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新厝鎮江兜村,
始建於宋代,
是福建省著名的僑村。
該村現有人口2600多人,
卻有分佈在世界2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1.4萬多位海外鄉親。
該村的民俗文化,
也是閩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村中有名勝古蹟11處:
千佛庵、
大帝殿、
朱子書院、
韶靈廟、
韶溪亭、
明善寺、
唐興寺、
牆下宮、
土地廟、
安民社、
鷺島嶼等,
成為開展鄉村旅遊的重要景點。
由於受莆(田)仙(遊)文化影響,徜徉江兜村,除了寺廟建築群,觸目所及大多是“燕尾脊”古民居,其住房建築風格展現的是宮殿式建築結構。最具典型的有,三座厝古屋、北片古屋、企座古屋、南山古屋、石灰墩古屋、王高宗古屋等48座古建築。每一座蘊含僑村傳統文化的古屋,不但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精髓和空間記憶,更是江兜村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圖為富麗堂皇的王高宗古屋現狀-郭成輝攝
如今,這些古色古香的故居古厝與現代建築相映成趣,成為一道獨特的休閒旅遊風景,無聲地訴說著江兜村往昔艱辛與今日繁榮。據瞭解,2015年11月,江兜村被評為福建首批省級傳統村落。這一省級榮譽,對江兜村開展美麗鄉村旅遊,無疑是一張“金色”名片。
在48座古建築之一的王高宗古屋中瀏覽,可以發現許多文化元素。在屋簷下有一處成語,分別浮雕在4個承託上,是謂“肯構肯堂”,它不但揭示了王高宗建造古屋的“秘密”,也展現了“福清哥”敢闖敢拼,勇於打天下的精神。
肯構肯堂是漢語成語,出自《尚書.大誥》:“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主屋乎?”原意是兒子連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裡還談得上肯蓋房子。現代人反其意而用之,指修繕房屋,用來比喻子承父業。老華僑王高宗這一成語的巧妙應用,“畫龍點睛”霸氣地告訴鄉親們:“我王高宗能行!”
原來,古厝主人王高宗系三座厝王氏家族么子,因未分到三座厝的祖屋,便發憤圖強下南洋謀生。就像千千萬萬個華僑一樣,發家致富後首要任務就是回鄉建造屋宇。這王高宗古厝就建於1920年,建築面積近1000平方米。古厝整體平面呈“凹”形,為中軸對稱式佈局,中空地為大埕,前部圍建院牆院門,形成莆(田)仙(遊)地區古厝最常見的“三合院”式。該古厝在裝修裝飾方面,採用中西合璧形式:水磨石柱,青花瓶欄杆,西式窗頭圖案,漆紅屋頂。屋簷下斗拱與枋間,大多雕刻奇花異草,飛禽走獸。樓上樓下走廊牆壁,浮雕山水花鳥,配以吉祥語:“偕老白頭”、“萬家春色”、“枝頭努力”、“雙舞花前”、“受祿百代”等等,可謂“雕樑畫棟,勾心鬥角”。仔細遊覽,在梁枋之間,偶爾會不經意地出現一些文字,有些文字的用意雖然不盡明瞭,但是那些文字的選擇,必定是主人精心選定的。諸如:“室納韶光,窗迎曙色”、“竹苞松茂”、“美輪美奐”、“燕翼貽謀”、“培植蘭桂”、“忠葵孝荀”、“鳥革翬飛”,以及被村民們高度評價的、彰顯老華僑王高宗秉性的“肯構肯堂”成語。
總之,遊覽古厝,靜心置身其中,欣賞一組組、一件件構圖精美,寓意深遠的文字和畫作,彷彿欣賞一處民間多元的藝術寶藏。同時,聆聽村民們對江兜村古厝的敘述,可以感受江兜村僑村村民們勤勞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