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的演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繼續發展。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覆,使得人類比任何時候都期盼依靠科學技術來戰勝疫情,依靠科技創新來推動經濟復甦,實現全球綠色、包容、可持續發展。
值此,2021 年 BEYOND 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未來科技賦能人類發展•創新技術釋出活動於 12 月 2 日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中心舉行。本次活動主持人為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賈子文;嘉賓邀請到了中國高校(華南、華東)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盧曉晨主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羅鳳鳴教授、義大利薩薩里大學化學材料學院教授易諾晨先生、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陳東敏教授、巴西科學院袁錦昀院士以及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副校長卡爾·魯斯特先生。此外,還有來自多家優秀技術企業的專案代表和知名大學代表,共話科技創新魅力。
BEYOND 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聯合創始人、澳門科技總會理事長盧剛在會上表示,疫情不易,雖然歷經辛苦,但是在各方的支援下,BEYOND 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還是如期舉行,希望大家在會上能夠有所收穫。
而中國高校(華南、華東)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盧曉晨主任認為 BEYOND 不僅僅是一個科技盛會,也是全球科技創新商業合作的重要的開放平臺。能夠給中國內地、澳門乃至全球的範圍的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人士帶來更豐富的機遇。
澳門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是粵港澳大灣區其中的一箇中心城市。今天的活動以 “科創中國” 品牌為牽引,依託澳門 “一箇中心、一個平臺、一個基地” 的定位,透過構建科技經濟融通平臺,匯入國際國內創新資源要素,構建符合新時代發展的創新生態,匯聚國際優秀技術專案,交流思想、凝聚共識、促進合作交流,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地功能,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引領未來科技發展趨勢。
八項創新 “新科技” 首發
在創新驅動發展、解決卡脖子問題愈發深入人心的當下。BEYOND 該單元的活動充分匯聚了來自於國內外的超前沿科技創新型領域機構、科研院所、企業,廣泛徵集了來自於全球 100 多項具有代表性的高精尖新技術新產品,挖掘特色亮點,經過三輪專家評審,最終遴選出了 8 項來自於 5G 人工智慧晶片、積體電路、高階醫療器械以及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十大高精尖領域的黑科技以及新產品。為促進京澳交流合作,發揮科技創新的策源作用,加強國際合作,引領未來科技發展添薪助燃。
數字孿生技術的創新應用是本次活動的開路先鋒,它利用數字技術建立物理實體或工作過程的虛擬數字版本,從而突破傳統創新、學習和生產的界限。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產品總監陳果談論了數字孿生加速數智轉型,他們透過建立通用的面向軟體業務的可快速構建應用的數字孿生底座,打造縱橫捭闔的城市數字化基礎設施,提供面向各個垂直應用的可全方位、全景可視、萬物智聯,彈性使用,快速編排、智慧模擬的通用能力平臺。
近年來,低軌衛星網際網路星座由於單星成本低、系統全球無縫覆蓋、通訊容量大、通訊時延短等特點,成為 “新基建” 衛星通訊主要方式,不少人將它比作把 “基站” 搬到太空。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政府事務總監朱梓華為會場的觀眾介紹了衛星網際網路開啟應用的新時代。這家企業是國內目前衛星網際網路賽道的頭部企業,迄今已經成功發射交付 9 顆小衛星。其中瓢蟲一號是中國首顆完成商業發射流程的物理網系統驗證衛星,也是民營的首顆百公斤級的商業衛星,近地軌道高度達到 547 公里,設計壽命兩年,目前已經在軌服務 1057 天。結合在軌的衛星以及地面終端的技術創新,他們開始探索一系列的衛星網際網路的應用,包括航天科技教育、搶險救災、海洋大資料平臺搭建等。
用 AI 賦能生產和管理一直是企業降本增效的方法之一。同樣來自北京的北京一流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合夥人李科帶來了 OF 智慧雲,OF 智慧雲下主要釋出兩款產品,一款 AI 實訓平臺,另一款就是面向企業的全生命週期管理的 AI 開發平臺 One Brain。它們都屬於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平臺,這個平臺既可以提供精品演算法講解、開源演算法的實測等 AI 訓練功能,幫助開發者快速掌握深度學習開發的相關技能,瞭解演算法模型的基本原理和開發方式,達到邊學邊練的目的,加速 AI 開發人才培養的效率,也提供線上程式設計環境以及雲算力的 PasS 服務,幫助 AI 開發者和企業直接從雲端呼叫 AI 能力進行人工智慧模型開發及運維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近年來,醫療器械領域的產業化前景非常廣闊,也備受關注。艾瑞邁迪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楊健帶來了內窺鏡顱底外科手術導航裝置,這個新科技系統能夠藉助術前的 CTMRI 影象,為醫生呈現精準的患者頭頸部的解剖結構定位資訊,並與術中內鏡影像融合進行增強現實視覺化,引導醫生精準安全的完成耳鼻喉以及顱底外科手術。
