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隆新街,是澳門如今著名的餐飲商業街,但在過去,卻曾經是澳門風月場所的聚居之地。
「歡樂街」的開闢
福隆新街的葡文名為Rua da Felicidade,意即歡樂街。
1862年,澳門富商王祿父子收購了福隆新街,以將其打造為一條商業街,但沒想到生意慘淡。
為挽救生意,1875年,他們建造了澳門第一座的中式戲院——清平戲院。清平戲院是華南地區首家大戲院,開業時請來了廣州當時最有名的「永豐年第一班」來表現,自此聲名大噪。
在戲院帶動下,福隆新街成為富商和官員消遣的地方,而妓院、賭館、酒家和煙館隨之進駐街區,福隆新街成為了澳門當時最繁華的商業地區和煙花場所。
花國三街與其他妓院
當時街道上半段是青樓、茶館,下半段多開設煙館、賭鋪、酒樓。
而其中的福隆新街與區內的福榮裡、宜安街合稱為“花國三街”。
福榮裡內多為妓院,妓女們站在窗前,招引人客。而宜安街則位於清平戲院附近,每天晚上會有懂西洋樂器的歌姬在戲院外奏曲。
而除花國三街外,澳門福寧裡和蓬萊新巷等多地也有妓院,但質量較差。除陸地外,花船和花舫也是當時的娼妓場所。
花女亦知亡國恨
自1932年香港禁娼後,澳門的娼妓業蓬勃,而抗日戰爭的爆發,更是使許多富商遷移到安全的澳門,澳門妓女數量達千人,聞名海外。
直到二戰後,澳門開始禁菸禁娼,福隆新街的繁華景象才逐漸消褪。
在抗日戰爭的救亡運動中,澳門妓女們同樣懷著赤誠的愛國心,積極捐輸,自發組織“花界救災會”,為內地抗戰出一份力。
另一方面,歌姬們也以「歌界」的身份參與「四界救災會」的籌款活動。
在澳門組織的捐款救國活動中,始終有著澳門歌妓的身影,為祖國抗戰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今日的福隆新貌
如今的福隆新街,雖保留著過去的青磚紅瓦,但已經轉營為手信街了,因為其古典特色,許多電影都曾在福隆新街取景拍攝。
而在福隆新街被評為澳門的新八街後,更是成為了澳門獨特的打卡地。
今日,當天的風花雪月早已消逝,但青樓紅磚仍留存原地,記錄著當年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