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道和諾斯洛普公司兩家公司合力將 YF-17 開發為 F-18,F-18 在當時被稱為 Model 267。兩家公司同 意平均分配製造任務:麥道製造前機身、機翼和安定面;諾斯洛普生產中和後機身部件和垂直安定面。 最終組裝將由麥道進行。 F-18 和 YF-17 外觀十分相似,但為了滿足艦載機的嚴格要求,F-18 在結構和外部進行了數個改動。為 了承受彈射起飛和回收所承受的力,整機的結構都進行了加固,起落裝置和攔阻鉤都進行了擴大和強 化。機翼和安定面也進行了擴大,機身進行了加寬,多出來的大小用來將機身油箱容量提高 4460 磅, 足以滿足藍水海軍儲油需求。同時全數字電傳飛行控制系統以及四餘度飛行控制計算機安裝進了飛機, 從而使得 F-18 成為第一架裝備了類似控制系統的戰機。為了支援彈射起飛,F-18 還增加了各種附件。 總的來說,各種修改讓 F-18 總重增加到了 37000 磅,比 YF-17 增加了 10000 磅。 原本 F-18 將開發三種衍生型戰機:一架制空 衍生型、一架 A-18 攻擊衍生型和一架 TF-18 教練機。當飛機的航電和武器能力得到改進 後,F-18 和 A-18 衍生性被合併在一起,使得 單個衍生型可以有效地執行兩種不同的任務。 1977 年 3 月 1 日,F-18 被命名為 "大黃蜂"。 麥道公司同意作為海軍 F-18 的主要承包商, 諾普公司則擁有擬議中,陸基 F-18L 出口型戰機的所有權。但是 F-18L 不復存在,當 F-18A 出口型吸引 走了 F-18L 瞭解客戶後,兩家公司在糟糕的條款下解除了合作關係。諾普後來會起訴麥道公司,聲稱後者 非法使用了諾普為 F-20 "虎鯊 "研發的技術,而這場訴訟最終以麥道向諾普支付 5000 萬美元的和解金 而告終。而最為交換,麥道可以在國內以及國際上自由地售賣 F-18 戰機。 1978 年 9 月 13 日,第一架量產型 F-18 "大黃蜂 "組裝下線。與以往在飛機制造地進行飛行實驗有所不同 同,F-18 是在帕圖森河海軍航空站馬里蘭州進行的飛行實驗。F-18 首次生產飛行實驗在 1978 年 11 月,飛行實驗從帕圖森河出發,並且飛行實驗由美國海軍訓練的試飛員進行試飛而不是由製造商僱傭的 平民進行試飛。
摺疊機翼細節
隨著海軍完成飛行試驗,F-18A 和 B 型開始慢慢 出現在兩個海岸的艦隊替換中隊中(FRS)。在 1983 年 1 月,駐紮在 MCAS EI Toro 基地的 VMFA-314 成為了首個接收 F-18 的中隊。1984 年 4 月 1 日,海軍部長宣佈,新飛機將命名為 F/A-18 "大黃蜂",以此來表示其多用途作戰的實力 能力的肯定。 F/A-18 在其首次部署前,在人們發現垂直安定 面上開始出現疲勞裂紋後,F/A-18 停飛了一小 段時間。裂紋產生的原因被發現是從 LERX 出現的湍流穿過了垂直的安定面。在這之後,工 程師門對垂直安定面進行了加強並且對 LERX 重 新進行了設計。數年後,工程師將類似翼刀的 擋板安裝在了各個位置 LERX 頂部,以便使渦流偏離 垂直安定面。這些小小的改動使得“大黃蜂” 在大迎角下的操控性有了少許提升。 在 1985 年 2 月至 8 月間,“大黃蜂”登上星座號航母執行了它的首次戰鬥部署。相比 F-14 來說,海 軍航空兵隊 F/A-18 的可靠性感到十分的滿意。1986 年 4 月,F/A-18 在珊瑚海號上執行了首次作戰任 務,“大黃蜂”被部署在利比亞沿海執行燎原之火行動(Operation Prairie Fire),參與行動的中隊分 別有 VFA-131、VFA-132、VMFA-314 和 VMFA-323。 在 1986 年 11 月,“大黃蜂”A 和 B 還有幸被美國海軍藍天使表演隊選為第八個表演機型以取代 A-4 “天鷹”攻擊機。 在歷史上,總共有超過 400 架 F/A-18A 和 B 型戰機組裝下線。
佈滿鉚釘的機身
