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大榭島的這支英雄部隊,從魯南八師到華野三縱,再到三野第22軍,南下華中,出擊魯西,轉戰中原,揮戈淮海,橫渡長江,挺進浙東,決戰海島,硝煙滾滾、壯懷激烈的每一頁,都是用鮮血著就的華章。
這支被陳毅讚譽的“頭等兵團”,在淮海大戰中卻被當個“卒子”,雖然自始至終參加了大決戰,但任務多是阻擊、打援、攻村落、打山頭、挖戰壕,在血與火的日子裡,他們是光榮的“配角”。
1948年12月下旬以後,淮海大地連降瑞雪。陣地上糧彈充裕,士氣高昂。元旦前,每個將士都收到一份經中央批准慰勞的年禮,其中有一斤豬肉、五盒紙菸,同時還有後方人民送來的慰問袋,裡面裝有軍鞋、花生、紅棗和慰問信。而近在咫尺的敵人,卻糧盡彈缺,士氣頹喪,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部隊裡洋溢著一股勝利的歡樂氣息,除夕這天,機關伙房改善伙食,蒸了香噴噴的豬肉粉條包子,大家左手拿著熱騰騰的包子,右手攥著大蔥,不斷蘸著碗裡的大醬,吃得真過癮。
飯後,有的下棋,打撲克,吃著後方人民慰問的花生,紅棗,吸著上級慰勞的香菸,很是開心。屋外飛雪飄飄灑灑,屋內青煙縷縷,他們在笑聲中等待著1949年的來臨。
1949年1月1日,新華社播發了毛主席的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新年獻詞”中講了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這個古希臘的寓言故事,一時間全黨全軍人人皆知。在剛剛走下淮海戰場的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裡,指揮員們幾乎成了口頭禪:“我們決不當憐惜毒蛇的農夫!”
指揮員們開會講那故事,不少人講得眉飛色舞。戰士們班務會上說那故事,還說到花蛇,美女蛇,蛇與農夫,一時間成為政治課的主要內容。
1月6日至10日,華東野戰軍向敵人發起了總攻。各路部隊,從四面八方,像洪水奔流,直搗敵人的指揮中心——陳官莊。
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戰士們吃住都在挖好的冰窟窿裡。在這冰雪地裡摸爬滾打,一個多月槍不離身、衣不解懷,一雙腳始終泡在泥水裡。腳上凍開幾條長口子,血水和泥水把襪子凍在腳上,疼痛難忍。但戰士們為了打贏這一仗,死都不怕,這點苦算得了什麼。
白天,當時為了躲避敵人飛機和大炮的轟炸,我方陣地上幾乎看不到人影,大片的田野上到處是挖得縱橫交錯的戰壕,我們又緊挨著戰壕挖出一個個小土窩子,只能容一兩個人躲在裡面,白天我們就藏在土窩子裡躲避敵機掃射和炮擊;
天一擦黑,敵機沒法發揮作用,戰士們就每個人背一塊門板到塹壕裡近迫作業,在敵人前沿面對面,挖出上萬米的戰壕。寬深的戰壕,蜿蜒大地,一直通到距離敵人地堡,只有150米近前。
“洛陽營”營長張明敲了敲壕溝的邊沿,梆梆響,這是凍土啊。白天一片平坦的雪地,一夜之間,變得遍地是溝堡相連。溝堡相距,最前沿敵我之間,最近的距離只有40幾米了。手榴彈一甩,就打到了敵人地堡前。夜深人靜,敵人地堡內吵架的聲音都能聽得清楚。
戰士們開始動作後,不一會兒敵人的機槍、小炮就蓋過來了,還有小分隊襲擾。這都是家常便飯了,我們的“土飛機”“土坦克”一齊出動。這樣的“發明”,在“渡海第一仗”中也屢見不鮮。
所謂“土飛機”“土坦克”,就是軍工廠用廢舊的大號氧氣瓶,去掉半圓形的頭部,就成了一個大迫擊炮的炮筒。氧氣瓶本身耐高壓。在基部打一個透過導線的小孔,導線和手搖發電機連線。安裝炮筒支架和調節炮口仰角的搖架,試製出炮筒直徑約有240毫米粗的炸藥包投射器,也就是一門大口徑的迫擊炮。
炸藥包怎麼投射出去的?戰士們看見痰盂蓋子,一個圓盤上一根長杆,突然受到啟發。一個圓盤連著木杆和尾翅,炸藥包固定在前端圓盤上,發射炸藥包固定在尾翅部位的延伸木杆後端。遠距離,用手搖發電方式點火,引爆電雷管發射炸藥包。稱為圓盤藥包彈。還有一種是不要圓盤,將炸藥包纏繞固定在木杆上,發射炸藥包也是固定在尾翅部位的延伸木杆後端,稱為長杆大頭藥包彈。
在一二百米近距離作戰,特別是炸藥包投射器,大口徑擲彈筒拋射出的圓盤藥包彈、長杆大頭藥包彈,凌空飛向敵陣,就像轟炸機空中投彈,爆炸力巨烈,無堅不摧,既能攻堅,又能大量殺傷敵人。戰士們興奮地稱讚:這是咱們的“土飛機”!“土坦克”!在打掃戰場時,發現很多敵軍不是被槍彈擊斃炮彈炸死,而是被投射的炸藥包,爆炸的巨大氣浪衝擊致死。不見流血而喪生,讓敵軍驚呼:“共軍有了原子彈”,認為解放軍有了蘇聯援助的新式武器。
毛澤東在《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中寫到:“我們的飛機坦克比你們多,這就是大炮和炸藥,人們叫這些作土飛機、土坦克,難道不是比較你們的洋飛機、洋坦克要厲害十倍嗎?”正因為我軍的土飛機、土坦克,在戰場上發出不斷的威懾性火力,以絕對優勢壓倒了敵人,這就加速瞭解放戰爭勝利的程序。
1949年1月10日,淮海大決戰結束。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殲敵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人民解放軍參戰60萬人,國民黨軍先後出動兵力80萬人,戰役歷時兩個多月。
一場大戰,把蔣介石在南線戰場上的精銳部隊基本消滅了,從此,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唱起了“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處於了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了。
毛澤東後來有個說法:“淮海戰役打得好。好比一鍋夾生飯,還沒有完全煮熟,硬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這個比喻寓意深長,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硬是吃著“夾生飯”長大起來的。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在記事本上寫著:“60萬戰勝了80萬,奇蹟,真是奇蹟!”
淮海戰役總前委之一的劉伯承,戰後卻再也不願提及這場中原逐鹿。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了這樣一番話:“我已不記得自己當年的指揮有多高明瞭。我只記得,戰爭結束後,我每天都夢到白髮蒼蒼的老人們,拉著我的手,跟我要孩子;孤苦伶仃的寡婦們,帶著他們的孩子,跟我要丈夫。我今天能當元帥,有多少人在底下!戰爭結束後,我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說完之後,在場的所有人都流淚了。
在這場國共兩軍的生死大戰中,三縱有1180人犧牲,4715人負傷,留在三縱將士記憶中的,卻是血與火的日日夜夜,還有無數戰友的流血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