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左宗棠是譽滿天下的晚清名臣。他巡撫江浙,德政深入民心;他收復新疆,功德載入史冊。他為什麼和遍佈市井的湯圓店有很大關係?且看說書人如何繪聲繪色地道來。
注:本文是民國時期作品,觀點有其時代背景,歡迎大家討論。
奉命徵新,開堂收徒稱龍頭
話說滿清入關,統治中原,民心始終不能忘記前朝,屢思反抗。多虧多爾袞輩,懂得人民心理,明白愚民政策,他知道史可法是一位肝膽忠臣,眼看得滿清主政,心必不幹,他就對史可法道:“我們不是奪大明的天下,是在得之於李闖王的手中。”史可法何等聰明,當然不會被他騙倒,無奈大勢已去,清兵又防守得非常周密,只得罷休了事。
到了康熙時代,前明移民還是很多一心要恢復故國,海外華僑紛紛組織洪門會,待時而動。康熙是一位聰明的人物,知道這種局勢大大不利,就和滿清大臣、漢奸佞臣商量個絕妙計策,設法籠絡有智識的漢人,當下開辦博學鴻詞科,把有革命思想的移民一網打盡,可憐一般智識文人都拋棄了革命的工作,大家提著考籃,服服帖帖的做了大清國的順民。這種毒辣政策果然收得極大的效果,平平穩穩又過了好幾十年。
久平必亂,洪秀全挾了民族主義起來革命,海外洪門會也起來響應,滿清天下幾乎喪失。虧得那時愚民政策早已成功,“皇恩浩大”的奴隸心理,已經父傳子、子傳孫的遺傳了好幾代了,根深蒂固,所以當時會產生三位大漢奸曾國藩、彭玉麟和本文主人翁左宗棠。認賊作父,他們居然訓練了一般無知漢人,和洪秀全極力的對抗。洪秀全治軍不嚴,毫無組織,很多地方又彷彿盜賊行徑,所以終究被他們消滅無餘。
看官們!做書的為甚要大兜圈子,從滿清立國說起呢?因為左宗棠幾次大殺同種,過後無法安插士兵,才開辦湯圓店的,以前的歷史略微一說,看官們就好更明白這一回事了。
洪秀全、楊秀清叛亂平定後,革命的思想仍舊蘊藏在人們的心裡,洪門會一變而為青紅兩幫,在軍隊裡組織的,名為哥老會。那時滿清政府極力消彌叛亂,凡是略帶反抗的書籍,多被官廳沒收的沒收,焚燒的焚燒,智識階級各個服服帖帖,動也不敢動。青紅幫徒究竟是下流階級,幹部人員又不敢公然宣傳,所以會徒都不知入會的宗旨,只曉得服從首領就算。
新疆亂起,左宗棠奉命出征,帶來耐戰的湘軍,朝夜行宿,到了漢口,忽然門子報告,兩江總督下文書來了,原來請他拿辦一名巨匪,他就聚集幕友商議辦法,不料他的部隊忽自動集中,排成數里之長,迎接要人似的。
奇怪極了!一問幕友,才知道他的部下全是哥老會徒,迎接的就是兩江總督行文緝拿的巨匪,也是他手下將兵的崇拜偶像——哥老會首大龍頭。他想到大龍頭權力有這樣大,自然不便置之於軍法。又想到兵士是粗魯之人,以為會規勝於軍法,自己不做大龍頭,將來就不能指揮如意和殺敵制勝。因此大開香堂,命令他的部下都拜託做大龍頭,果然新疆亂事很容易地解決。
遣散湘軍,湯糰麵館遍天下
打敗了洪楊之後論功行賞,他的部下就升高幾級,等到新疆亂平,連小兵都是軍門職銜,很多帶紅頂子的。事實上絕無這樣多的軍門實缺安放他們,況且天下承平,根本用不著他們,但湘軍久共憂患,替自己樹立個大功,又是自己的會徒。遣散他們,讓其自生自滅,良心太說不過去。想了好久,好容易想出兩條辦法:第一,凡是有田可種的兵士,資遣他們回去,所以有很多湘軍回鄉種田賣菜,將紅頂子放在擔上,一來表示他有功於國,二來免人欺負。
做書的常聽父老聽傳說,無法無天的地痞惡棍,不管三七廿一,仍舊和他們為難,或者湘軍以為自己有功,不時魚肉鄉民,凡是捉到官裡,老是弄得縣官左右為難,弄得不好,往往連自己的官職都會拋掉。
第二種辦法,凡是歸家無田可種,經商又無經驗的人,便傳授他一種技能——做湯圓和制面,再給他們一定資本,指定一個地點,讓他們開面館去。因為這種食品店,資本無需大,價格又不高,適合各地的購買能力,麵糰又為日常必需品,營養不會清淡,一家數口如若巴巴結結,很可以維持過去的。
左氏又替他們定了兩條規則:
(一)爐灶砌在當門。一足以吸引顧客,二便於會友相認。
(二)說不定以前同營吃糧者,現在路過缺乏膳宿的地方,或者一時失業無法安身,會友就應該有招待和救濟的責任,只要來這說上幾句切口,做幾種暗號,店主審查以後,認為正,就供給他一宿兩餐,明日再送他200文路費。深恐世道險惡,難免有冒充斂財輩,可是一經查出,當地同行要共同加以最嚴厲的處罰,所以從無局外人來討便宜的。左氏又恐招待同志,店家擔當不起,規定一店只能招待一人,且需隔上一定數日,倘使昨天招待過了,店主就用切口拒絕來者,叫他到別家去。
無論窮鄉僻壤都有這樣的湯圓麵館,他們的口音幾乎全是湖北人,且姓左的居多,這都是湘軍之後呢!左氏衷心滿清,功不補過,只有這一件事解決了多少人的生計,比較移兵屯墾的辦法都高明,可見左氏的思想雖不足取,而他的經濟手腕卻高人一等。現在密佈在全國的湯圓店,原來有這樣一段有趣味的經過,看官欲知其他食品歷史,且聽下期分解。
野史人《食品界》193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