材料是構成產品的物質基礎, 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佔很大比重, 材料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品的質量。因此開闢新的材料來源、開發和利用成本更低的替代性材料、提高材料的質量、改進材料的效能是當前產業升級的不可或缺的一環。疊加態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鍾飛鵬帶來了奈米閉孔 “柔性” 絕熱材料,這是一種超級 “冷隔絕” 材料,這項材料擁有三項全球首次實現的前沿新技術,使新材料產業能夠從傳統的厚度堆積升級為物理效能的輕薄產業革命,可應用於汽車、建築的隔熱,服裝、帳篷的保暖,填補了戶外裝置柔性隔熱材料的市場空白,賦能了產業升級。
隨著 5G 在經濟社會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在海量資料面前,算力不足是當前 5G 應用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中科馭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後摩爾時代通用算力不足解決的核心問題,為智慧時代提供核心晶片解決方案。公司開創性的提出了軟體定義加速器技術,自主研發了 KPU 晶片架構,打造了業界首顆擁有網路資料庫一體化加速功能的 DPU 晶片和智慧網絡卡系列產品以及解決方案。中科馭數品牌公關總監羅梅帶來了基於自研 DPU 晶片的超低時延智慧網絡卡 SWIFT-2100N,這款產品落地應用比較多的場景就是金融計算加速、5G 和實時的人工智慧分析。
疫情期間,抗疫工作是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北京百康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楊玲玲帶來了國內首款針對住院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多重病原菌核酸檢測產品,這個新冠病毒的檢測產品可以開創性的進行同時 4 個樣本的檢測適用靈活廣泛,做到樣本隨來隨檢,為臨床醫生提供快速而精準的檢測結果,縮短病人等待的視窗期和治療週期,為臨床經驗用藥提供科學依據。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眾所周知交通隧道是狹長型的建築,如果其中發生火災,救援難度將非常大,後果不可預測。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公路交通業務部副總經理黃亮帶來了隧道智慧巡檢機器人,這個專案可以針對隧道結構隧道內的機電裝置以及訊問人員和車輛的故障與事故進行檢測,實行全天候的智慧化實時巡檢、AI 智慧故障判斷、大資料隧道病害趨勢預測、應急事故搶險滅火 4 大功能,能夠滿足隧道的日常巡檢、應急搶險等多重要任務,最大化的增強隧道運營管理的安全性,降低能耗和日常維護運營成本、提高智慧化管控水平。
中外知名理工高校前沿科技釋出
本單元重點邀請到了國內外知名理工高校,圍繞著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組織進行交流對話,也結合到 BEYOND 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的 4 大聚焦領域,重點發布一批高校的重大科研創新成果,旨在進一步加強國內外人才交流合作,推動國際高校科研工作與世界前沿科技前沿接軌,深化國際科技合作。該單元將分成影響力科技專題;生命科學專題;新經濟、新基建、智慧城市與生活專題;未來科技專題 4 個部分進行成果釋出。
影響力科技專題
本專題由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陳東敏做了影響力科技領域引導發言,他對實驗室進行了簡要介紹,還介紹了高功率 LED 照明技術、多孔介質燃燒技術和二氧化碳的捕獲技術,並表示該實驗室將透過材料創新來助力中國政府碳中和目標的達成。
隨後,日本立命館大學、日本 VE 價值工程協會、三菱重工聯合推薦了一個專案,名為 AI 在工業技能領域的創新實踐及應用,研究員何曉磊先生表示該專案透過三方的共同組織研究,主要針對於如何去透過管理技術,結合 AI、VR 技術,解決師徒傳承的效率問題,並使普通人也能夠以最快速度學習新事物。
生命科學專題
醫院是生命健康的一道屏障,近年來,越來越多知名醫院打開了產學研協同下醫學成果轉化的閥門。本專題邀請到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教授羅鳳鳴進行了生命科學領域的引導發言。他表示,華西醫院底蘊深厚,近年來與時俱進,成立了華西醫院成果轉化部和西部醫藥技術轉移中心,他們透過協同創新,透過醫政產學研用來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立了成果轉化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制定了相關的落地政策;還制定了標準化管理工作流程,梳理了風險點並制定了相應的防控措施;並加強智慧機產學研製用的學習創新,透過建機構建平臺、建公司、建基金、建聯盟、辦會議,從而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圈;同時加強了工業化的國際交流深度合作,包括政府部門、科技園區以及投融資機構、技術轉移機構,還有知名的醫藥企業和智慧財產權機構,以及國內外經理的高校和研究機構進行活動。
