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雲:“人生無大事,唯生死系之”,所以中國的喪葬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浸染五千 餘年,流傳至今。喪葬文化自古便是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古代對這些喪葬制度也是十分的講究,其中墓碑就是其內容之一。那麼,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你是否會注意到墓碑上刻的故顯考、故顯妣、先考、先妣這些字?那這些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區別呢?其實理解了故、顯、考、妣四這四個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故
首先是“故”,“故”指的是去世、過世的含義。古人講究委婉表達,如果直接寫“死”顯得不敬,所以用“故”來表達,既能夠說明含義又足夠含蓄。一般來說,墓碑上用得最多的就是這個“故”字,指的就是過世的某人之墓,不分輩分,不分男女,長幼皆宜。不過因為這個字並不是十分重要,所以現在有時會將這個字忽略,直接寫“先考妣”。“先”是對故人的敬稱,也正是“先人”的含義。
先
一般來說,“先”一般是指已故之人上面有親人,為什麼要用這個字眼呢?其實是讓大家知道,他還有長輩在世,哪怕是岳父岳母在世在也算。因為古代講究次序,如果父母長輩有人在,那麼他走了只能叫先走,所以為何俗語說,先走了,先行一步,所以稱“先”。
顯
相對而言,“顯”出現的比“先”相對少一些,因為“顯”字的使用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一般來說,“顯”指的是已故之人走的時候,長輩一個個都已經駕鶴了,只剩下自己的子輩孫子,他就是家裡輩分最高的一個人,並且在他去世之時,子嗣後代都很顯赫興旺,就寫“顯”。但是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如果沒有晚輩的人,他還不能稱“顯”,只能稱“先”。
考、妣
我們學過 “如喪考妣”這個成語,“考”是父親,“妣”是母親,“考妣”指的就是父母的意思。父母在世的時候稱為父母,去世以後則稱為“考和妣”,但是為何要用考和妣這兩個字來代替呢?其實這就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內容了,儒家非常重視稱呼,如果父母去世了,不能說亡父亡母,那是對父母最大的不敬,一定要稱先考或顯考等,是一種比較尊敬的稱呼,表達對已故長者的無限追思緬懷之情。
雖然喪葬文化現在已經漸漸被人淡忘,但是每到特殊的時間節點,我們在祭祖掃墓的時刻還是應該多加關注,因為不僅可以瞭解這樣的文化傳承和文化內涵,還可以讓我們對古人的思想產生敬畏和敬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