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習俗:中原俗稱春節為“過年”或“大年”。過了臘月初八,就開始準備年貨。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從東漢開始,中原人稱之為“除夕”,這天,家家都要包餃子,而且包的越多越好;戶戶都要貼春聯,這源於黃帝所創的桃符。初一都要吃餃子,主要取其“更歲交子”之義。拜年是春節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大年初一、初二是家族內的拜賀,初三之後是鄰里和親戚朋友之間互相拜年,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中原民間元宵節活動內容豐富,規模盛大,素有“小過年,大十五”之說。正月十五點燈盞是元宵節重要的祭神祈福活動。春節期間中原地區還有豐富多彩的踩高蹺、劃旱船、玩獅子、掛燈籠等“耍社火”。它來源於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自秦漢以後,演變成為民間傳統的綜合性文化活動,併成為全國春節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
舞龍: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的時間極早 而且“舞龍”包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原有“祈年”的意思。由於龍在神話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無窮,而海洋主水的龍也就很自然地做了農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為天 穀物是維持生命的根本,按這意義來看,龍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龍被古人奉為“吉物”出現在慶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為奇了。人們所以要舞龍與古代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中對自然現象缺乏科學知識有關。他們想龍是管雨的想以舞龍來祈求神龍,以保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民族。綜觀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龍表演,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常見的有火龍、草龍、人龍、布龍、紙龍、花龍、筐龍、段龍、燭龍、醉龍、竹葉龍、荷花龍、板凳龍、扁擔龍、滾地龍、七巧龍、大頭龍、夜光龍、焰火龍等近百種之多。龍燈的節數一般為7節 9節和13節。從久遠的年代起,舞龍活動經久不衰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舞龍不再是某一民族獨有的“自喻”專案,而是屬於各個民族的了。今天,在我們祖國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裡“龍”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舞龍的創造和流傳是全中華民族光輝歷史的一部分為我們的民族和人民所喜愛。
舞龍的由來:傳說在浙江金華縣有一座奇靈山,山下有一條名叫“靈溪”的大溪流。人們每天都用靈溪的水來澆灌稻田。有一天,縣老爺和隨從正在巡視鄉野的時候,忽然看見幾名大漢扛著一個大籠子,上前一看,才知道籠中是一隻大蛇,而且大蛇還在留著淚;縣老爺看了不禁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對幾位大漢說:“壯士們,這隻大蛇能否賣給我?”幾位大漢見縣老爺要買這隻大蛇,連忙應允。縣老爺將大蛇帶回家中飼養,起初縣老爺命人餵食生肉給大蛇吃,結果大蛇都不吃,後來才知道大蛇只吃米糧,和人類一樣,讓縣衙府中的人嘖嘖稱奇。
日子一天天過去,這年夏天特別炎熱,又不曾下雨,靈溪漸漸乾涸。百姓天天對神明祈禱,希望老天爺能夠天降甘霖,以解乾旱之苦。縣老爺見到這種情形,心中十分憂慮,天天對上蒼祈禱:但願上天早降甘霖,解我百姓乾旱之苦啊!一天夜裡,縣老爺作夢夢到本縣的土地公,土地公對他說:“由於你的善心感動了玉帝,明天中午把大蛇放入進靈溪,自然就會有雨水降臨。”縣老爺醒後,便馬上派人到靈溪燒香祝禱,並將大蛇放入靈溪當中。過了幾天,果然下起雨來了,瞭解百姓的乾旱之苦。 後來,人們為了答謝大蛇,不但燒香祭拜,還將大包大包的米丟進溪裡,希望來年又有個大豐收。就在人們用米祭拜大蛇的同時,天氣變得很奇怪,不是一連幾天出大太陽將人曬傷,就是大雨連綿不斷,此景讓百姓們憂心忡忡。一天,縣老爺正在書房為這幾天來的怪天氣煩惱時,忽然瞥見大蛇回來了,並對他說:“我原本是奇靈山的巨龍,也是掌管米糧的天神。由於不慎犯了天規,被玉帝貶到人間來;後來由於你的善心感動了玉帝,才讓土地公放了我。但是,大家都把米糧丟進溪中祭拜,糟蹋了糧食,玉帝知道後大怒,要罰金華縣大旱兩年。”縣老爺一聽,大吃一驚,連忙問說:“有沒有補救的方法呢?”大蛇說:“只要今後祭祀只用清水便可,不要用雞、鴨、魚、肉,以免玉帝動怒。”縣老爺聽完之後,謝過大蛇之後,便下令全縣老百姓照大蛇的話去祭祀。但是,縣裡還是有些人並不遵照大蛇的指示,依然用雞、鴨、魚等葷食祭祀。玉帝知道後,更加的震怒,說:“靈溪巨龍你不是說金華縣的人民已經知道悔過了嗎?金華縣的人民還在繼續糟蹋糧食!來人!將靈溪巨龍斬了!”就在巨龍被斬後,金華縣天天下紅雨,簡直和血一般;屬下將這奇怪的現象稟告給縣老爺,並說:“還有一件奇怪的事,就是在靈溪的岸邊,從天上落下一條被分割的巨龍身體。”縣老爺聽完連忙趕到溪邊,一看,大聲驚呼:“這不是我的大蛇嗎?只知道人間難辨忠奸,豈知天上也是是非不分,巨龍啊巨龍!都是我們害了你!”
後來,人們知道後都十分後悔,所以每逢正月十五便舞龍,希望巨龍的身軀能接合起來,這個習俗就一直流傳至今。
舞獅: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
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
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裡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明天跟我一起看看為啥元宵節要張燈吧[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