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陝甘總督、西安將軍之前的區別和兵力情況。不得不說,陝甘總督作為封疆大吏,能夠調動8萬多綠營軍。今天,我們聊聊直隸總督。直隸總督屬於天下督撫之首,也就是封疆大吏的第一位。那麼,直隸總督到底能夠調動多少軍隊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其實,清朝在直隸省的駐軍非常多。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總督的由來,總督這個官職起源於明朝,在清朝逐步固定化和標準化。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根據明朝的實際情況,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了區劃。與此同時,朱元璋吸取了元朝地方機構的經驗教訓,撤銷了地方上的平章政事等官職,設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三駕馬車的格局。
但是在面臨各種實際問題的時候,經常出現各個機構相互推諉的情況,反而不利於管理。因此,明朝逐步設立了巡撫,負責管理某個省或者幾個州府各方面的事務。到了明朝的中後期,北方遊牧騎兵不斷南下、倭寇侵擾東南各地,依靠一個省或者一個鎮的力量,已經無力應付巨大的挑戰。需要幾個省或者幾個鎮聯合作戰,但各省、各鎮都是平級的。
因此,明朝先後設立了薊遼總督、三邊總督、浙直總督等等。請注意,明朝的總督不是固定崗位,經常出現撤銷某個總督崗位以後,重新設立另一個總督崗位的情況。到了明朝統治的末期,由於需要同時面對東北後金政權和農民起義軍兩大強敵。依靠各地的總督已經無法應付,明朝又設立了督師,由內閣大學士親自掛帥。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開始在明朝選官制度上,進一步調整和改進。
在清朝統治時期,總督成為了標準的封疆大吏。清朝總計設立了8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其中,除了四川總督、直隸總督之外,其餘的總督都管理了兩三個省,例如閩浙總督、兩江總督等等。一般來說,總督都掛著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官職,因此,又被稱為制臺大人、部堂大人等等。
總督屬於正二品或者從一品,從一品的比例更高一些。總督的責任非常重要,清朝稱之為“總治軍民,修飭封疆。疆帥之重,幾埒宰輔,選材特慎,部院莫屬。”總督需要負責各個方面的工作,例如軍務、糧食運輸和儲存、河道維護等等,堪稱位高權重。在清朝8大總督中,直隸總督的地位最高。一般來說,能夠擔任直隸總督的官員,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心腹寵臣,而且能力很強的型別。
清朝對地方官員和設立很有章法,清朝的軍隊分為了八旗軍、綠營軍,八旗軍屬於清朝軍隊的主力,總兵力20多萬。其中,10多萬八旗軍駐紮在清朝京城和直隸省,被稱為京營八旗。其他10多萬八旗軍,駐紮在全國各省的主要城市和地區。綠營軍負責協助八旗軍作戰,總兵力達到了60多萬,兵力接近八旗軍的3倍。
按照清朝的規定,各地的鎮守將軍,負責管理八旗軍,例如廣州將軍、成都將軍等等。各地的總督和巡撫,負責管理綠營軍,無權調動八旗軍。由於各個省的情況不同,各地綠營軍的情況也完全不同。直隸省的情況最特殊,由於直接拱衛京城的安全,直隸省駐紮的武裝力量很多。在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時期,僅僅是八旗軍,在直隸省境內就駐紮了17500多人。
這些部隊直接隸屬於京營八旗,直隸總督無權調動和指揮。當然,直隸省駐紮的綠營軍數量也是非常多的。按照統計,清朝在直隸省境內,部署了39000多綠營軍。直隸省境內的八旗軍、綠營軍,總計57000人左右,這是一支不可小覷的機動力量。與其他各個總督的情況都不一樣,進入清朝統治的後期,直隸總督的權力反而進一步提高了。
1840年以後,西方列強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例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清朝的八旗軍、綠營軍,已經基本上喪失了戰鬥力,一敗再敗。為了挽救自己的統治,清朝開始了著名的洋務運動、清末改革。其中,訓練新軍屬於重頭戲。由於直隸總督兼任了北洋大臣,對北洋軍擁有直接管理權。因此,在清朝統治的後期,直隸總督的權力進一步擴大。
尤其是進入清朝統治的末期以後,直隸總督控制的北洋軍,成為了清朝最重要的武裝力量,直隸總督的話語權非常重。當然,在清朝統治的末期,各地的總督和巡撫,基本上都成為了實權派。各地督撫掌握的新軍,成為了軍閥混戰的主要力量。
關於清朝的一系列問題和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