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蘭臺
抗戰勝利後如何對待日本戰俘以及日本僑民,成了擺在蔣介石以及國民政府案頭的難題。
最後,蔣介石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定下了:“以德報怨,優待日俘”的基調。
應該說各大戰區都還是遵守了蔣介石這個“以德報怨,優待日俘”精神,不過每個戰區也有每個戰區不同。
張發奎在廣州就採取了“優待日俘、日僑,但是虐待他們的中國妻兒”的政策,也知道究竟是為什麼。
1945年8月8日,張發奎以國民政府第二方面軍司令官的身份擔任了廣州地區的受降官,主要接受華南地區的日軍投降。
張發奎把廣州的日本戰俘以及他們的家屬集中到了五個戰俘營,每一個戰俘營都有9000多人,由日軍自己維持秩序,為了保持戰俘營內的穩定和安全,准許其日本戰俘200人借用10支步槍和100發子彈。
在給養方面,張發奎對日本戰俘絕不小氣,每一名日本戰俘(包括日僑)每天一斤半大米,每一個戰俘營副食費為3000大洋。
大洋的購買力可比法幣高太多了,3000大洋在1945年9月-10月差不多摺合50000法幣,而當時100法幣可以購買幾隻雞。
所以,張發奎在待遇上絕對沒有虧待日本戰俘。
同時,張發奎宣佈日本軍民私人日用品,如手錶、墨水筆等以及少數的金錢准予留用免繳;日本官兵每人允許保留夏服2套、冬裝1套、皮鞋1對、底衣服2套、軍氈1張、蚊帳1頂及水壺、乾糧袋各1個。
當然,張發奎將軍雖然優待日本戰俘,但也沒有把他們當老爺供起來,當時張發奎讓日本戰俘在廣州周邊修繕堤壩、負責廣州市區街道衛生工作,廣州市內新一軍遠征印緬陣亡將士紀念碑工程也是這批日俘修建的。
1945年10月,廣州日本戰俘開始分批遣返,不過一些日本戰俘聽聞日本國內發生了“米荒”,還懇請不要遣返,不過這種要求當然是被拒絕的。
總體而言,1945年廣州社會凋敝,物資匱乏,民不聊生,當時提供給日俘的生活條件可以說是非常優厚,其標準高過普通市民。1945年11月26日,日本第23軍司令官兼香港總督田中久一向張發奎報告集中營內日俘情況,也衷心感謝中國政府對日俘的優待。
順便說一句,田中久一因為在抗戰期間肆意屠殺平民,破壞財物,強拉伕役,濫施酷刑,1946年5月,被國民黨廣州行營軍事法庭判處死刑。1947年3月27日,田中久一被押赴刑場執行槍決。
不過張發奎雖然優待日本戰俘以及日僑,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張發奎對這些日本戰俘和日僑的中國妻子和孩子卻很不客氣。
在1945年,日本戰俘和日僑奉命入戰俘營時,張發奎下令不准他們帶走中國籍妻子和孩子。之後又派人這批婦女小孩約六七十人集中看在天河機場附近一間屬於空軍的房子,由附近看守空軍倉庫的部隊負責看管。起初後勤部仍發給養,半個月後給養突然停止,弄得這批婦女想逃逃不了,想活活不成,飢餓加疾病,每天有人死亡。
後來還是其他軍官看不下去,找到張發奎表示沒道理優待日俘日僑,但是對中國人這麼惡劣,這些中國婦女和日本人結合固然不妥,但是也罪不至死啊,更何況還有孩子。於是,廣州行營才又宣佈先恢復供給,然後允許在廣州有親友的婦女讓親友具保釋放,又過了一段時間,那些在廣州沒有親友的,也讓她們一走了事。
當然,不能說張發奎將軍是有意虐待這些中國婦女的,但是,肯定,在張發奎將軍心中,這些嫁給日本人的中國婦女,比單純的日本戰俘更讓他不舒服。
END
參考資料:
《抗戰勝利後廣州對日俘的優待》,廣州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