接下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療機器人與微創手術器械研究中心推薦了智慧精準 C 型臂影像引導系統,該系統在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和重大疾病的診斷治療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套系統運用了最新的人工智慧的技術,能夠跟電視網路模型進行 CT 基礎資料的三維的精確重建。他們團隊採用的方法在腫瘤跟蹤時不僅誤差小,還可以替代手術,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實時的腫瘤三維形狀的跟蹤。
另外,香港理工大學推薦了新藥研發平臺專案,該校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和化學科技學系的助理教授馬聰先生向大家介紹了靶向蛋白與蛋白相互作用的首創新藥開發進度,他和團隊的研發專案中,已經有兩個抗菌專案驗證了體內活性,都在穩步推進。他寄望於明年中期這兩個專案可以完成對適應症的探索以及衍生物的專利保護。
新基建、智慧城市與生活專題
新基建和智慧城市的發展不僅是政策所繫,也是推動諸多產業發展的催化劑。廣東啟迪集團總裁、啟迪之星大灣區總經理隋建鋒為本專題做了引導發言,他講述了清華大學的科技成本轉化情況,以及啟迪是如何助力清華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
隨後北京理工大學和深圳市北斗產業網際網路研究院聯合推薦的 “北斗位置公共服務平臺”,由深圳北斗產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副院長張鼕鼕進行了北斗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探討。他表示北斗作為智慧城市基礎的資料庫,能為城市發展提供各種各樣的手段和管理辦法。除了基礎的常規功能,在城市治安監控、校園、醫療、農業和物流等領域都能夠大顯身手。
接著深圳順熵科技有限公司 CEO 朱永剛向大家介紹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和深圳順熵科技聯合推薦的高效傳熱技術及熱管理系統,他們的核心技術是微流體結構、微納表面結構、多孔介質材料以及奈米頭層,對於目前追求更小型化和更高能量密度但發熱量急劇增加的一些新興產業,這些技術能夠幫助新興產業做好熱管理和熱傳導。
未來科技專題
巴西科學院院士、巴拉那聯邦大學數學系終身教授、巴西國家科學獎、巴西科技大十字勳章獲得者袁錦昀做了未來科技領域引導發言,他認為中國和巴西有著非常好的合作契機,澳門更是聯絡葡語國家,成為雙方科技創新合作交流的橋樑,因此他對澳門的前景以及中國葡語國家的科技創新合作非常期待。
隨後,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帶來了鋰離子電池回收與再生技術,該研究院依託清華大學電機系,面向產業需求開展應用技術的創新,實現這個產學研協同,以及形成跨學科的交叉融合。他們的這項技術工藝簡單,回收率比較高,因此他們希望能夠找到業界有鋰電池資產的龍頭企業,搭建一個更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生產線,實現技術的市場價值。
而西北工業大學則帶來了基於聲感測器陣列的環境聲音感知技術,這項技術利用計算機技術對聲音的內容進行自動的分析和感知。在語言互動、數字工業、環保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場景和現實意義。
最後,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副校長(主管國際交流與產業合作方向)、北京國際技術交易聯盟國際理事會理事卡爾·魯斯特(Carl A. Rust)進行了總結髮言,他建議目前可以立足技術轉移能力建設,並著力打造高校創新生態體系。
結語
當前,隨著 5G 進入商用時代,人工智慧飛速發展,區塊鏈走進大眾視野……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與創新科技密不可分。科技已經影響著人類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未來的科技突破也將更加造福人類,促使科技之 “快” 與生活之 “美” 相統一。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共創人類發展的美好未來將成為我們殷切的希望。
除了最新的技術成果展示,大會還將透過為期 3 天的博覽展會基於未來科技;生命科學;影響力科技;新基建、智慧城市與生活四大主題向到場觀眾公開展示來自世界 300 家大型跨國企業、獨角獸創新企業以及新型初創企業,最新創新成果及未來技術方向。
其中參展展商包括:阿里巴巴、澳門電訊、澳門中銀、德勤、復星集團、工銀澳門、光大控股、海康威視、恆健控股、華大基因、華為、華西醫院、極米科技、麗珠醫藥、南光集團、普渡科技、商湯科技、騰訊集團、小鵬匯天、億航、正泰集團、中國電信、中國建築國際、中國石化、中國太平、中國土木工程(澳門)有限公司、中郵器材、浙江兆龍互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知優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微盾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機器人服務站、麗珠醫藥、北京知優科技有限公司、澳門融貫投資科技有限公司、芯啟源、浙江尚越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克雷登熱能裝置(浙江)有限公司、CGTN、貴州省展團、江蘇省展團、四川省展團、浙江省展團、深圳市科學創新委員會展團、HKX 展團、微軟加速器展團、英偉達展團、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展團、中關村科學城展團等企業及機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