情商啥事了,況且,俞大維情商還不低。
而且他不是黨員這件事說起來也是逼格滿滿,曾經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入黨,他說他是漏網之魚,他說他最討厭黨棍,也不喜歡開會聽廢話,估計是官當的大了,有些人就覺得他是黨員了,沒人過問他。
就這樣的身份,還是“國防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