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在北科大有這樣一對院士夫妻
他們情比金堅
攜手於金屬研究領域
他們的名字互相輝映在科學長空
他們就是柯偉院士與李依依院士
生活上,他們彼此"愛其所同,重其所異"
工作上,他們相互支援和配合
兩人始終充滿著激情
在他們的情感世界裡
不僅有愛,還有共同的理想
柯偉,1932年12月生,1957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金屬腐蝕與防護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學術諮詢評議委員會主任。曾任中科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長。
李依依,1933年10月生,1957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系,冶金與金屬材料科學家,中國低溫及核結構材料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下面讓我們來走近他們的故事吧!
釘子鞋扎到一起的愛情
1953年,國家重建,鋼鐵先行。抱著鋼鐵強國的夢想,柯偉、李依依一起考進北京鋼鐵工業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雖然不同班不同系,但兩人都愛運動。柯偉不但大學課程全部五分,而且是校田徑隊的主力成員。李依依入學後也進入了校田徑隊並擔任軍體委員,同時也是籃球隊裡的主要成員。兩人在漫漫的跑道上從相遇相識到相知相愛,是釘子鞋扎到一起的愛情。
淡然相愛,琴瑟和鳴
畢業時,柯偉被分配在瀋陽金屬所,而李依依則要留守北京。面對兩地分隔,李依依首先行動,離開北京,走進了本溪鋼鐵廠的大門。
1959年召開全國第一屆勞模群英會時,本溪鋼鐵公司第一鋼鐵廠一號青年高爐因為創造全國高爐利用係數冠軍而獲先進集體稱號,又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年高爐,這個女工長就是李依依。
才子配佳人,他們恬然相愛,真實、從容、堅定。1960年,經多方協調,李依依終於從本溪調入瀋陽金屬所。至此,兩個有情人終於走到了一起。同年十月,兩人正式結為夫妻。
夫妻院士
兩院院士、曾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榮獲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師昌緒,在《鮮花盛開的大地》一書的序中這樣評價柯偉:“為滿足杭州灣跨海大橋100年耐久性的要求,他提出了多層環氧塗層與犧牲陽極的聯合保護方案,國際首創併成功應用;十年前他主持完成的工程院諮詢專案《中國工業和自然環境腐蝕調查與對策》,對我國腐蝕防護和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
柯偉先生的臉上總是掛著溫和的笑,不管是家庭還是事業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他長期從事金屬蠕變、疲勞及腐蝕疲勞等材料失效與保護的研究,其一生所做的就是希望能更多地改善材料的服役效能,減少國民經濟的損失。
在中國金屬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李依依院士榮獲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技終身成就獎。該獎項旨在表彰為推動我國冶金科技進步和學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專家。
李依依院士完成了六種強度級別抗氫鋼及合金系列,為中國低溫高壓、抗氫脆合金的研究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她堅持科研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提出並致力於發展視覺化鑄鍛技術,帶領團隊突破了中國裝備製造業中鑄鋼支承輥、大型船用曲軸曲拐、大鋼錠等大型關鍵鑄鍛件生產的瓶頸。
李依依身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卻從未放棄照顧家庭的職責,她與柯偉相濡以沫。柯偉先生這樣說:“我認為她具備女性所有的溫柔和關心別人的特點,同時她也有追趕事業上成功的優點,所以她有時候為了追求一個東西特別執著,而且也非常努力,她為了這個努力可以付出很大的代價。除了她事業心很強以外,她同時也有對家庭、子女或者周圍人的責任感,每當我出差前,包括衣服她都會熨好,鞋她都會擦好,這些細心的地方保持了一個女性的可愛之處,這也是我喜歡她的原因。”幾句平實的評價,一腔深厚的表白,伉儷情深,不過如此。
光陰流轉間,柯偉院士和李依依院士仍然在自己熱愛的事業和家庭中殫精力、吐深情,白髮淡去的是青絲茂然的風采,卻減不了歲月積澱的銀光,眼角皺紋遮住了灼灼閃耀的光輝,卻留下了時光打磨出的平靜深邃。
北科的“一門三院士”
不僅院士夫妻令人欽羨,在他們家中更是有“一門三院士”的佳話。
柯俊是柯偉的哥哥,建校初期就在我校任教。他是材料物理學及科學技術史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金屬物理、冶金史學科奠基人,為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70年來,我校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20萬餘名,其中有7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我校學習和工作過的校友中,有40位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還有一大批校友走上了國家各級黨政領導崗位和大中型企業的領導崗位。
學校人才濟濟
也希望北科學子繼承前輩的精神
拼搏奮進
再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