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抗戰文學史上,丘東平的《茅山下》是一部記錄新四軍在建軍初期挺進江南敵後英勇作戰歷程的作品集。1941年7月,丘東平在掩護華中“魯藝”師生突圍過程中不幸中彈犧牲,戰友們在他的挎包裡發現了沾滿血跡的《茅山下》手稿,將其用心儲存起來,並於1945年12月交由蘇皖邊區第一分割槽韜奮書店出版。時隔半個多世紀,這部作品在2021年入選“百部紅色經典”系列叢書並得以再版。翻開書頁,我們依然能從中感受到新四軍在建軍初期鬥志高揚、抗敵救國的精神風貌,以及行軍途中愛護民眾、體察民情的優良品格。
《茅山下》是丘東平在深入前線、親臨戰地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1938年4月,新四軍軍部命令陳毅和粟裕組建一支先遣支隊,作為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成員的丘東平主動請求參加,並在給陳毅的信中寫道,“我是一個通訊員,我負有‘重要’的任務,有偉大的歷史使命的先遣支隊的出動以及它以後如何在敵人的前後左右進行工作的情形,我非常迫切地要求著瞭解”。丘東平帶著強烈的使命意識和創作自覺,希望能忠實地記錄新四軍在挺進江南敵後過程中的戰鬥詳情,向抗戰時期的中國及世界展示:這支由南方八省的紅軍及游擊隊改編而成的部隊,是如何在戰爭的硝煙和炮火中成長起來,逐漸在江南地區站穩腳跟,最終成長為一支有組織、有紀律、有力量的現代中國新軍的。
《茅山下》由多種文體、多篇獨立的作品構成。至於為何用“茅山下”作為書名,筆者推測,一方面是這些戰鬥故事的發生地均為江南敵後的茅山一帶(今有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另一方面《茅山下》這部小說是其中篇幅最長的文字。在這部作品集中,《把三八式槍奪過來》《王凌崗的小戰鬥——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二日獨立支隊戰鬥報告》《溧武路上的故事》等都是典型的戰地報告。從題目中標記的具體而真實的人、時、地、事中,可看出丘東平是以一種客觀實錄的方式描寫戰爭,以熾熱的戰鬥激情從事創作,無論是講述聽來的故事還是記錄身邊的戰事,都基於他豐富而真切的戰地真實感受。
《把三八式槍奪過來》記述了五名戰士潛入敵佔區,與直溪橋的日軍短兵相接,劈手奪槍,最終以少勝多,帶著戰利品歸隊的故事。《王凌崗的小戰鬥——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二日獨立支隊戰鬥報告》講述了獨立支隊在王凌崗一帶發現敵人後,迅速集結佈置,準備伏擊戰鬥,結果被其他連隊的預備隊中斷,只好期待著下一次戰鬥。這些報告往往用當事人口述的形式展開,選取戰鬥中最難忘的一個橫切面,真實再現了新四軍在江南敵後區域,由防禦戰轉為反攻戰、由陣地戰轉為游擊戰的程序,塑造了一系列勇猛機智的新四軍硬漢形象,敘事節奏急緩相間,氣氛緊張,文筆有力,使讀者真切感受到這支英雄部隊的精神風貌。
《溧武路上的故事》描寫了迥然相異的兩支中國部隊,揭示出民心向背對軍隊作戰的關鍵性意義。在溧武路以北的敵人佔領區,國民黨部隊想要築起自己的陣地,卻對老百姓封鎖訊息,在所有大大小小的道路上安排哨兵,對群眾檢查、呵斥,禁止老百姓在路上通行,敵視老百姓並懼怕老百姓接近,結果四面受敵又喪失民心,處於被日偽包圍的困境。危急之下,一位新四軍支隊參謀幫助這支友軍撤離到安全地帶。他之所以這麼做,是源於其身為共產黨人的責任感。
在國共聯合抗戰的背景下,新四軍與國民黨部隊並肩作戰。同為中國軍人,危機之下同生死、共患難,這體現的是久經淬鍊的新四軍精神和顧全大局的政治素養,也表達出作者對抗戰時期共產黨人不計前嫌、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的讚揚。正如《茅山下》開篇的那首詩歌所吟唱的:“莫回顧你腳邊的黑影,/請抬頭望你前面的朝霞;/誰愛自由,誰就要付予血的代價。//茶花開滿山頭,/紅葉落遍了原野;/誰也不嘆息道路的崎嶇,/我們戰鬥在茅山下。”
在這部作品集中,速寫式的戰地報告往往是對戰事的即時反映,而未能終篇的小說《茅山下》則是丘東平長期醞釀的一部重要作品。從現有的五章來看,小說以蘇南地區、茅山以東作為故事的發生地,成功塑造了新四軍中的青年知識分子周俊,以及從三年游擊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參謀長郭元龍,故事情節以二人在九里鎮這一鄉鎮基層組織中的工作矛盾、分歧為線索展開,最終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殘酷實戰後,新同志與老黨員都開始重新認識彼此。周俊在戰鬥中鍛鍊和成長起來,他說:“我已經比以前單純得多了,堅強得多了,我驚異我為什麼竟是這樣快和我的眼淚告別,眼淚對於我已經成為可恥的多餘的東西而自告消滅了。我開始鄙棄那由於懦怯而發生的不必要的情感,工作是不管情緒好和壞都要堅持下去的。”
《茅山下》是一部兼具政治性、思想性、文學性的作品集。無論是就20世紀40年代戰爭文學的創作水平而言,還是在整個抗戰文學史的發展歷程中來看,這部作品集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視。它真實再現了新四軍在華中敵後戰場所取得的輝煌戰績,特別是其由游擊隊成長為正規軍的艱苦程序,記錄了葉挺、項英、陳毅、粟裕等新四軍將領的言談舉止、運籌帷幄,部隊行軍過程及精神風貌,沿途百姓在戰爭中的日常生活等內容。重讀這部作品集,我們能真切感受到戰火中新四軍將士的昂揚風貌,其塑造的軍人形象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此外,丘東平對戰爭文學寫作的探索,特別是以當事人口述的形式表現戰爭,在創作中隱約呈現出來的“元敘事”風格,對當代軍旅文學創作也有啟示意義。
(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