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的迪拜航展上,蘇-75的原型機再次亮相,那麼這次亮相的觀眾和媒體,進一步對他的細節,有了相應的感受和觀察。那麼這屆航展上,蘇-75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側彈艙的設計。
作為一款中型的隱身戰鬥機,設定側彈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可能沒有地方安裝,那麼蘇-75既然有側彈艙,它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透過照片我們可以看出來,它的這個側彈艙是傾斜安裝的,就是向上有一定的角度,無論是彈艙還是導彈,都是傾斜的,那麼傾斜安裝的側彈艙,確實解決了一箇中型隱身戰機,能否設定側彈艙的這麼一個方案,顯然蘇-75做到了。
只不過在發射這種空空導彈的過程中,恐怕會出現一些問題,一個 開啟側彈艙以後飛行阻力會大。而且它不可能把近距格鬥彈放出來以後,再關上彈艙,在這個過程中,隱身效能也會受到影響。那麼中國的FC-31最近已經進行試飛,要比蘇-75更前進了一步,蘇-75目前還是個全尺寸的模型 ,什麼時候上天不知道。但是從FC-31試飛的情況看,我們似乎沒有發現該型隱身戰機配置了側彈艙,那麼這個是否是FC-31的一個缺陷,或者是不足呢,這個要看導彈和火控技術的發展才能確定。
比如現在的F-22 殲-20,都是帶有側彈艙的,那麼這個側彈艙裡面裝的什麼導彈呢,是紅外格鬥導彈,它的導引頭必須捕捉到目標,才能構成發射條件。因此美國的F-22是需要開啟彈艙門 ,把導彈傾斜出來,彈頭對著外邊,捕捉空中目標,一旦抓到了目標以後 ,構成發射條件,它才能夠發射出去,在這個過程,彈艙蓋一直是開啟的 ,這對飛行和隱身都是不利的 。
那麼殲-20更近了一步,把導彈放出來之後,彈艙門是可以蓋上的,無論是阻力也好,雷達反射截面也好,都相對來講比較小,但是他們構成的發射條件是一樣的 ,就是要把導彈放出來,用它的紅外導引頭捕捉到空中目標,才能夠實現後續的發射 ,那麼如果FC-31沒有側彈艙,只有輔助彈艙,那麼也採用這樣的一個發射方式,讓紅外格鬥導彈把彈頭伸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它會受到很多的影響,比如說受到機體的遮蔽,那麼很多角度的目標,它可能是看不見的。
那麼如何來發射紅外格鬥導彈,這恐怕就會成為一個問題,那麼現在蘇-75有了側彈艙,F-35它是腋部彈艙,也是能夠開啟艙蓋,把紅外格鬥導彈的導引頭伸到窗外的,唯獨FC-31現在好像沒有。是不是就意味著今後的FC-31,在近距格鬥方面受到了限制 不見得 。因為現在的一些近距格鬥導彈,正在不斷地改型升級,已經可以做到發射後再捕捉目標,然後根據導引頭的導引,向目標飛去。
這樣的一個技術,應該說在短期內已經都可以解決了,無論是美國 俄羅斯還是中國 ,都在開發這樣先進的空空導彈,目前無論是中距空空彈還是近距格鬥導彈,都具有了資料鏈的這個設施和功能。因此導彈發射出去後,根據相應的引導資訊,它就可以對著目標的方向飛去,然後自動地靠彈上的導引頭來捕捉目標,甚至有些近距格鬥導彈都可以實現越肩發射。
那麼越肩發射的時候,導彈的導引頭是衝前的,它不可能看到後方的目標,那麼發射出去以後,你越肩向後走,這個時候完全要靠紅外導引頭自己捕捉,尾追其戰鬥機的後方敵機,那麼這樣的情況下,你是怎麼解決,自動捕捉目標的呢。應該說這樣的技術如果能夠實現,那麼放在腹部彈倉內的紅外格鬥導彈發射出去之後,也可以採取這樣的方式,進行相應的引導。何況今後的一些中距空空導彈,它很可能會採用,兩種不同型別的導引頭,也就是主動雷達導引頭和紅外格鬥導引頭,既能夠攔射,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的敵方空中目標,也能夠和敵方的戰鬥機,進行近距格鬥。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下一代的隱身戰機,往往它會作為母雞來使用 用 ,來引導幾架忠誠僚機,攜帶著各種不同的精確制導彈藥,來執行各種各樣的對空 對陸 對海的打擊使命。有一些忠誠僚機,就可以用它的彈艙來攜帶紅外製導的格鬥導彈,這樣的話母機 ,也就是這些有人駕駛的隱身戰機 ,就不需要額外的攜帶這些紅外格鬥彈了。
當然除了這樣的方式以外 ,今後的空中作戰還會有一些其他的平臺,來輔助它們進行相應的遠距中距和近距空戰,從而讓它們在未來的資訊化戰場上,能夠更加靈活機動的使用它掛載 ,或者是其他平臺上掛載的,各種各樣的空戰武器,來進行相應的空戰和對地打擊。從發展這個角度講,FC-31即使是沒有側彈艙,它也不會形成一個很大的短板 ,因為導彈技術的發展完全可以彌補這個不足 ,那麼這也有助於簡化飛機的結構設計,從而進一步地提升它的作戰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