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祥雲瑞氣環繞,游龍蟠曲舞動,它騰於雲霧之中,龍鱗宛然,神韻飄逸。這是一件定窯覆燒,印花工藝的代表作,工藝精絕,同類印花龍紋盤存世量稀少,是定窯中最精美的瓷器之一,稱得上是陶瓷史上的名品。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這樣的龍紋與北宋皇陵的石刻非常相似。”上海博物館陶瓷研究部副研究館員陳潔介紹,像這樣完整模印雲龍紋的瓷盤存世量十分稀少。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1948年,河北曲陽法興寺遺址出土了10件定窯印花雲龍紋盤,其中一件底部刻“尚食局”款,“尚食局”正是宋金時期的皇家掌膳機構。在宋金時期的壁畫中,可以看到類似的器皿,正是作為餐具使用的。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法興寺出土的10件定窯印花雲龍紋盤有6件流散海外。這件藏品,就是這批窖藏中的1件,經中國“心胸外科先驅”顧愷時先生捐贈,入藏上博,得以留存國內。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傳統有宋代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之說。汝窯以天青色、香灰胎、芝麻釘著稱;官窯渾厚端莊,盡顯皇家氣度;哥窯金絲鐵線的紋路為世所珍;定窯刻劃花、印花工藝精絕;鈞窯天青、月白、玫瑰紫的絢麗窯變令人稱奇。時至今日,研究者對哥窯、鈞窯的年代已有新認識,而考古發掘表明,定窯的生產也不侷限於北宋,金代仍是燒造高峰。《大金集禮》載天眷二年(1139),以“定窯一千事”作為金朝公主的禮物,此件印花雲龍紋盤,很可能就是金代高等級定窯的代表作。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這件定窯盤,圈足滿釉,為覆燒器。口沿包鑲銅邊。外壁有定窯瓷上常見的“淚痕”。從底部可以看到有流釉的痕跡,證明它在燒造的時候是反過來,用了覆燒的方式。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大約北宋中期,覆燒工藝開始出現。這種裝燒工藝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窯內空間,節約燃料。因此,覆燒工藝也稱得上是當時先進製造業的體現。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從唐代到北宋中晚期,北方燃料由木柴轉變為煤炭。文人墨客筆下亦有記載。白居易有詩云“伐薪燒炭南山中”。蘇軾記載元豐元年(1078年)彭城發現煤礦。而到北宋晚期“汴京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雞肋編》)。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燒窯用木柴或煤炭,會造成釉色的差異。使用木柴燒造,還原焰持久,燒造出來的釉色會偏青偏白。而使用煤炭作為燃料,燒造還原焰的時間不足,釉色就會偏黃。”陳潔介紹,這種典型的牙黃色,其實會給釉色帶來一種非常溫潤的效果,後來也成為定窯的典型特色之一。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一件定窯精品,見證了宋金時期的科技變革。北方燃料的變化,悄悄掀起古代制瓷業的產業升級。覆燒工藝,促進模製技藝發展,定窯印花開始流行。它模印了千年承襲的龍紋,也印刻了一千年前的科技密碼。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來源:看看新聞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7-08

相關文章

“藝見 上博”尋跡文明|清康熙豇豆紅釉印盒

“藝見 上博”尋跡文明|清康熙豇豆紅釉印盒
這是陶瓷圈一對"孿生姊妹"的故事. 康熙年間,景德鎮的工匠重新燒製出了一種明代晚期失傳的銅紅釉.那是一種極美的淺紅色,嬌豔似孩童臉頰.又如三月桃花,稱為"娃娃臉" ...

“藝見 上博”尋跡文明|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藝見 上博”尋跡文明|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這是一件明代紫檀插肩榫大畫案.用材重碩,沉穩敦實.線腳優美簡練,足端稍作雕飾,牙腿邊緣,燈草線簡約靈動,一派渾然天成. "明式傢俱技術的核心就是榫卯."上海博物館工藝研究部研究館員 ...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明代犀角杯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明代犀角杯
三千多年前的河南安陽,草木暢茂,野生犀牛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這是一種古老而龐大的生靈,地球陸地上僅次於大象的大型食草動物. "自古以來,犀角即被視為珍寶.傳統的'八寶'就包括犀角." ...

影片|“藝見?上博”尋跡文明|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影片|“藝見?上博”尋跡文明|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這是一件明代紫檀插肩榫大畫案.用材重碩,沉穩敦實.線腳優美簡練,足端稍作雕飾,牙腿邊緣,燈草線簡約靈動,一派渾然天成. "明式傢俱技術的核心就是榫卯."上海博物館工藝研究部研究館員 ...

上博受贈文物記(上):鄭振鐸的漢磚與王一平的古硯

上博受贈文物記(上):鄭振鐸的漢磚與王一平的古硯
小犀 整理 "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每件展品背後都有著或廣為傳頌.或不為人知的捐贈故事.捐贈者中既有以胡惠春.潘達於.譚敬.沈同樾.顧麗江.樂篤周. ...

上博受贈文物記(下):過雲樓的元畫與胡惠春的鈞窯
小犀 整理 "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9月27日-12月26日)這些天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每件展品背後都有著或廣為傳頌.或不為人知的捐贈故事.捐贈者中既有以胡惠春.潘達 ...

