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年邁的父母,他們坐在家門口,因為年紀大了,已經喪失了勞動力,只能在門口坐著,嘮叨一些家長裡短。
男人從車上下來,喊了聲娘,爹。然後從後備箱裡拿出東西,抱進了家。中秋節了,這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節前要送禮。父母年邁已經吃不了什麼月餅了,因為牙齒都掉光了。
但是,男人依舊把車上的二盒月餅,一箱蘋果搬下來,抱進家裡。
門口一起坐著的村裡老婦說:“你家娃真好,送這麼多吃得來。”門口的母親淡淡地說了一句:“其實都是別人送他的,吃不要才提來的。”
男人進門聽了這句,心裡很不高興。因為在這個年代,有人送禮給自己,那說明自己有本事,有人請自己吃飯,那說明看得起自己。吃不掉,提回家有什麼不對?
沒有吃飯,也沒有喝水。男人把東西往家裡一放,然後開車走了。門口的老父親彎著腰,看車駛遠,然後嘆息一聲,“唉!”
轎車還沒有駛進城,就接到媳婦打來的電話問:“家裡不是還有幾盒月餅,你提那兒了?”男人說:“提回家給我父母了。”女人說:“你爹媽牙齒都掉光了,還吃什麼呀。趕緊提回來,孩子老師的禮還沒裝備呢。”男人說:“已經放在我父母那兒了,我從村子裡出來好一陣子了。”女人說:“那折頭回去,提回來啊。難不成還要叫我拿錢去買二份?”
是的,女人說得對,反正父母也是吃不了的。男人調轉了車頭,又向農村駛去。車停在門口,然後看了父母一眼,衝進去又把提來的二盒月餅給提上車。臨走時對父母說了聲:“忘記了小孩的老師還要送,我從這兒拿二盒。”父母沒出聲,只是呆呆地望著車走遠。
可能真是自己的父母吧,你做什麼都不反對,也不贊成。目送你來,又目送你去。
城裡,那套118平米的三居室,老婆正坐在茶几前理著名單。那一串名字,都是要送禮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又稱禮儀之邦,送禮也是講禮儀的。送誰,送什麼,什麼時間去送,送到什麼地方,見面說什麼。等等,都是禮儀。
女人見男人進門,只淡淡的說了一句:“來啦。”
男人點點頭,轉身去飲水機邊上倒水喝。
這時女人的聲音又響起來:“今年的禮收的好少呀,把我們要送禮的名單一看,自己還要掏錢買好多份。”說完,嘆息一聲,接著說:“都怪你啊,這麼多年還是沒出息,沒有撈的什麼好職務,只是一個普通的小組長。”
男人嚥著水,心裡鼓搗著:“就你有本事,就你事兒多,就你會做人。”當然,一個字沒從嘴裡說出來。
女人看了一眼禮單,然後遞給走過來的男人,說:“瞧吧,這些都是要送的。你看著辦吧。”說完,就走進了臥室。
男人看著手裡的單子,只老婆那邊的親戚,大姐,二姐,三姐,小弟,父母,就是五份。還有兒子的三位老師,老婆公司的二個頂頭上司,加起來就有十份。還不算那些送了禮過來,自己需要回禮的同行,朋友。麻溜的一算要20多份才夠。但看著客廳裡雜亂放著的二箱蘋果,二盒月餅,三件石榴,遠遠是不夠的!還差幾千塊的東西,不然這個中秋節過不了。
過節,就是過劫。男人默默地出門,然後在電梯口接了個電話,一個下屬打電話來問在哪兒?猜都猜得到要送禮過來。但是男人心善,說:“你要送我東西吧?不要送了,你們也不容易。能省就省。”但是對方聽著,很像是客套話,說:“嗯,承蒙您這一年的照顧,東西還是要送的,這是我們老家養的鴨子,放養的,吃著香,我給您提二隻過來。”
掛了電話,男人嘆息一聲。坐在小區的樓下長椅上,來人用化肥口袋提了二隻鴨過來,並且遞著煙,陪著笑。是的,農村人掙錢不多,但還是知道禮數的,逢年過節表示下。男人把二隻鴨子提上樓,然後告訴妻子,晚上去丈母孃家送禮,提著去。
中國禮儀之邦,所以“禮”很重要。折騰了一天,超市裡,水果市場備足了禮,男人也如同其它送禮的人一樣,一個一個打電話,然後到指定的小區,別墅區,複式樓,小高層等地方低頭哈腰的送禮。忙到天黑,沒顧得上吃一口飯,因為中秋節近了,再不送就沒誠意了。
推門進家時,老婆抱怨說:“咋回來這麼晚呢?我還打了電話告訴我媽下午回去吃飯的,現在去怕是喝洗碗水了。”
男人看了女人一眼,然後說:“走吧!”進衛生間提著口袋裡的那二隻鴨子。女人跟在男人的身後,進了電梯。女人抱怨說:“這鴨子把家裡弄的一股味道,送走了好。”
小區裡已經燈火通明,男人拖著疲憊的身體上了車。中秋,禮,總是你送我,我送你。然後你送我家的,我又拿來送別人家,反覆週轉。
汽車發動,下一站丈母孃家。那是一個離城20多公里的鄉村,道路還算平整,雖然感覺疲憊,眼花,但方向盤緊緊地握在手裡,有著十足的安全感。