F/A-18C 於 1987 年開始進行研發,並從 Lot 10 開始。“大黃蜂”C 型和 D 對其進行了大量的改進,其中 包括對航電系統進行升級來為大黃蜂增加使用更先進、現代武器的能力,例如 AIM-120 AMRAAM、 AGM-65“幼畜”和 AGM-84“魚叉”。Lot 10 同時還增加了一個機載自保護干擾機(ASPJ)和一個地 形測繪合成孔徑雷達。 與 A、B 型一樣,F/A-18C 是單座衍生型,D 型則有兩個座位。D “大黃蜂”可以作為教練機或像海 軍陸戰隊一樣作為全天候攻擊機來使用。 C 和 D 而在 1989 年進行了進一步升級以強化夜間作戰能力,升級中包括了 AN/AAR-50 導航吊艙、 AN/AAS-38 前視紅外(FLIR)、LITENING II 瞄準吊艙和夜視儀。1989“大黃蜂”還安裝了三臺全綵色 多功能顯示器,其中還包括了為中央 AMPCD 新增彩色移動地圖的功能。 在 1989 年的 "沙漠風暴 "行動中,一名 F/A-18 "大黃蜂 "飛行員在一次打擊任務中 成功擊落了兩架米格-21。在 E-2C 首次接 觸發目標後,飛行員立刻就從空對地切換至 空對空狀態,並在 40 秒內擊落兩架米格21,接著返回對地狀態並完成打擊任務, 此戰進一步增強了人們對 F/A-18 多用途能 力的信心。(如果玩家擁有波斯灣地圖, 可以在 DCS 遊玩受這些事件所啟發的快 速行動任務) 直到 20 世紀 90 年代,美國 F/A-18C 和 D 在執行南方守望和持久自由行動的同時還 進行了進一步的技術升級。在 1992,F404-GE-402 渦輪風扇發動機裝備上了 F/A-18 中,為 F/A-18 提 高了 10%靜推力。在 1993 年,“大黃蜂”還裝備了 AN/AAS-38A 鐳射目標指示器/測距器 (LTD/R),來增加自主進行鐳射制導的能力。一年後,航電系統又得到了更新,此次更新將老舊的 AN/APG-65 換成了強大且精準的 AN/APG-73 攻擊雷達。 F/A-18C 和 D 型“大黃蜂”於 2000 年 8 月停產。最後 一架提供給芬蘭空軍的 C 型在芬蘭進行組裝。在接下來 數十年間,“大黃蜂”繼續著它的服役生涯。F/A-18C 的最後一次巡航任務在卡爾文森號上舉行,並於 2018 年 4 月結束了巡航任務,屆時,海軍宣佈 F/A-18C 將於 2019 年 2 月離開戰鬥值班崗位。海軍為 F/A-18C 舉行了 退役告別儀式,但還有少數人 C 型在退役後仍作為入侵者 擔任訓練任務,或繼續在藍天使表演隊服役。美國海軍 的 F/A-18C 在 2019 年 10 月 2 日執行了最後一次飛行。
世界上總計近一千架 F/A-18C 和 D 型戰機被生產出,並在八個國家的武裝部隊中服役。雖然美國已將 C 型退役,但該機型仍在加拿大皇家空軍、芬蘭空軍、科威特空軍和瑞士空軍中繼續著服役生涯。 在這之後,美國海軍使用 F/A-18E 和 F“超級大黃蜂”替代了先前的艦載機機隊,“超級大黃蜂”標示 著相較於之前的“大黃蜂”,新一代戰機在戰場上作戰能力和殺傷力的重大飛躍。雖然 E 和 F 型的外 觀和名稱基本相似,但兩代飛機是完全不同的設計,E/F 型擴大了機身和機翼,並且 E/F 型採用了全新 的航電系統套件和駕駛艙、升級過的發動機以及各種其他改進。 美國海軍有三架 F/A-18C 大黃蜂在美國展出,並且隨著 "藍天使 "向 F/A-18E 和 F 機型過渡,在未來將 會有更多的大黃蜂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 • BuNo 163106,噴有 Blue Angels #2 塗裝,位於華盛頓西雅圖市的飛行博物館中 • BuNo 163439,噴有 Blue Angels #1 塗裝,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館中 • BuNo 163437 位於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大西洋海軍航空兵總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