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佔據財經新聞的頭條已經有一段時間,各種訊息甚囂塵上,股票價格也跌宕起伏一路向下。彷彿一夜之間,恆大由一個萬人傾慕的優良企業瞬間變成了不良瀕臨破產的公司。這可算給了新聞媒體和各路吃瓜看客一個津津樂道的飯後茶餘。
無獨有偶,滴滴也從美股退市,一下子又點燃了眾多觀眾的好奇,甚至還聽到一些陰謀論夾雜其中。這也符合我們一向以來的思維模式:某些人功成名就一定代表著上面有人;普惠制關稅取消一定先從政治角度入手分析;某些大企業倒閉可能背後也隱藏著“陰謀”。
我們周圍的企業好像只要做大了就會出問題,今天見他宴賓客,明天就會見到樓塌了,企業的“中國式塌方”儼然已成為魔咒,這是為什麼?用經濟發展的角度來分析經濟問題,可能才更能理智和冷靜的看待這些現象。
一、企業的野蠻增長模式是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
曾經看過一篇訪問說王石快要退休時對萬科銷售規模的展望大大低於鬱亮,結果證明鬱亮是準確的。可能在老一代企業家心裡也沒有想到企業增長的野蠻模式能像脫韁的野馬一樣不受控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哪個企業沒有跟上“新模式”、“新思維”,就意味著淘汰和沒落。
企業野蠻增長的第一個表現是規模的無限擴大。
恆大剔除應收款的資產負債率是83.4%,總負債金額估計為8355億人民幣,而同期香港最好的房地產企業新鴻基的資產負債率為24.45%。恆大不是一個獨特的負債現象,同期萬科的資產負債率為69.7%。
同樣有資源背書(石油)的非洲國家安哥拉(8個山東省大,人口約2500-3000萬)外債總額也不過為460億美元(截止2019年底)。這樣一對比是不是覺得很多大企業的負債水平已經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難怪很多人自信的說這些企業大而不能倒。
企業的野蠻生長不是孤立的,甚至不是主動的現象。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地方經濟發展的促動,宏觀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等等,才造就了企業今天這樣需要飲鴆止渴的境地。包括恆大在內的企業是整個經濟環境野蠻無序的末端和表象而已。
企業野蠻增長的第二個表現是與資本的零距離結合。
市場經濟在我國僅僅有幾十年的歷史,還是個新鮮事物,而金融和金融衍生產品在我們的視野中更是新生不久。即便是這樣,資本和資本運作的手段我們卻學了個遍,並迅速在這片土地上繁茂和猙獰。
為了滿足資本的要求,企業不再把求產品和盈利作為主要經營內容,而是講求風口、盈利模式、估值、賽道等空心化名詞。哪個企業不與網際網路和先進“模式”掛鉤,簡直就是老古董,甚至上市已經成為一種陳舊的融資手段。
為了滿足資本的需求,企業不注重會計報表的質量,而是講求將來、流量、平臺和各種故事。瑞幸咖啡上市時候還處於鉅虧狀態,但它的理由是獲客成本呈下降趨勢(這是個什麼可值得驕傲的財務指標?)
滴滴本質上是所謂網際網路、流量、平臺和資本之間自嗨的擊鼓傳花遊戲。那些曇花一現的**單車也是如此。
資本肆無忌憚的掠奪,企業也開始變得浮躁無比。好像只要會編一個故事,得到資本的青睞,馬上就可以飛黃騰達(事實上還真是如此)。恆大金融衍生工具可能用得不多,一個是普通的衍生工具解決不了巨量的資金需求,另一個是它商業票據規模已經足夠支撐(2053億)。
企業野蠻增長的第三個表現是戰略的無序擴張。
很多企業一旦成功,都開始多元化戰略,包括令人恐懼的不相關多元化。恆大也好,海航也罷,無不都藉助報表的擴張和資本的支撐開始跨界發展。多元化發展沒有錯,但只是迷信自己資本融合的力量就開始為所欲為,除了損害自身的健康之外,也造成跨界打擊,侵害其他行業的健康肌體。
這種戰略思維已經成為流行模式,戰略的空心化直接導致產業的空心化趨勢:企業創新一個產品,樹立一個專案,多數都在想怎麼上市和取得資本的青睞,而很少企業想把產品持續做更好,把事業做到百年傳承。產業鏈的完整涉及到國計民生,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不一定全是成功和可借鑑的寶典,還有更多的教訓我們應該吸取。
香港在最近幾年也有一部分人高喊“再工業化”,這條回頭路已經基本走不通了,只不過香港背靠內地,可以很好的融入大中華區的產業鏈健康發展。
二、缺乏企業家素養是“中國式塌方”的本質因素。
論經商的智慧和情商,中國企業家絕對會一枝獨秀,說到勤勞和忍耐,更是多數成功企業家擁有的基本素質,但提起企業家素養,就會羞於出口或者百般推脫。
這也怪不得企業家們,畢竟,培養和形成現代企業家的時間在我們周圍也只不過幾十年,而發達國家地區的企業家們已經經歷過幾百年的積累和薰陶。他們用一代又一代的失敗積累和沉澱,企業家素養已經深入骨髓。
他們的誠信和對員工、客戶的關係,在我們眼裡看來甚至有些刻板和不可理喻。我們有時還停留在表裡不一,說一套做一套的階段。
西方企業家背後的理論體系已經非常完善成熟,而我們還在苦苦尋找經營哲學支撐:有的全面西化;有的翻閱古典章集;有的學習王陽明,有的學習孔孟之道。甚至還有的去佛教,算命先生那裡尋求答案。
有成熟企業家素養的群體,可以做到寵辱不驚,有條不紊。而我們有些企業家成功之後就有稱王稱霸,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甚至窮奢極欲,下屬行政接待會細緻到喜歡什麼零食的境地。網上流行一個許家印參加員工籃球賽的影片,看完之後我感到深深的悲哀和尷尬。更遑論成功的馬企業家指點江山,批判國家金融體系的公開演講了。
我們可以培養一批世界五百強企業,但真正培養出創新、擔當、誠信、有沉澱的企業家,還需要寬容給予成長的空間和時間。
我們也太需要企業傢俱有工匠精神,默默的積累、創新,而不是利用人口優勢照搬照抄的模式、產品就吹噓超過臉書、谷歌和亞馬遜。
三、結束語
我們可以不屑於那些經濟學家嘶喊的自由市場經濟,空談誤國。我們反而更欣喜的看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和成就。
中國在走一條從沒有人走過的道路,也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也需要時間的檢驗和積累,但從主動伸出“看得見的手”整頓企業的野蠻生長模式,及時阻止一些企業尾大不掉的後果等措施來看,我們仍然在正確的方向上奔跑。
回首改革開放40年,我們總是在一個又一個迴圈中尋求道路,積累經驗。事實勝於雄辯,中國目前的地位和國力就是發展結果的最好證明。
我們的企業也需要沉澱和發展,也需要走過“中國式塌方”的必經之路,沒有捷徑可走,但前途必然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