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隴上小江南”、““羲皇故里””的 甘肅省天水市,即將迎來一所新大學。
9月17日,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釋出關於印發《天水市支援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兩校合併籌建職業技術大學若干措施》的通知。
檔案中指出,為最佳化天水市高等教育佈局,支援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整合資源籌建一所職業技術大學,助力打造“技能甘肅”。
這兩所相差了30歲的職業技術學院,即將透過合併,實現歷史性的轉身。
▎身處洪流之中
自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釋出以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便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作為現代職業教育佈局中的一部分,一種新的高校型別——職業技術大學,悄悄萌芽。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其中提出,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為此,教育部批准設定了首批15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試點學校。
兩年間,從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湖南軟體職業技術大學的設立,到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揭牌等,一批職業技術大學拔地而起。截至2021年5月,教育部已陸續批准成立了20多所職業技術大學。
在職業教育的改革洪流之中,無論是稍年長的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還是年輕的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都無可避免地成數千大軍中的一員,與我國的政策深深地聯絡在一起。
在官網簡介中,創建於1979年的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有著全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50強高校、甘肅省“雙高計劃”建設單位(A檔)、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等身份。
圖 | 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成立於2009年的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則是甘肅省優質高職院校專案培育單位,並被國家人社部確定為“全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牽頭組建了機械行業智慧裝備製造(西北)職業教育集團。
圖 | 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而近年來,“1+X”證書制度試點、分類考試招生、設立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推行現代學徒制、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我國在各層次的職業教育上推出了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改革措施。全國1400多所高職、9800多所中職院校,均被裹挾其中。
隨著國家的大力支援,或許不久之後,會有更多的高職院校,將目標錨定在本科,並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大潮,立桅揚帆,奮楫向前。
▎在就業天平的一端
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與支援,或許源於至今仍在搖擺、難以平衡的就業供需結構。
近年來,大學連年擴招,畢業生人數也水漲船高。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660萬人。而10年後的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上漲到909萬人,增幅達到37.73%。就業規模的擴大、人才向著網際網路和房地產行業聚集,給應屆生帶來了空前的挑戰和壓力。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是製造業巨大的人才缺口。早在2017年,教育部、工信部等聯合釋出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便預測道,到2025年我國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農機裝備等10大製造業重點領域人才總量將達6191.7萬人,人才需求缺口將2985.7萬人,缺口率高達48%。
在當前,儘管我國的實體企業仍以製造業“外包”為主,但產業結構仍在持續升級,向著後工業時代不斷邁進。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對於高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都將只增不減。
而當製造業招人遇冷、“內卷”嚴重、“學歷貶值”、就業供需不平衡等現象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過度教育的不良反應,已經開始顯現。教育體系如何既為市場培養受過專業技能訓練、擁有一定知識儲備,卻不“超出需要”的勞動者,成為一個問題。
解決的關鍵,在於推進職業教育。儘管職業教育的大眾認可度不高,但不得不承認,它是與經濟發展聯絡最為緊密的教育型別。目前,全國職業學校開設1300餘個專業和10餘萬個專業點,基本實現了國民經濟各領域的全覆蓋,為我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提供了基礎。
然而,只有提升勞動者的素質和培養足夠的技能人才,才能更好地催動產業結構調整,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職業技術大學,便是我國探索培養高層次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結果。這樣的嘗試,在就業天平上為職業教育增添了一個重要的砝碼。
一方面,職業技術大學的設立,主要是透過原有的職業技術學院更名升格,若干所職業技術學院合併,或與獨立學院合併轉設等方式進行。無論是哪種路徑,都有利於當地整合辦學資源,集中精力培養本科層次的應用型和技術型人才,填補當前的就業缺口,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
事實上,在以製造業聞名的德國,高水平職業教育是其戰後經濟快速崛起的秘密武器。20世紀60年代末誕生的應用技術大學,支撐著德國製造享譽世界。而我國對於職業技術大學的培養目標和要求,與應用科技大學有著相似之處。
另一方面,職業技術大學大大提升了職業教育的辦學層次。高職院校開始脫離高等教育的“兜底”角色,也令曾經迷茫的職業技術學院師生有了前進的方向。伴隨著一批職業技術大學的誕生,止步於專科的高等職業教育天花板,有了打破的跡象。從中職、高職到本科的升學路徑,也終於貫通。
▎破局:提升職教質量
眼下,儘管職業技術大學建設得風聲水起,人們對於職業教育的擔憂,卻揮之不去。
如今大眾的眼中,讀職業院校是成績不好的高考落榜生“混日子”的藉口;成為“廉價勞動力”,是職校學生必須面對的現實,“沒有出路也沒有未來”。
“那麼多大學生,為什麼偏偏我的孩子要去讀職校、當工人呢?”許多家長不解。
我們需要正視的是,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一定程度地建基於現實之上:目前高階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和薪酬待遇並不高;由於資金的缺乏,一些職業院校師資力量不足,專業的儀器裝置較為陳舊甚至沒有,進而招攬不到優質生源……
要想推動改變的發生,消除人們頭腦中“重普輕職”的觀念,僅僅是將校名改為“職業技術大學”,顯然無法實現。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成為了破局的鑰匙。
為了與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相配合,國家逐步建立了職教高考制度。2020年,全國高職分類考試招生逾300萬人,超過高職學校招生總數的60%。透過“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雙重考核,高等職業教育人才選拔的門檻更高了,把關也變得更為嚴格。
圖 | 吉林省關於高職分類招生的措施
(來源:吉林省教育廳)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門出臺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中央財政每年投入6.75億元,支援開展職業院校教師的國家級培訓。
而日前,教育部、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支援“專業課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或實訓基地實訓”、“組織研修訪學”、“設立產業導師特聘崗”……一系列措施,為培養高水平的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提供了明確的指南。
除此以外,2021年,財政部、教育部下撥276.9億元,用於提升職業教育質量,鞏固提高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水平等。而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合理調整專業結構適應市場需求等改革舉措,正在各類職業院校中進行。
首批職業技術大學的建設,也初見成效。以泉州職業技術大學為例,針對企業和行業的需要,學校會開設專門的訂單班,並邀請企業一線骨幹和高階技術人員到學校一起制定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同時企業又把他們先進的生產線和裝置帶到學校,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根據實際的生產情況,進行實操和訓練。
圖 |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
作為一批新生事物,職業技術大學需要政府、企業的共同呵護和大眾的支援。或許有一天,職業院校某些曾經不甘和失落的角落裡,能夠在被人質疑時,語氣堅定地反駁道:“職業教育並不低人一等,我們,只是在為未來就業而學習”。
免責宣告:文章及圖片轉載自青塔,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所發內容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有事請聯絡人民產經觀察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