平博珍藏|定窯白釉刻蓮紋葵口折腹盤

平博珍藏|定窯白釉刻蓮紋葵口折腹盤
定窯白釉刻蓮紋葵口折腹盤 時代:北宋 高4.5.口徑21.0.底徑6.5cm.六曲葵口外撇,折腹,矮圈足.內壁刻折枝蓮紋,近口沿處刻弦紋一週,線條流暢,紋飾精美.通體施白釉,芒口.此盤芒口較窄,當為支 ...

定窯白釉瓷——最高階的白色

定窯白釉瓷——最高階的白色
定窯始燒於唐代,興盛於北宋,終於元代.主要產地在現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一帶,以盛產白瓷著稱. 北宋時期,因瓷質精良,紋飾精美,曾被選為宮廷用瓷. 定窯白瓷胎質潔白細膩,釉色白中泛黃,柔和悅目.器形豐富 ...

看海納百川自元代肇始 上博“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再度延期

看海納百川自元代肇始 上博“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再度延期
展覽海報 上海博物館年度大展"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自6月開幕以來,以其策劃的學術性與對上海千年書畫的深度發掘極受觀眾喜愛,原計劃9月結束的展覽經過第一次延期之後,再次延 ...

宋風雅韻丨北大歷史學系教授鄧小南:宋朝,中國歷史上的一座文明高峰

宋風雅韻丨北大歷史學系教授鄧小南:宋朝,中國歷史上的一座文明高峰
浙江新聞客戶端鄧小南 [編者按]宋韻文化,千年流芳.省委文化工作會議提出,在打造以宋韻文化為代表的浙江金名片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我們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和相關從業者從思想.制度.經濟.社會.百姓生活.文學藝 ...

藝見紫金|探訪“藝動青春”曲藝專場背後,師徒之間如同經歷一場“戀愛長跑”
2021紫金文化藝術節期間,"藝動青春"江蘇優秀青年曲藝人才專場演出10日晚在江南劇院上演.本次紫金文化藝術節"藝動青春"板塊曲藝專場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 ...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劉延麗 通訊員 齊彥文 李君放 1942年7月7日,<晉察冀畫報>創刊號在平山縣的一個小山村--碾盤溝誕生.<晉察冀畫報>(即<解放軍畫 ...

百城百藝 舌尖上的非遺 | 四川九鬥碗——“主人請我吃餉午,九碗擺的勝姑蘇”

百城百藝 舌尖上的非遺 | 四川九鬥碗——“主人請我吃餉午,九碗擺的勝姑蘇”
九鬥碗,也被人們習慣稱作壩壩宴.流水席.九大碗.九個碗等,是四川地區傳統特色菜餚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分別為: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 ...

藝見紫金|《搖曳的鞦韆》:於平凡人生超越平凡

藝見紫金|《搖曳的鞦韆》:於平凡人生超越平凡
作為首演劇目,<搖曳的鞦韆>於9月15日拉開了紫金文化藝術節新創劇目的大幕,在我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成長歲月中,偉人輩出,我們所能想到的偉人都是高大偉岸的舞臺形象,而這部劇卻彰顯了平凡人 ...

上博賞玉器:炫巧爭豔的元明清玉器下篇

上博賞玉器:炫巧爭豔的元明清玉器下篇
第六部分 炫巧爭豔的元明清玉器 下篇 (公元1271年-1911年) 在商品經濟繁榮的大背景下,玉器社會化程度和琢制業規模不斷加深和擴大.皇家貴族用玉範圍甚廣,日用.佩飾.陳設.文玩等各種玉器的品種和 ...

百城百藝 舌尖上的非遺|“佛跳牆”用哪些食材製成?

百城百藝 舌尖上的非遺|“佛跳牆”用哪些食材製成?
民以食為天,吃文化源遠流長,這些歷經歲月打磨沉澱下來的美味,帶著家鄉的文化和情感寄託,成就了今日的"非遺"美食. 圖片來自新華網 "佛跳牆"原名"福壽 ...

尋跡紅色平山⑦丨戰火中不倒的旗幟:《晉察冀日報》報社在平山滾龍溝的歲月

尋跡紅色平山⑦丨戰火中不倒的旗幟:《晉察冀日報》報社在平山滾龍溝的歲月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劉延麗 通訊員 齊彥文 在平山縣南滾龍溝村,當地群眾至今都在傳頌著當年<晉察冀日報>報社人員在滾龍溝一帶創造的"八匹騾子辦報紙"&qu ...

上博講座預約丨高山景行特展、展望五個新城講座
從私人收藏到公眾記憶: 收藏家與博物館 主講人:陳克倫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北門外西側下沉式廣場進入) 講座簡介: 上海博物館日前開幕的"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館受 ...

尋跡紅色平山⑩丨抗敵劇社在李家岸村吹響戰鬥的號角

尋跡紅色平山⑩丨抗敵劇社在李家岸村吹響戰鬥的號角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劉延麗 通訊員 齊彥文 李家岸村位於平山縣蛟潭莊鎮東南部的卸甲河東岸,距縣城86公里.1938年10月9日至1939年3月,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和歷史上著名的抗敵劇社就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